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幾億人脫貧,這個成績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激發了全國各族人民奮進新時代、共圓中國夢的熱情和干勁。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眾所周知,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新階段特別關心的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01
牢記使命,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
人民是中國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指出,“社會主義是要富的,不是要窮的。是整理生產的,不是破壞生產的”。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中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隨后,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指出,在逐步地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逐步地實現對于手工業、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逐步地實現對于整個農業的社會主義的改造,即實行合作化,在農村中消滅富農經濟制度和個體經濟制度,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強調,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等問題依然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進一步強調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問題”。這為我們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02
時不我待,共同富裕是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歷史使命
共同富裕既是一個十分宏偉的遠景目標,更是一個持續奮斗的累積過程。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肩負起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個歷史使命,千方百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新發展階段要樹立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意識。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和新挑戰,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于開頂風船,善于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發展國民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絲毫不能放松。在新發展階段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充分挖掘新動能。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維護產業鏈安全。
實現共同富裕離不開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釋放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的任務,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實現共同富裕必須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談及高水平對外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越開放越要重視安全,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著力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
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實現共同富裕離不開共創共建這個重要前提。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發生變化,人們的社會觀念、社會心理、社會行為等也會隨之改變。“十四五”時期,如何建設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良好秩序的現代化社會是一個重要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在新發展階段,更好地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堅持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堅持深入調研,察實情、出實招,充分反映實際情況,使理論和政策創新有根有據、合情合理。善于把握規律,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短期波動中探究長期趨勢,使理論和政策創新充分體現先進性和科學性。樹立國際視野,從中國和世界的聯系互動中探討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03
綱舉目張,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貫徹好新發展理念
理念決定思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實現共同富裕要從根本上把握新發展理念。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既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要統籌考慮需要和可能,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循序漸進,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
實現共同富裕要從問題導向上把握新發展理念。目前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定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發展與共同富裕密不可分。共享發展理念旗幟鮮明地回答了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的問題,那就是由全體人民共享、由14億中國人共享。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推動共同富裕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把實現共同富裕時刻銘記在心頭、體現在重要議事日程上、落實在各項工作舉措里,既下大力氣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著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縮小發展和收入差距,讓全體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楊宜勇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 來源:國宏高端智庫微信號(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