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去年,與我最尊敬的老師一起探討歷史的廢興,從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談到文學。其中談到《紅樓夢》。
《紅樓夢》我雖讀過兩遍,但談不上有什么研究,更多的是對小說中的人物不勞而獲在整日扯淡感到厭倦,很有抵觸情緒。當聽到我的老師對《紅樓夢》的解讀,不啻是醍醐灌頂!
《紅樓夢》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勾起后人無限的遐想,也養活了一大批紅學家。后世研究《紅樓夢》的文章研究汗牛充棟,但至今沒有看到有人揭示《紅樓夢》這部巨著的主題?!都t樓夢》包羅萬象,其價值自不待說,偉大領袖毛主席曾號召各級干部讀《紅樓夢》,甚至說要讀過五遍才有發言權。可見,毛主席不是像眾多的“紅學”研究者那樣膚淺的把《紅樓夢》當做言情小說來讀,是希望共產黨的干部悟大道知廢興,通過讀《紅樓夢》悟出修身、持家、治國之道。
老師說,無數的紅學研究者對《紅樓夢》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都是將整部小說分章節研究,顯然是曲解了小說的主題。其實,《紅樓夢》第一回的“好了歌解”就已經揭示了主題,后面的情節都是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的。故事中的人物的悲歡離合,一個個對應著: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一段“好了歌解”將世間萬象剖析得淋漓盡致。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人類歷史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苦難史。苦難的原因即有天災也有人禍,而人禍甚于天災。人禍的根本原因,就是人類欲壑難填。功名利祿和虛榮是人類無法擺脫的桎梏,利令智昏、色令智昏、名令智昏,究其原因,都是沒有跳出自我,最終機關算盡,害人害己和互害。所以,歷史在周期律中循環往復。
為了讓人類社會終結苦難,黃炎培先生曾于1945年在延安窯洞與毛主席探討歷史周期率:“我生六十余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以個人而言,多少人一發如雷一敗如灰,曾經“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轉眼間淪為階下囚甚至上了斷頭臺(從今天反腐拿下的貪官來看,那些人哪一個不是因為欲壑難填而身敗名裂?);多少家族富可敵國,誰知滄?;魃L铮?ldquo;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國家言,歷史上最興盛的朝代,都沒有超出三百年。而隨著政權的更迭,更是血流漂杵、尸骨成山。總之,“好了歌解”就是人類歷史周期律的最好注腳。
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難道真的跳不出周期律?其實,《紅樓夢》第十二回就給蕓蕓眾生開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良方。故事中的賈瑞因對美女鳳姐產生了虛妄之念,遭到鳳姐捉弄后患上了相思病。在賈瑞性命危在旦夕之時,瘋癲道人送來了救命的寶貝——風月寶鑒。并告知“這物出自太虛幻境空靈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專治邪思妄動之癥,有濟世保生之功。所以帶他到世上來,單與那些聰明俊秀、風雅王孫等照看。千萬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可憐賈瑞看到寶鑒背面的骷髏卻本能的拒絕,反而深陷于“太虛幻境”中不能自拔,最終是“只見兩個人走來,拿鐵鎖把他套住,拉了就走”,當場氣絕,帶著虛幻的欲望墮入陰曹地府。
賈瑞死了,死于虛幻的欲望。“風月寶鑒”不愧是寶鑒,與“太虛幻境”對立的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骷髏。《紅樓夢》作者委婉的以“風月寶鑒”警示世人,其實歷史就是一面最好的寶鑒。
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這面鏡子就是美妙的太虛幻境與骷髏的組合。翻開歷史典籍,看到繁榮興盛的王朝,無不為之自豪和贊嘆,而看到一個王朝的衰敗滅亡之后的骷髏堆積如山,又痛心的扼腕長嘆。
