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貨幣產生于社會整體對其資源的分配,形成于社會個體之間的交易。社會整體用資源與勞動的社會個體交易,必然產生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雙增值。這個雙增值在全體社會個體之間是按價值分配的,而且分配方式是價值分配而不是實物分配。這樣,社會整體給社會個體的票證就具有貨幣的性質,而它一旦在社會個體之間的交易中起媒介作用,就成為貨幣。
貨幣伴隨財產產生,貨幣的性質和特征以財產為基礎,所以,理解貨幣離不開對財產的理解,解釋貨幣必須首先從解釋財產著手。
一、貨幣的倫理基礎
本質上,財產是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體現其交易關系的契約。交易內容是,社會個體拿自己的勞動交換社會整體的自然資源,交易的結果是社會個體取得合法的個人財產,社會整體的資產獲得增值。因而財產這個契約的內容是,社會整體承認社會個體通過交易獲得的、他對自己交易所得自由支配的權利,并保證其他社會個體也不侵犯他這一權利。
財產的邏輯結構決定了財產的性質。邏輯上財產(首先是物權)有兩個層次:財產的基礎是個體與社會整體的契約,即它是社會個體對社會整體的債權-----要求社會整體保證其財產不受侵犯的權利。財產的上層建筑是社會個體之間的關系,即它是物權——權利人對特定物自由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從性質上講,財產(物權)本身就是債權和物權的合成。
貨幣則是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交易的書面形式,或者叫契約券,因此,貨幣是勞動凝結而成的價值的符號,代表著社會個體的勞動和社會整體的資源,因而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
(一)、貨幣的產生
貨幣產生于社會整體對其資源的分配,形成于社會個體之間的交易。社會整體用資源與勞動的社會個體交易,必然產生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雙增值。這個雙增值在全體社會個體之間是按價值分配的,而且是價值分配而不是實物分配。這樣,社會整體給社會個體的票證就具有貨幣的性質,而它一旦在社會個體之間的交易中起媒介作用,就成為貨幣。這個交易中,社會個體第一次是拿勞動交換社會整體的資源,第二次起就用貨幣和勞動換取了。兩次交易量之間有個差額,就是經濟增長量。
(二)、貨幣的基礎倫理
社會整體通過與向與之交易的社會個體交易獲得社會個體勞動創造的價值,然后分配給全體社會成員。這個交易使凝結在社會資源的價值從無到有,社會整體在作出必要扣除后,用物權憑證把它平均分配給全體社會成員,每個人得到的等價的物權符號都可以作為交換媒介,當他用以在商品交換中,就成了貨幣。社會整體還會把一部分自然資源直接無償的分配給個人使用,方式是貨幣化分配,每人持物權符號,可以取得該資源,當他用以在商品交換中,也成了貨幣。比如建設用地,現實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制度中,地價是屬于政府的,把政府賣地所得平均分配給個人,就是這種分配。兩種分配都是對注入資源的社會個體的勞動的分配,本質上相同,形成貨幣的機理是一致的。
(三)、貨幣的法律性質
貨幣的倫理結構有三個層次:第一、從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系看,它是作為勞動者的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互相欠債的契約關系——前者欠勞動,后者欠資源,這是貨幣倫理的基礎層次。這個契約履行的結果便產生了貨幣的第二個層次。第二、從社會個體之間的關系看,它是一種通用的物權憑證和財富符號,這是貨幣倫理結構的上層建筑。貨幣是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互相欠債形成的欠條,持有它就相當于取得社會個體的勞動和財產以及社會整體的財產,因而成為一種通用的物權憑證和財富符號。第三、由于社會個體之間交易的需要以及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其它交易的需要,這通用的物權憑證和財富符號,就成為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交易的媒介——貨幣。這樣,貨幣又生成第三個層次:在一切社會交易主體,包括社會整體及其代理人、所有社會個體之間,貨幣是中介一切交易的、一般價值憑證。這是貨幣的市場層次。
我認為,貨幣具有債權憑證和物權憑證的性質,但它是債權憑證和物權憑證之外的第三種存在——媒介交易的一般價值憑證或符號,持有貨幣,可以與任何社會個體交易。我們可以把貨幣定義為:貨幣是在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交易中,社會整體從社會個體獲得的、凝結在社會資源中的、社會個體的勞動的象征,是在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以及社會個體之間交易中起媒介作用的價值憑證或符號。
