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歷史領域,如果歷史真相被掩蓋、篡改、抹殺,以主觀惡意杜撰臆想歷史真實,必然導致歷史虛無主義粉墨登場。任由歷史虛無主義頻現,它殃及的范圍就不可能只留在歷史的圈子里了,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均無法幸免。道德意識形態也在其中。
一、歷史虛無主義摒棄道德尺度的客觀特性
歷史虛無主義否認歷史的規律性,承認支流而否定主流,透過個別現象來否認本質,孤立地分析歷史中的階段錯誤而否定整體過程,其本質是歷史唯心主義。
上世紀80年代蘇聯歷史研究的虛無主義就明顯地昭示了這一特點。當時蘇聯的歷史虛無主義者,以“重新評價”歷史為名,歪曲、否定蘇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成就,進而否定蘇共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這股逆流演變成蘇共垮臺和蘇聯解體的催化劑。其基本特點表現為:一是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蘇共領導人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場否定蘇共和蘇聯革命歷史的運動;二是這場運動由一些文學家和政論家打頭陣,歷史學家“后來居上”;三是新聞媒體和出版界在運動中起了十分惡劣的作用;四是運動中既有所“虛無”,又有所“不虛無”,并以此來填補所謂的“歷史空白點”,“虛無的”是歷史真實,“不虛無的”是對反社會主義道路的制度模式的膜拜。歷史虛無主義者以挖掘歷史真相之名,做背離歷史之事,對史實的判斷沒有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沒有堅持符合蘇聯國情的道德價值標準。“指鹿為馬”的悲劇持續上演,又沒有客觀的解釋,加上是非莫辨的宣揚,致使歷史研究的虛無主義思潮愈演愈烈。
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新聞宣傳,挖掘真實當然很重要,對歷史錯誤認識的糾正也是應當的,但對這些問題的分析都應堅持正確的立場,這才是學術研究的道德基準、倫理前提。因為現實情況、社會發展程度、人的認識水平千差萬別,歷史也不可能凍結在一個既定的水平面上,用先前的眼光看待當下的情況不行,用現在的眼光武斷地衡量過去的歷史也有失公允。歷史研究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不但要客觀,更要理性。用道德尺度來衡量,不但歷史虛無主義者的行為本身會導致惡的結果,而且在方法論上,是對唯物史觀的根本摒棄。
二、歷史虛無主義否認道德本質的物質內容
什么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造就什么樣的意識形態,包括道德意識形態。1955年,蘇共中央委員馬林科夫根據當時蘇聯的生產力水平斷定蘇聯只是建成了“社會主義的基礎”。蘇聯領導人臆斷歷史的發展前景,給馬林科夫強扣上“機會主義”和“右傾表現”的帽子,強迫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在政治謊言的“敦促下”,拋棄事實原則的蘇聯領導人隨即在蘇共21大上不負責任地宣布了“共產主義已經在蘇聯取得了完全徹底的勝利”的結論,接著拋出了“全面開展共產主義建設”的號召。在大力發展國防和工業的政策指南下,不顧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妄斷歷史發展走向,結果使產業結構本來就不合理的蘇聯經濟更加脆弱:輕工業發展緩慢,糧食產量降低,食品脫銷,物價上漲……人們整天在收音機里聽到豐厚的商品,尤其是食品,而在現實中僅是美麗的泡影。國家領導層的決策不僅包含著價值選擇的因素,更是國家發展的價值目標,而“失察”在政治倫理上則表現為否認現實(這里表現為現實生產力)基礎上做出的判斷,這種錯誤的判斷如何能引領國家社會的發展?一個國家的政策體系層面帶頭失察于情,其結果必然失信于民。
蘇聯解體之后民眾的痛苦很能說明問題。蘇聯解體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并長期徘徊于谷底。當時,相當多的人攻擊蘇聯制度的非人道主義化,而導致蘇共改革失敗的肇始之源也是要實現所謂“人道的社會主義”,結果是“人道的”實現得怎么樣不知道,“社會主義”卻先丟掉了!隨著社會主義一起逝去的還有普通民眾的物質保障。全俄社會輿論調查中心的數據顯示,到2012年,有高達67%的人承認蘇聯促進了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發展,認為蘇聯解體是可以避免的人一度高達64%,而且越是在物質生活艱難的時刻,這個問卷值就越高。保證和促進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會制度一定是善的制度,因為它滿足了生產力的檢驗標準,也適應了人民群眾的需求。這完全印證了社會道德選擇的物質基礎,承認了道德本質的物質內容。畢竟,作為社會上層建筑,道德一定受相應的經濟基礎的制約。顯然,這是痛定思痛的結果!
