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思想文化前提是共同信仰
——論新時代加速建設提升共產主義覺悟的思想文化的必要性
【摘要】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共同富裕是“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整個社會都達到了精神富有、物質富足,這個社會才是共同富裕的社會。天下皆知共產主義之美,皆知社會主義之善,社會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必須建立在共同信仰的前提下,建立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問題,已經歷史的推到了當今社會面前。中國身處第二大經濟體,應致力于提升共產主義覺悟的思想文化建設。在意識形態領域化有形財富為無形財富,為培養事業接班人儲備精神營養,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培養出有共產主義信仰的青年,我們才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建設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革命”的過程,必然為世界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而進行的“社會革命”立起了一座歷史的“風向標”!
黨的“二十大”對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進行了進一步解讀,并用中國式現代化的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動路徑。為新時代開啟了新發展的序幕,整個社會的發展節奏將有一個大的調整提速。小康社會的建成,消滅了貧困,社會成員不再為個體的溫飽而擔憂,物質生產已達到一定水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為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人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鑒于生產力諸要素中人的作用,不難看出,人有了豐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創造出富足的物質世界。這一點從世界來看,歐洲的文藝復興催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共產主義學說的世界傳播,催生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整個世界進入到快車軌道;新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全面發展,使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得到長足發展,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資本主義幾百年的積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一、共同富裕的思想文化前提是建成共同的文化信仰
在共同富裕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分析理解一下什么叫共同富裕。二十大報告明確地說,共同富裕應該是兩個層面,一個是“物質的富足”,一個是“精神的富有”,這兩者缺一不可。從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中不難看出,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興起,是中國勝利和成就的保障,同樣,共同富裕的文化前提依然離不開新的共產主義思想文化興起,如同資本主義的大力發展以歐洲文藝復興為前提一樣。主動適應這一歷史進程的需要,是每一位社會成員的歷史責任,伴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的提出與實踐,伴隨小康社會的建成,建設新時代中國模式的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樣本,已經歷史的推到中國人民的面前。(一)共產主義經歷了空想社會主義和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以及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歷史偉人的不懈努力和偉大實踐,已經給世界建立了一個共產主義思想文化雛形。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就是這種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物質表現。在新時代把共產主義社會依然看成是極其遙遠的事情,在物質主義的影響下會造成人們的一種錯覺,似乎共產主義和我們今天的事情都無關聯,進而會導致了許多人的迷茫,這一點是對青年人尤其需要重視的。試想一下,一個有青春朝氣的青年,一個正在規劃過一個有生命意義的人生的青年,一個正想把自己融入社會運動從而實現人生價值的青年,沒有了奮斗的理想和目標、沒有了為人類而奮斗的理想、沒有了讓自己成為偉大的人的機會,那這個人是一個什么樣的生活狀態呢?由這樣的人組成的社會,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呢?所以有的專家說,目前的大學培養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一點都不足為奇。這就是孔子反復強調的“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浪費青年樹立共產主義信仰的社會機遇期,是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因為在生產力諸要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馬克思要求: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后,無產階級一刻也不能停止擴大社會生產。當然也一刻也不能停止接班人的培養。(二)目前,中央把“共同富裕”作為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刻。所提出的“共同富裕”是極其重要的社會命題,值得社會每一個人去深思:我在共同富裕當中要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首先,小康社會以后,整個社會都達到了精神富有,物質富足,這個社會就是共同富裕的社會。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皆知善之為善,社會就實現了共同富裕。精神富有,三觀正能即是“美”,物質富足,互通有無即是“善”。在小康社會建成以后,精神的富足已經提到社會發展的日程中來,精神富有的緊迫性甚至超越了物質的需求,尤其是在中國發達的前沿城市,這一需求更加強烈。目前,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并行的社會心理危機或者心理疾病的人群日漸壯大,就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不平衡的結果。說明人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大了,而一般人把“共同富裕”僅僅的理解為物質層面的豐富。