二、貨幣的發行
貨幣發行于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之間資源換勞動的交易以及社會整體對其勞動增值和無增值的生活必需的資源的分配,通過社會個體的競買實現。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之間資源換勞動的交易,實質上是社會整體對經營性資源的分配,與社會整體對其無增值的生活必需的資源的分配,共同構成社會整體所有資源的分配。這個分配叫做社會資源的第一次分配。社會整體對其所獲得勞動增值的分配,實質上是貨幣產生后的價值或貨幣分配,不產生新的貨幣量。因此,貨幣發行量等于社會資源的第一次分配中凝結在社會資源(商品)中的勞動總量。
三、貨幣是所有者與市場的契約嗎
周若愚《貨幣契約》認為,“貨幣契約是人類在長期的物物交換過程中, 為解決供給與需求的非匹配性而產生的約定, 即約定某一特定的物品作為共同的交換媒介。這樣原始通貨就出現了,它是貨幣的雛形。貨幣契約體現了貨幣的本質,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于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在貨幣契約中,賣家由于交換而喪失的是他所出售物品的所有權或者用于交換的某項權利本身,而他所獲得的,乃是市場的接納以及對于他所擁有的貨幣的交換權。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
貨幣的本質,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于交換權的契約嗎?不是!因為:第一、不符合歷史經驗,因為紙幣被市場接受是國家強制的結果。第二、所有者與市場不可能簽訂關于交換權的契約,只是習慣性接受國家的強制。第三、這個契約沒有法律或法理依據,而契約必須是依法簽訂的。第四、既然是國家強制下形成的市場交易習慣,契約也就沒有必要簽訂了。第五、契約內容除了交換權,其它都是不確定的,根本不是契約內容。
四、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的倫理基礎:信用貨幣欠缺貨幣倫理的第一個層次——社會個體用之間的勞動換社會整體的資源,第二個層次——社會個體之間的物權憑證和三個層次——市場上的貨幣是存在的,但這是法律強制下的存在。
信用貨幣的特征:信用貨幣,是政府模仿社會整體發行的貨幣,從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的關系看,信用貨幣是政府代社會整體簽發的欠條,是政府的欠條,而不是社會整體的欠條,現代社會,政府并不是社會整體的代理人,并不能代表和控制社會整體的財富,政府信用是假的,信用貨幣本質上是一種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借款形成的借據,信用極差;從社會個體之間的關系看,它是社會個體之間由政府強制承認的通用物權憑證;從一切社會交易主體,包括社會整體及其代理人、所有社會個體之間的關系看,它是社會個體之間政府強制社會個體承認的、不保兌不保值的、通用的價值憑證。
政府應該按照社會資源的第一次分配中凝結在商品中的勞動總量的規模發行貨幣,發行貨幣的總規模應該等于實體經濟和知識產權的價值,當期的發行規模應該等于實體經濟和知識產權的價值增值。但是,政府根本無法科學地管理貨幣。政府對貨幣的管理,只是模仿社會整體對社會整體的貨幣進行管理。貨幣的發行其實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整體上不但欠缺正當性,而且無科學性可講。
五、美國對美元購買力的操控
信用貨幣是社會個體之間政府強制社會個體承認的、不保兌保值的、通用的價值憑證。美元則是通過國際協議強制社會個體承認的、美國政府不保兌保值的、國際通用的價值憑證。美元的購買力是可以操控的,依據為:
第一、金融業并不創造價值,但它管理本國的價值分配,并參與本國的價值分配。美國金融業具有管理全球價值分配的職能,在管理全球價值分配的職能過程中,為取得本屬于他國的價值而人為提高美元的幣值。例如,世界接受美元作為世界貨幣,也就分擔了美國為管理世界貨幣支付的成本。這個成本幾乎可以包括美國為維持其金融業繁榮所支付的所有成本。人為提高美元的幣值,可以把更多成本分攤給別人。
第二、美元的市場需求推高了美元的幣值。
第三、美國用虛擬經濟參與全球價值分配,用虛擬的價值換取他國的真金白銀。虛擬經濟的產值占美國GDP的很大部分,雖然虛擬經濟并不創造價值,但是它參與價值的分配。在世界經濟中美國的整個虛擬經濟都參與全球價值分配。當外國人拿把本幣兌換成美元在美國買房產和金融產品時,他們就在拿本國的真金白銀換取美國的虛擬價值。第四、美國控制美元購買力的基礎是,勞動只創造出人類的一少部分財富(包括財產),貨幣卻衡量著人類的所有財富。憑什么控制?美元是貨幣的貨幣,價值尺度的價值尺度。
六、模仿美聯儲的方式設計亞投行國家聯盟的貨幣
美元霸權即將結束,人民幣接手美元霸權會面臨特里芬難題。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中國領導成立一個世界各國組成的銀行。讓這家銀行作為世界銀行發行世界貨幣,取代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存在。