三、歷史虛無主義忽視道德價值的真理基礎
歷史虛無主義虛無掉了歷史進程中的整體真實,以碎片化的歷史事實歪曲甚至全盤否定歷史,并用被篡改的歷史幻象引導社會輿論樹立“惡”的價值導向,做“惡”的價值選擇。被篡改的歷史幻象可能還會使人陷入不可知論和懷疑主義的泥沼,因而導致否認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否認社會實踐的作用,致使人們對社會發展失去信心,對人類發展失去理想。
十月革命實現了人類邁向更文明社會制度的理想,它使人們相信,共產主義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實踐中的未來。列寧作為十月革命的領袖,他的豐功偉績理應得到認可。但就在21世紀的俄羅斯,還有否認列寧偉大功績的暗流在涌動:認為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并非具有世界意義,而是一場巨大的陰謀。2007年11月1日的《俄羅斯報》居然提出了“列寧是領袖還是惡魔”的疑問。事實上,在1917年前的俄國,當幾近崩潰的無政府狀態已然引發國內戰爭,俄國陷入再好也不過散沙流石的前途未卜的境地,在國際孤立無援、國內混亂不堪的情形下,正是列寧科學評價時局并大膽做出論斷,即社會主義革命失去了在多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的可能,理論聯系實際,果斷進行革命,才拯救了滑向深淵的俄國社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四、歷史虛無主義混淆道德判斷的善惡標準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類型衡量善惡的標準確有不同,因此,不同的時期會產生不同的道德觀念。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看來,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才是具有道德善的判斷標準,反之則是具有道德惡的判斷標準。
如二戰在留給蘇聯人民巨大的歷史傷痛的同時,也留給今天的俄羅斯人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堅韌頑強、英勇不屈品格等內化到了民族骨血里,更重要的是,它為蘇聯換來了其后四十多年相對和平寧靜的建設環境。但是,在今日俄羅斯卻仍有將衛國戰爭與內部的階級斗爭混為一談的論調,說什么二戰是蘇聯和斯大林挑起來的,而德國則是被迫應戰的。并以斯大林和希特勒一起“瓜分”波蘭為口實,攻擊蘇聯政權是恐怖的,其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推行極權主義。這完全是無視蘇聯人民在二戰中的歷史功績。甚至有人僅從二戰并沒有將整個歐洲共產主義化這一結果,就胡言“我們輸掉了二戰”。這完全是將一些歷史細枝末節的、支離破碎的非本質材料進行胡亂整合而得出的個人主觀結論的典型。在這里,善惡標準被拋棄,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被誤導,甚至形成了一股有悖于道德標準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逆流。
正價值的道德觀念應該是尊重歷史事實的,散播的是道德善的福音。歷史虛無主義從荒誕的非道德立場出發,失去了對善惡標準的衡量,導致道德觀念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差之千里,甚至背道而馳。
五、歷史虛無主義阻斷道德意識的積極向度
歷史研究的真實性可為社會實踐主體的道德意識形成、道德選擇定位提供積極正確的引導。真理的東西總讓人動容,可引起人情緒上的積極體驗,為積極道德意識和心理的培養做貢獻。
俄羅斯過去數十年歷史研究中,出現的虛無主義轉向,其結果是歪曲歷史、不負責任地篡改歷史的學術作風日益嚴重。各種背景的非主流意識形式以否定和詆毀蘇聯歷史為能事,極度削弱了俄公民主體精神的樹立。愛國主義、誠實守信、團結一致、相互協作在被詆毀的歷史中逐漸消失,人民不再對未來抱道德期望,而悲觀情緒、思想墮落的現實,在民眾意識中起到了不良的導向作用。
從2007年開始,俄羅斯有了對歷史教科書重新修訂編撰的積極舉措。2013年俄羅斯社會輿論中心所做的有關“統一的歷史教科書:支持還是反對”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8%的被調查者表示支持;在回答原因的時候,大部分人認為對待歷史應該有統一的標準和觀點,真實而令人信服的歷史應當展現在人們面前。新編的歷史教學參考書力求以冷靜客觀的態度對待歷史,既不夸大,也絕不貶低。這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國家人民主體意識的尊重,更是正確認識歷史并選擇未來發展道路的關鍵。
六、歷史虛無主義加劇道德失范的現實可能
在歷史虛無主義的魅惑下,道德尺度的客觀特性被摒棄、道德本質的物質內容被否認、道德價值的真理基礎被忽略、道德判斷的善惡標準被混淆、道德意識的積極向度被阻隔,尤其是道德原則的規范作用被惡化,那么在實踐層面必然加劇道德失范的現實可能。
蘇聯解體之初和之后,社會道德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逆轉,在對幸福和生活目的的理解中,“個人物質滿足”已經占據首位,而“對社會價值和精神價值的追求”退居末位;愛國主義情感淡化,占60%的人想到國外生活;在諸如被謀殺、自殺、吸毒等嚴重社會問題的調查中呈現出來的數量,在1990年均達到了歷史最高值。以誠信為例,整個社會失信了,不誠實了,會成為一種情緒感染,蔓延到其他領域,造成社會失信的彌漫狀態。
中國社會當前面臨的道德問題,尤其是表現在部分人群、部分群體和部分時間段內的誠信缺失,恐怕也跟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些人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觀抵制、對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調試的悲觀預期和錯誤判斷有關系。有些人說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東西,與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無法調和,否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選擇,否認中國對社會發展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不負責任的言論一出,便會以發酵的態勢蔓延至其他領域,當失信作為一種隱常態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無疑會加劇道德失范的程度。
虛無主義作為對待歷史的一種態度,掩蓋了歷史真相,也愚弄了群眾,在愚弄的過程中,群眾也會以隨意的態度來解構歷史,慢待生活。真相可以被抹殺,那么支持真相或真理的價值——義務、誠信、良心、滿足感、責任心,通通會變得無足輕重。長此以往,這種態度極易演變成人們認識歷史、看待現實的根本錯誤的方法論,以為什么都是可以否認的,任何人任何事均無價值可言,那么失去了神圣感的人,還能指望他在群體和個體的行動中有什么貢獻呢?沒有了正價值的實踐行動,社會道德圖景就會朝著社會失范的深淵滑去。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歷史虛無主義在虛無掉歷史的同時,也會虛無掉社會主義的道德精神和道德風貌,其影響力度不容小視。
說到底,用科學的標準來衡量,歷史虛無主義是假的;用道德標準衡量,它是惡的。對于這種引導社會歷史發展的負向力量,理應制止。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蘇俄倫理道德觀的歷史演變及其經驗教訓研究》[13BZX085]階段成果;作者單位: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來源:《紅旗文稿》)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