其次,在物質層面很難達到“共同”的境界,因為標準不同。什么叫“富裕”呢?恐怕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記得過去提過“共產主義是什么樣的”問題,當時,即使是普通民眾也會說: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出門火車飛機云云。如果僅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已經實現了老一輩人心中的共產主義,并且就生活在他們想象的共產主義當中。在把“共同富裕”作為奮斗目標的前提下,我們也不難得出:實現共產主義就是我們的初心,繼續奮斗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提出“精神富有與物質富足的共同富裕”的命題,應該是恰逢其時。第三,建立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問題,已經歷史地推到了當今社會面前,尤其是中國人的面前。每一位中國人在新時代精神的感召之下,應該有對共產主義信仰的自我理解了(冷戰時期為蘇聯工作的代號“鉆石”的英國間諜布萊克憑借自己對共產主義的理解,建立起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價值觀)。而且現在經過九年普及義務教育,人們的文化水平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已經有了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經過七十多年的社會發展,“不唯上、不唯書”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精神特征,尤其是青年人,他們已經有勇氣否定所謂的權威,“毛澤東熱”就說明了青年的獨立判斷能力。鑒于此,我們提出,共同富裕必須建立在共同信仰的思想文化前提下,這個信仰就是共產主義信仰;建立共產主義信仰,現階段必須建立提升社會成員共產主義覺悟的思想文化,打造文化新形態。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就是在共產主義精神引領下形成的文化。只有每一個人都有了這種思維信念,才會漸漸地向共產主義社會邁進。對于整個世界或整個社會而言,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就個體而言,它可能是一個飛速發展的過程,或者說一日千里,因為每個人從出生就受到社會環境的教育影響。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建國那一天起,一分鐘也沒有放棄對民眾共產主義理想的教育,少先隊、共青團、青年突擊手、學雷鋒、學“勞模”一直是整個社會的主旋律,民眾的共產主義思想就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著,在恰當的時機下,就有可能豁然貫通,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這也是“四個自信”的具體體現,9600多萬黨員就是證明。毛主席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鬃右舱f,朝聞道,夕死可矣。今天,聞得共產主義“大道”是整個社會目前一個的主題。我們按照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不難知道:共產主義社會也是一個由“人"組成的“物"。“格”共產主義社會這個"物",必須要先"格"共產主義的“人”。就如同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從研究“商品”開始,這一點毛主席的《老三篇》以及其后的雷鋒精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等,對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有了一定的界定。第四,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就是一種大成文化。馬克思是集大成者,列寧是集大成者,毛主席是集大成者,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也有這種特征,比如著名的程恩富教授為主導的“新馬派”中也有這種氣象。他提出:“馬學為體,西學為用,國學為根,世情為鑒,國情為據,綜合創新”的治學理念,并且把“黨的領導、公有制、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文化”作為社會主義三原則。《大學》中就有:“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的說法,先有造"天宮一號"的文化圖紙,后有“天宮一號"的完成,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溫飽養人身,文化養人心。食物千年不易,而文化日新月異。共產主義社會必須先集合以往人類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尤其是借鑒經受住歷史考驗、一直未中斷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建設文化創造出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再"塑造"出有共產主義信仰的人,再由這些人去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由小到大,如同從延安到全中國,新中國的建立就是共產黨先進的社會意識形態打敗了國民黨落后的意識形態。建立共同富裕的社會也一樣,要以先進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做引領才能真正完成。
二、中國身處第二大經濟體,應致力于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建設
在意識形態領域化有形財富為無形財富。為培養下一代儲備精神營養,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培養出有共產主義信仰的青年,我們才能穩操勝券。從這一點來說,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才是我們的戰略核心競爭力,否則,就是貽誤社會精神文化發展的有利時機,浪費社會資源,與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背道而馳。長此以往在思想領域將會有用所謂的“中性的經濟” 來取代“絕對的信仰”,在西方“顏色革命”從未止步的前提下,我們應該有這個危機意識。顏色革命,就是一場關于“公與私”的思想文化較量,目前世界所有危機說到底是思想文化的危機。在中國建設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就是把地球打造成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我們已經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我們還要證明“唯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世界”。面對人類發展的歷史,我們有理由說建設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是我們中國的光榮和使命。