大漢朝夠興旺的,而代之以大漢朝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截止唐初,華夏大地上的人口由漢朝末期的六千萬銳減到不足兩千萬。三百余年的時間里,雖然也有官僚貴族美妙的“太虛幻境”,可卻有上億的人口在動蕩和分裂中化作了骷髏。
盛世大唐為今人津津樂道,而取代盛唐的是五代十國。盛唐的人口高達九千萬,而經歷五代十國之后到宋朝初期,華夏的人口再次銳減到了四千萬。幾十年的動蕩和戰亂,讓幾千萬人民化作了累累白骨。
如今的銀幕熒屏常津津樂道康乾盛世,而大清王朝自鴉片戰爭開始,到清朝滅亡和后來的軍閥混戰及外敵入侵,中華大地再次血流漂杵、尸骨成山。
這歷史就是一面面鏡子,正面就是今天熒屏上沒有走出太虛幻境的的帝王將相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才子佳人的聲色犬馬、紙醉金迷,背面就是整個民族的災難。
是什么構成了太虛幻境呢?是填不滿的欲望。物欲、財欲、權欲、色欲、懶惰欲、享樂欲、虛榮欲疊加成一個欲的總和——私欲。私欲的膨脹,翻過來就是寶鑒的背面——恐怖的骷髏。
造成江山易主,百姓遭難的,正是王侯王將相、才子佳人和富豪深陷于太虛幻境,把“好了歌解”變成現實,才將整個國家、整個社會推向了“寶鑒”的背面。
展開歷史的巨幅畫卷,發現整個歷史就是“風月寶鑒”的正反兩面。古往今來那些王侯將相、達官貴人、貴族公子小姐和富豪,大多深陷“太虛幻境”之中,為滿足私欲而不能自拔,在虛幻的空間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驕奢淫逸,專橫跋扈,一步步淪為亂臣賊子,最后身敗名裂。害了國家也毀了自己。
不說古代的貪官,那些離我們太遠,只看在新中國拿下的貪官,如:從劉青山、張子善到胡長清、成克杰、王懷忠、周永康、令計劃、谷俊山、徐才厚、郭伯雄.......哪一個不是在“太虛幻境”里喪魂失魄?其實,那被殺被抓的貪官就是一塊警世“寶鑒”,他們聲名顯赫,前呼后擁,耀武揚威于官場風光的一面就是“寶鑒”的正面,與之對應的身敗名裂就是“寶鑒”的背面。可憐得很,還有太多的人在物欲、財欲、權欲、色欲、懶惰欲、享樂欲、虛榮欲的“太虛幻境”門前流連忘返,一不小心就被“鳳姐”一個銷魂的招手而命喪黃泉,用自己的一生來為“好了歌”做注解。
“風月寶鑒”極具“普世價值”。中國歷史是“風月寶鑒”的兩面,世界歷史也是“風月寶鑒”的兩面。一戰、二戰是因為各國“精英”欲壑難填強加給世界人民的災難。而和平時期的新興國家也會因為扛不住“鳳姐招手”,而走向反面。曾經的蘇聯,萬眾一心,從落后的農業國迅速崛起,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德國法西斯,一躍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強國。可是,從赫魯曉夫開始,蘇聯的官僚深陷入西方資產階級的“太虛幻境”,忘記了建黨初心,忘記了艱苦奮斗,嚴重脫離群眾,官僚主義盛行,以權謀私,大搞特權,賣官鬻爵,沉湎于奢靡享樂,最后迷戀上了“太虛幻境”中的“普世價值”,把如日中天的蘇聯分解成俄羅斯、烏克蘭和各斯坦國。如俄羅斯,經濟上,盧布貶值10萬倍,人均壽命下降五歲,國力和人民生活一落千丈。而重工業和科技發達的烏克蘭,則因墮入了西方的“太虛幻境”,淪落到國民經濟一蹶不振,窮到將航母當廢鐵換錢度日。
還有富裕的利比亞,只因卡扎菲的二兒子塞義夫從西方抱回“風月寶鑒”,也如賈瑞一般只看寶鑒的正面,導致整個利比亞墮入了迷人的“太虛幻境”,一眨眼,哀鴻遍野,骷髏成山。
嗟乎!“好了歌解”就是對人類歷史的高度提煉!
一部《紅樓夢》,寫盡了人間萬象,揭示了個人、家庭、國家周期律,用優美的文字把警世之言寓于看似荒唐的小說情節之中。后來的“紅學家”們靠著研究一部《紅樓夢》而成為光環耀眼的專家學者,卻沒領會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深意。大多沉浸于“大觀園”的美景,羨慕公子小姐的奢華,還有為那“寶黛”愛情如醉如癡,卻沒想到那脫離人民的“大觀園”才是真實的“太虛幻境”,“大觀園”里 夢幻般的奢靡與今天的霓虹閃爍的賭場、酒店歌廳、舞廳會所里的醉生夢死,正是“風月寶鑒”的正面,那自上到下的頹廢正是“風月寶鑒”的背面。
耳邊仿佛聽到盧照鄰在吟誦《長安古意》......
寫到這里,我終于領悟了毛主席為什么要號召部下把《紅樓夢》讀五遍!
(來源:“逍遙游看世界”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