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過程辯證法”思想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如下內容視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的內涵:物質世界處于普遍聯系和運動發展之中,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和否定之否定是物質世界聯系與發展所遵循的三個基本規律。這樣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在現實生活中一再得到證實,其真理性不容置疑。但這不是馬克思辯證法思想的全部。
在承認辯證法普遍規律的基礎上,著眼于具體事物的發展機制、發展歷史,注重研究其中的“過程辯證法”,是馬克思辯證法思想的重要特點。馬克思以實現共產主義完成人類解放為畢生的奮斗目標,他最關心的自然是人的發展過程中的辯證法,是人產生、存在、發展的辯證過程。這在馬克思的歷史觀中得到集中體現。馬克思以實現人類解放為終生奮斗目標,人的產生過程中的辯證法,是馬克思最重要的辯證法思想。
勞動實踐活動何以能夠創造出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馬克思通過對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創造性解讀提出,是因為勞動是人的思維、主觀因素的外化,是人的對象化,同時也是勞動結果的非對象化,是外化的揚棄。勞動實踐活動使人的思維所創造的實踐方案外化、對象化,其內容在勞動產品中直觀地展現在人面前,這些產品是“打開了的人的心理學”(馬克思);勞動產品成為人的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是人的認識對象,通過認識活動又回到人的頭腦中,“非對象化”、外化被揚棄;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得到提高,進而產生新的需要,適應新的需要,思維活動創造出新的實踐方案,推動開始了新的勞動實踐活動——“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一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這種新的需要的產生,是第一個歷史活動”。這里描繪的是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在這種相互作用中,人和自然界都得到發展。它們的相互作用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每一次循環,都是人的對象化和非對象化,人和外部自然都有了新的變化,于是形成了人和自然界的歷史發展過程。人和自然界的這種歷史發展基于勞動實踐,馬克思上述關于“《現象學》及其最后成果——辯證法”的論述,是用勞動實踐活動對人和自然界歷史發展辯證過程的描述。我們可以把基于勞動實踐的人與自然界的辯證發展概括地稱之為“勞動實踐辯證法”,它是“過程辯證法”思想在歷史領域的集中表現。
辯證法、歷史觀的統一
馬克思的著作中涉及辯證法的地方不少,篇幅較大值得特別重視的是《資本論》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它們都是馬克思“過程辯證法”思想的體現。前者揭示了資本主義產生、生存、發展、滅亡的辯證發展過程,后者對人的誕生過程實際上是人類解放之路所包含的辯證法,做了深刻揭示。對于畢生獻身于共產主義事業的馬克思來說,后一處論述,即他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關于“《現象學》及其最后成果——辯證法”的論述,是他對自己最主要的哲學貢獻唯物史觀的概括,因而也是他對自己辯證法思想最重要的表述。
關于唯物史觀,100多年來中外學術界一直把用物質生產力解釋社會歷史作為其主要內容,強調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也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是論述并不全面。首先,它沒有重視人的發展,而在馬克思的思想中,一切問題都是以人的發展為中心展開的。前面提到,他所理解的黑格爾的辯證法,“把人的自我產生看做一個過程”,也即是人的自我產生過程,整個所謂世界歷史就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其次,它沒有說明物質生產力是如何發展的,而這有可能使唯物史觀再次落入唯心主義: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是工具,工具是人制造出來的,制造工具所依據的設計藍圖及工藝過程都是人的頭腦創造的產物,因此歸根到底歷史是人的思維創造決定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3條指出,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看到了人是環境的產物,但是沒有看到“環境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說必然會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駕于社會之上”。他就這種歷史唯心主義提出自己的觀點:“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這種人通過實踐活動與環境相互作用共同改變的思想,就是我們在前面分析的“勞動實踐辯證法”。
勞動實踐辯證法是馬克思歷史觀的核心內容,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對它有很多論述。例如:“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下繼續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境”。這些論述都是馬克思對自己創建的唯物史觀的表述,具體言說的都是“人改變環境,被改變的環境改變人”這一勞動實踐辯證法。
任何實踐方案都是人在頭腦中事先規劃設計好的,是思維的創造,實踐活動也是在人的意志的推動和堅持下完成的,既然如此,勞動實踐辯證法是唯物主義辯證法嗎?如果說是,理由何在?實踐活動的方案是人的精神力量即思維和意志的創造,實踐活動本身也離不開意志力等精神因素的作用,然而只有實踐取得成功,創造實踐活動的精神力量才表現出它的現實性、力量和此岸性,否則就是胡思亂想,毫無價值。馬克思的這一思想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直接體現: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有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實踐活動的方案是思維創造的產物,但是只有得到預想結果的勞動實踐,制定實踐方案的思維創造才有價值,否則思維創造便毫無意義。可見實踐方案的提出只是以思維創造的方式對物質運動客觀規律的反映。這充分說明勞動實踐辯證法理論具有唯物主義的性質。
勞動實踐辯證法是馬克思最重要的辯證法思想,它揭示了人和環境歷史發展的具體機制和辯證過程,因而也是歷史辯證法,是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在這里,辯證法和歷史觀高度統一,辯證法同時也就是歷史觀。它們都是對勞動實踐活動引起的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共同發展辯證運動的描述,言說的是同一個過程,只是描述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論述中,除了所說的辯證法不是指辯證法的普遍規律,而是指人和環境在相互作用中自我發展的辯證過程以外,歷史觀也與我們通常的理解有所不同。通常我們談歷史觀都是指關于社會歷史的觀點,但馬克思理解的歷史實際上不僅包含社會歷史,也不僅包含人的歷史,而且還包含自然界的發展歷史。在馬克思的歷史觀中,自然、社會和人,它們的辯證發展,它們的歷史,是一個有機整體。
在馬克思的辯證法思想理解問題上的兩種片面性
馬克思是唯物主義者,他的辯證法是唯物辯證法;此外,他承認辯證法的三個普遍規律,承認自然界的辯證運動,但是從革命實踐需要出發,他更關注的是資本主義產生、存在、發展、滅亡的辯證過程,是人的發展機制與辯證過程。馬克思最重要、最能體現他的特點的辯證法思想,毫無疑問是勞動實踐辯證法。
在對馬克思辯證法思想的理解中,長期以來存在兩種對立的傾向。其一是強調馬克思的辯證法思想就是接受并運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等著作中闡述的辯證法“三大規律”。其二則認為,馬克思根本不承認自然界存在辯證法,馬克思理解的辯證法只存在于充分體現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的實踐活動以及由它推動的社會發展中。這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和西方馬克思學中普遍流行的觀點,在學術界影響極大。
馬克思的辯證法與歷史觀相統一,他的歷史觀包含了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但處于核心地位的不是自然界,不是人類社會,而是人。馬克思唯一關心的是人類的解放,他之所以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因為他通過對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批評與揚棄,認識到“人是環境的產物”,只有通過環境的發展才能理解人的發展,而環境包括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
只有既認識到人的能動性的作用,又認識到人的受動性的作用,才能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實踐辯證法,完整、準確地理解他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摘自《山西師大學報》2022年1期,李瀟瀟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2年第4期P26—P27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宏樑:習市長指導我“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
2022-03-17周維啟: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行 ——行在哪里、為什么行、怎樣更行
2022-01-0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