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的高級社會,共產主義運動當然是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高級思想運動,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主席等運動先驅已經做出了證明。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一定是在整個社會對共產主義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也就是在社會主義社會建成并使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文化,他們能夠自覺的按照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要求去約束自己,提升自己。因此,在社會主義階段探討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是以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前期的歷史地位決定的,所以有責任也有義務把共產主義文化的輪廓勾勒出來。我們有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色,這種優秀傳統文化雖然沒有全面具體的說出共產主義是什么,但是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如建立了“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理念,在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以后,優秀的共產黨人又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在《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新民主義論》《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論聯合政府》等著作中都有一些相關的論述。從另方面說,蘇聯曾經的實踐是我們一個可參照的借鑒。新中國成立前后、改革開放、來自于新時代正在進行的社會實踐,其中都有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元素,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整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制成關于人類未來思想文化的錦繡衣——共產主義思想文化。
三、建立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現實意義
(一)人民群眾的需要。科學合理的信仰是社會前進的動力,這一共識已經被政府與社會成員所認知,比如說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此類的標語已經被社會民眾尤其是中國民眾所接納,有著名學者羅范懿倡導的堅持了十八年的“文化長征自愿者”群眾團體一直堅持義務宣傳“長征精神”就是一個證明。(二)小康社會的建成也為我們探究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提供了物質的可能性、必要性。小康社會建成以后,就個體而言,在國家消滅絕對貧困的前提下,已經是“三保障,兩不愁”了。那么個體思考的問題就應該更高一些、更遠一些。這樣才能匹配“人為萬物之靈”這個稱謂。在孔子時代,建立了兩個哲學概念,就是“君子”與“小人”。具有家國情懷和仁愛之心的社會成員就是君子,可以說這是文化原生態的“共產主義”信仰者,隨著歷史的發展這樣的信仰者越來愈多。因為按照優秀中華文化的理解,小康社會的下一個階段,即為大同社會,可類比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社會。只有在小康社會這個時期,對共產主義思想文化進行切實的探究,才能真正發揮小康社會的意義和價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以道德文化觸摸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是從經濟學角度推導出了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說,共產主義實踐,共產主義實現需要物質的極大豐富和社會成員的精神提升。物質的豐富或者說物質的極大豐富,在當今的時代已經有所顯現。尤其是在中國,相比于以往任何時代,中國目前的物質精神狀況達到了一定歷史上的峰值。這也為我們研究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提供了物質保證。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兩個結合”的提出為我們研究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提供了理論保證。(三)世界發展的需要。因為整個世界已經面臨的一種重組的狀態。在世紀疫情影響下,促使人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人類的過去和未來,對生命、對社會有了新的認知。這也是世界性的、歷史性的一次偉大覺醒——世界的出路在哪里。西方已經給不出方向了,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此起彼伏的罷工運動表明這一問題,正如馬克思所說:“這不過是資產階級準備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機的辦法,不過是使防止危機的手段越來越少的辦法。”由覺醒而形成的使命感,歷史的落到了今天這一代人的身上,探究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既是榮耀,也是使命。(一)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這為新時代加速建設提升共產主義覺悟的思想文化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指引。(二)馬、恩、列、斯、毛等經典作家的世界性影響力越來越大。“千年思想家”馬克思創立了共產主義學說,“第二提琴手”恩格斯進行了強有力的世界推廣,“社會主義國家之父”的列寧建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列寧接班人”的斯大林在動蕩的國際局勢中強有力的捍衛了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之父”的毛澤東主席在積貧積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礎上,建成了政治、經濟、文化等體系完備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主席被人民稱為——人民的大救星。隨著實踐的推移,毛澤東的影響力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遞減,相反在青年中形成的“毛澤東熱 ”越來越強。(三)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形成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大寨精神”“大慶精神” “雷鋒精神”“北大荒精神”“知情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依然在發揮作用。