具體方法是:把亞投行改造成世界銀行,世界銀行向各國發行貨幣,各國以自己的財產和類似稅收的權利作抵押,向世界銀行貸款。世界銀行由各國按GDP或(及)GNP的加權享有股權份額,各國按股權份額分紅,逐步探討更加公平的分配方式。亞投行可以改革為世界銀行的雛形。可以用改革后的亞投行貨幣接手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
七、貨幣對應的社會經濟制度
貨幣對應這樣的社會經濟制度:按照社會主義天賦人權理論,人類應當實行這樣的所有制:資源是上天賜予社會整體的財產,而社會整體是每一個社會成員作為平等股東組成的社會法人。社會法人把一部分資源無償地、平均地分配給股東利用,(如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勞動能力弱的人可以把自己多余的用地賣給“富人”,滿足富人住大房的需要,同時改善自己的生活。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30年而不是70年到期后,他還可以再賣一次。),把另一部分資源通過競賣的方式交給作為資源利用者的公私資本家利用,所得在做出必要扣除后在全體股東中平均分配。社會成員的收入包括兩部分:股東收益和勞動所得。所有制上的平權和財產流通上的交易存在,使得社會法人得以以資本家為“剝削”對象,通過交易獲取剩余,成為資本家的資本家,因而這種經濟是自由、平等、高效和綠色而且計劃性的。在這個應然的社會里,公有財產權本身是正當而且高效的,并且是私人財產權唯一的合法基礎性來源,每一個人都可以作為社會的股東獲得從公共財產派生的私人財產權,即作為股權表現的財產權,每一個勞動者都可以以自己的勞動為對價通過與社會和作為資源利用者的社會組織的交易獲取勞動收入,即作為勞動所得的財產權,另外,還可以以上述財產組成作為資源利用者的社會組織所形成的股權。這樣,公私兩個財產權和諧共存,相互促進。
這種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交易經濟。它能夠滿足科斯定理的三個前提條件:首先是產權的初始界定清晰。在社會主義交易經濟里,資源歸社會法人所有,然后通過競爭性的交易由資源利用者用自己的勞動來交換,從而流轉到資源利用者手里,因而產權的初始界定是清晰的。其次是交易費用為零。由于掌握充足的社會資源尤其是信息資源,社會法人的存在肯定會降低交易費用,而且交易費用可以由社會法人承擔,所以,對社會法人以外的市場主體來說,交易費用很低,甚至為零。再次是完全競爭。資源市場的交易,是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的交易以完全競爭的資源市場為基礎,而且發生在平等主體之間,不但交易信息資源充分而且交易費用為零,所以完全競爭也是可以實現的。
經濟史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了這樣一個經濟學原理:作為經濟本質的交易,由市場和計劃兩個方面有機結合而成。市場說的是交易的主體、客體和客觀方面,計劃說的是交易的主體、客體和主觀方面。兩者結合,使交易具備了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交易結構。以交易為內容和特征的經濟叫做交易經濟。把交易割裂為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是不承認社會整體法人地位的結果:市場經濟不承認社會整體的主體地位,結果是否定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之間的交易,只承認社會個體之間的交易;計劃經濟不承認社會個體的主體地位,結果是否定社會個體之間的現實交易,否定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之間的形式交易,只承認他們之間的實質交易。
如果分析兩者的功效,我們會發現:市場經濟不承認社會整體的主體資格,使市場結構畸形,表現為社會的個體與社會整體的交易缺失,市場經濟成為無數社會個體之間的交易,不能按照社會整體或者個體任何一方的利益和意志發展,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無從體現,宏觀經濟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經濟周期化,競爭殘酷,貧富分化嚴重,最極端的是經濟結構的失衡要靠戰爭、天災等災難來調整,人成為經濟的奴隸或者客體。計劃經濟,否定社會個體的交易主體地位,使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的形式交易缺失,降低了社會整體和社會個體的交易能力和意愿,降低了微觀層次的效率。社會整體和社會個體之間的實質交易,可以提高宏觀經濟效益,但是缺乏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的形式交易基礎,社會整體與社會個體之間以及社會個體之間的實質交易的效率無法保障。
?。?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作者單位:山東泰誠律師事務所;【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