這片無人農場占地300畝,是針對麥稻輪作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的試驗田,是集田間信息感知、智能精準決策、無人化農機作業于一體的面向耕種管收全程的稻麥無人農場。
該項目由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江蘇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江蘇省農機具開發應用中心、豐疆智能科技研究院(常州)有限公司共同承擔,于去年12月份正式實施。
作為農機領域唯一國家級研究所,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致力于無人化農場技術、裝備的研究開發和模式應用。溧陽海斌農機合作社擁有各類農機200多臺套,年服務面積達3萬畝,理事長王海斌曾獲江蘇省勞動模范、全國種糧大戶、“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中國農機化發展60周年“杰出人物”等榮譽稱號。豐疆智能是國內領先的農業無人化、智能化與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在上海崇明打造了國內首個“5G+智慧農機”示范應用場景。
在“全明星陣容”的共同“耕耘”下,經過近一年的緊密合作與關鍵技術攻關,這塊試驗田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上月舉行的現場演示會上,無人插秧機、無人拖拉機(復式智能播種機)、無人高地隙植保機、無人收獲機等輪番上陣,這些無人化裝備集成了導航自動駕駛系統、車載控制系統、作業質量監測系統、網絡數傳系統和遠程遙控系統等,實現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無人化。演示內容受到省內專家學者一致肯定,為后續關鍵技術開發提供了可靠的驗證標準。
早在2011年,海斌農機合作社就嘗試使用無人機進行病蟲災害防治,但還是需要人工去操作,效率雖有提升,但使用成本、人工成本隨之提升。豐疆智能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無人農場的本質是實現“機器換人”,采用物聯網、5G、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智能裝備自主作業,完成全流程的無人化生產作業。王海斌說,如今的智能農機已經實現了自主出庫、作業質量在線監測、遠程平臺作業監控和自主入庫停車的全過程,達成“機器換人”。
不僅如此,每臺耕種管收的作業機上都裝有相關的作業質量傳感器,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在農機作業信息管理平臺上實時顯示。作為無人農場的“中樞大腦”,農機作業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農機信息管理、農機作業監控(作業軌跡、行駛速度、作業量)、作業質量分析(如耕深、播種量、噴藥量、谷物損失率、谷物破碎率、谷物含雜率等實時監測和熱力分析)等農機可視化信息管理,最終實現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的雙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