精神是一個時代精華,為未來提供了礦藏般的積累,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正像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紅場閱兵斯大林所做的戰斗檄文,以俄羅斯豐富的歷史積淀中形成的英雄人物,作為激勵蘇聯紅軍樹立起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信心,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蘇聯的節節勝利體現了精神也是武器,并為后人所津津樂道。打敗法西斯的除了“喀秋莎”還有不可戰勝的民族精神。因此所有過去積累的“各種精神”將在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建立推廣中重新煥發生命力。(四)帶有豐富共產主義元素的傳統優秀文化,在經歷了歷史考驗后其優秀成分依然被人民群眾所推崇。“易經熱”“道德經熱”“論語熱”等現象正是“文化自信”在群眾中的真實寫照,著名學者岳德常更是在其著作《道德經新詮》中直接把“道即價值體系論”作為主要觀點,把古人所說的“道”與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通聯系起來,為人們對幾千年一直撲朔迷離的“道”的認知提供了新思路;另一位學者蔡長運用唯物辯證法解讀《道德經》也一樣令人耳目一新,至于那些耳熟能詳的、帶有共產主義特征的經典名句,依然有著強大的群眾基礎,國家領導人無論在國內、國際的重要場合都在傳揚我們的文化,以“天下為公”、“四海之內皆兄弟”等思想為特征的“孔子學院”曾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國際文化品牌。(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以及諸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者的有效探索。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理論探索,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因為這個思想代表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方向,也是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表述,更加確定了其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理論特性,給當今的世界帶來了來自于21世紀中國的曙光。“新馬派”、“恩格斯”學派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學者也做出了許多貢獻,他們在周新城、衛興華等老一輩理論家精神的引領下,取得了屬于中國語境上的理論突破,在國際理論界贏得了一席之地。這些學者的努力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力推廣和有效補充,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重要的理論營養。群眾性的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建設方興未艾,羅范懿的《我是黨員我是兵》從展示自己父親羅洪珠一個普通黨員的堅定信仰的角度,破除資本對社會、對人類的異化。目前理論界已加大了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性等方面的批判。資本主義其實踐的逆潮流動性、理論的虛偽性,這一點在一些國家表現得尤其充分。而建立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就是要鞏固這些批判成果,從而在黨性的引領下使人性回歸,明體達用,涵養社會,厚植人心。(六)科技、信息、交通發達以及相對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社會主義可以容納世界最先進的科技生產力,舉國體制為交通、信息的發展開創了先決條件,這是資本主義所無法比擬的,中國成為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維護力量。這一切為我們“修文德”提供了物質保障。利用科技服務于和平,試想在太空中向世界傳播和平的理念已經不是一種夢想了,那是多么神圣而偉大的歷史莊嚴時刻,這應當屬于中華民族的光榮,是歷史與現實時空交匯,是五千年歷史的榮耀,中國交通的發展與發達成為中國特色的有力注解,交往的便利為人們大規模的學習交流提供可能,在《共產黨宣言》中已經有了“中世紀的市民靠鄉間小道需要幾百年才能達到的聯合,現代的無產者利用鐵路只要幾年就可以達到了。”而現在需要的時間更加短了,信息與交通的便捷,也推動我們加速建設共產主義思想文化。(七)9600多萬黨員的力量保證。從數量上看,中國共產黨是世界第一大黨,并且有著強有力的科學理論支撐,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史,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在老一代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由“特殊材料”(這個特殊材料就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制成的中共黨員形成了組織嚴密,運轉科學,群眾擁護,目標明確的黨風政風。是一個極具戰斗力的先進組織,在各民族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各民族的擁護。有這由“特殊材料”制成的9600多萬黨員的保障,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假設這9600多萬黨員,每個人影響一個家庭,按5個人計算,就有將近5、6億人的影響力,如果有將近一半的中國人支持或贊同共產主義,這將是怎樣的一種局面,借用過去的一句話:黨員群眾團結如一人,共產主義將不再遙遠!(八)中國共產黨領導能力歷史性的加強。人民對共產黨領導的信任不因敵對勢力的破壞而動搖,經過新時代的洗禮,形成了“東南西北中,黨政軍民學,黨管一切”的戰略新格局,百年大黨再一次煥發了新的生命力,初心和使命重新回到黨的發展軌道上來,“九曲黃河”的浩蕩征程,描繪出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足跡。黨和人民在斗爭中團結得越來越緊密。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推廣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障。(九)共產主義信仰培育的陣地:大學。大學在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一直重視大學這塊思想文化陣地,黨抓大學教育一刻也沒有放松。新時代,經過歷史的正反兩方面的印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大學馬克思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視達到了空前,習總書記及時向大學教育者提出“四有好老師”的要求,黨的領導在大學中的地位得到加強,“讓有信仰者講信仰”正在大學教育體系中發揮作用。先進的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正在被大學深耕細耘、培養壯大。