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2021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兩個確立”,即“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重溫遵義會議毛澤東同志在黨和紅軍中領導地位的確立過程,對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遵義會議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最危急的情況下為黨、紅軍和中國革命指明前行的方向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同志率余部輾轉走上井岡山,建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領導的部隊會師,組成“朱毛紅軍”。在毛澤東等同志的領導下,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黃金時期,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粉碎了蔣介石國民黨軍一次次的“進剿”、“會剿”,中央紅軍接連取得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由于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錯誤領導,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不得不退出中央蘇區,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長征途中,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局勢,毛澤東同志不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戰略方向。從1934年12月12日通道會議,到12月18日的黎平會議,再到12月31日晚至1935年元旦凌晨的猴場會議,毛澤東同志對革命形勢的清醒認識和對革命走向的清晰判斷,提出的從通道西進貴州的意見,得到了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等多數中央領導同志的贊同與支持。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遵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中央政治局通過遵義會議決議,并及時向全軍傳達、貫徹。3月中旬,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毛澤東同志的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兵臨貴陽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成功跳出了敵軍的包圍圈。在深入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這次會議原則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遵義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并且在這以后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進一步強調,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黨一定要有領袖,有領導核心。馬克思早在1850年就引用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的話:“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把他們創造出來。”毛澤東同志形象生動地說:“一個桃子剖開來有幾個核心嗎?只有一個核心。”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確立和維護黨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獨特而鮮明的政治優勢的集中體現,是推進偉大事業、進行偉大斗爭的迫切需要。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原則,更是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并走向成熟的重要保證與標志。
一個堅強有力的黨的領導核心,在破解時代課題中彰顯掌舵領航的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深刻變化,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偉大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了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既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歷史奮斗的結晶,也是歷史經驗的啟迪、歷史規律的昭示,體現了全黨的共同意志、反映了人民的共同心聲。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擁護。只有堅定自覺地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才能把全黨牢固凝聚起來,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
二、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中國革命道路上的一次偉大實踐
1931年1月,黨的擴大的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原先不是中共中央委員、缺乏實際斗爭經驗的26歲的王明不僅被補選為中央委員,而且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這次全會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開始了長達4年的錯誤領導。其間黨內盛行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指示和蘇聯經驗神圣化,危害極為嚴重。1931年11月的贛南會議,1932年10月的寧都會議,均把毛澤東同志完全排斥在中央蘇區黨和紅軍的領導崗位之外,毛澤東同志的許多正確思想主張不僅沒有被中央采納,有的甚至遭到無情批判。在“左”傾錯誤戰略指導下,紅軍遭受重大損失。
遵義會議解決了黨所面臨的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劉伯承同志后來回憶道,“遵義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正如《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遵義會議后,黨中央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政治路線,是完全正確的。‘左’傾路線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都被逐漸地克服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進一步指出:“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在黨和人民集體奮斗中產生的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在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
我們黨一經誕生,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旗幟上。毛澤東同志精辟指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鄧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毛澤東同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風云激蕩中高擎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在披荊斬棘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中始終把握正確的方向,鑄就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贏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這是一支以先進理論為行動指南的黨,這個黨擁有一群以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奮斗者戰斗者。
一個在理論上不斷創新的黨,在回答時代之問中總能凸顯科學理論的重大指引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事關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體現了我們黨在政治上理論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三、從遵義會議的歷史貢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擁有堅強有力的黨的領導核心和理論上不斷創新的黨的指導思想,是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顯著標志,是關乎黨、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根本政治保證。遵義會議之所以光耀千秋、永放光芒,是因為從此全黨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全黨逐漸鍛造成為一塊堅硬的鋼鐵,形成一支堅不可摧的戰斗力量。正如《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多次從危機中挽救中國革命,如果沒有以他為首的黨中央給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和人民軍隊指明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我們黨和人民可能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
“兩個確立”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重要歷史經驗,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充分的現實依據,是從歷史中得出來的,是從現實中得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治國理政新戰略,擘畫發展新藍圖,引領人民勇毅前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篇章。船重千鈞、掌舵一人,正是因為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全黨才有了“頂梁柱”,全國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正是因為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全黨全國人民才有了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兩個確立”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大政治保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從而使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以高度的團結統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作者:肖裕聲,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少將副部長;來源:紅旗文稿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