大學是優秀青年的聚集之所,是國際間學術交流的重要舞臺,集聚了為數眾多的優秀理論家和實踐家。青年的熱情最容易被點燃,黨中央以“三支一扶”、“選調生”、“大學生應征入伍”等政策充分利用各種社會平臺,鼓勵他們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中,在實現自我人生價值中傳播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在傳播共產主義思想文化中實現人生升華。(十)共產主義思想文化踐行的方式——“勞動”,得到社會的實踐和認同。習總書記號召青少年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尤其提出“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人的創新性、探索性是先天就有的特質,讓每個人發揮好這種特質的社會就是好社會。這樣的社會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聯合體”組成的勞動創造型社會,平等勞動是整個社會平等的基礎。目前,青年人中有不勞而獲、急功近利的思想傾向,對自我的神經感知系統缺乏后天的訓練。神經系統不經過鍛造,對光明的感知度不夠,就很難成人(高校心理危機人群的增加,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缺少“光明感知度”的訓練),更難成為接班人。應組織青年產業軍,通過勞動掙得日后自己學習的培養費,然后再由國家相關院校分別培養。集體勞動中,可以培養形成集體主義,再進行進一步培養學習,逐漸培養出對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感知度,進而形成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十一)國有企業要發揮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作用,國企也是培養接班人的學校。國企壓艙石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更應該在傳播共產主義思想文化領域中發揮作用,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所決定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本身的立場、方法就是一個教育平臺。社會主義的財富培養出共產主義思想文化,再用這種文化培養出有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人,這個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循環不難理解,也為國企找到了最終的發展歸宿。國企有獨特優勢,可以把勞動教育理念貫穿于人一生的學習中。思想覺悟只有在勞動傳承中、在奉獻中,才能得到鍛煉和升華。社會發展的著眼點,應該致力于培養有共產主義信仰的人,而不是僅僅是積攢一些社會物質財富。認清了這一問題,國企的發展的方向性就更明確了。
五、在共產主義文化的建設中沒有旁觀者,每一個有共產主義信仰者都要主動參與到這一偉大歷史實踐之中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每個擁有共產主義信仰的人,有責任向他的周圍去介紹,宣揚這種信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不要為自己知識不廣博而自卑,致力于形成一個正能量的輿論氛圍是每個信仰者的頭等大事。給青年人以動力,給社會以陽光。過去我們常說,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為什么這么說?就是因為共產黨宣揚一種理想信念,比如說建立新中國,人人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勞動人民做主人,這就是對新中國描繪的藍圖。按照帳篷理論,一頂帳篷能支多高,中間的支柱起決定作用。理想信念就承擔這個作用。建立機制,各級各類合作社在黨的領導下,發揮領導作用,在與人民群眾的接觸中,宣傳共產主義信仰,形成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生產組織,消費組織,學習組織,實現無產者聯合起來,以這些“組織起來”保證“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尤其是“強起來”在階段,沒有人民“組織起來“的根本性保證。還是擺脫不了歷史周期律。就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保證一樣。信在先,確立共產主義事業的“人間天堂”工程,像對待航天科技一樣對待此項目,可以先選一個地區做試點,像建立經濟特區一樣,集中黨員、退休黨員或有志者到此處實踐,如同當年去延安一樣。探索建立中國自己的價值體系和價值標準,大數據時代,像研究“芯片”一樣研究社會信仰的心理數據,再研究落實之法,漸漸推廣開去。
在新的歷史時期,一方面資本主義走向末路,成為全球共識,一方面共產主義信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的國家正在成為社會潮流,我們信仰工作已經取得了成績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馬克思所說的“物質極大豐富”,有沒有標準?“北上廣深”在目前的中國應該物質層面是夠豐富了,但缺乏落實共產主義信仰工作上有重大而有效舉措。人們去這些地區多是為了經濟目標,很少或者沒有是為了尋找信仰目標。改革設立了特區,目前信仰工作對“信仰特區”呼之欲出,依然需要一個建思想文化高地引領全國乃全世界。敢于做試點本身就是一個方向和趨勢問題。共產黨人的方向感和趨勢判斷能力是黨的核心競爭力。十年前,我們對能在十年后建成小康社會有多大把握?但在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完成了“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目標!” 每個人都有判斷力。著名學者郎咸平當年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原因,查找了兩萬余篇論文以后得出結論:大家都相信經濟危機了,危機就到來了。同理,每個人都相信共產主義正向我們走來,共產主義就不遠了!老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有了共產主義信仰的引領,腐敗現象、兩極分化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就會逐步銷聲匿跡,每個人都能健康發展,社會就能和諧運轉,共同富裕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建設共產主義思想文化是新時代的需要,是真正落實“文化自信”文化軟實力的可持續性,也是用共產主義思想文化的共同信仰,為共產黨、人民群眾補足精神之“鈣”,建設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革命”的過程,必然為世界無產階級“自我革命”立起了一座歷史的“風向標”!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我們加速建設提升新時代共產主義覺悟的思想文化提供了強大引擎,加速建設提升新時代共產主義覺悟的思想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精神為引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者系黑龍江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