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垂發導彈猛士車怕不怕
上世紀90年代末,美軍曾研究過一款用來應對新時代軍隊作戰的“未來作戰系統(FCS)”,這套系統里有一款武器叫“非直瞄發射系統”(NLOS-LS),它還有個外號叫“網火”,全稱可以理解為“網絡化打擊火力”,也就是集無人裝備、巡航導彈、偵察、打擊為一體的超視距網絡火力打擊系統。
根據美軍設想,網火系統有一個獨立模塊化的集裝箱式導彈垂直發射裝置,武器主要由巡飛彈和精確打擊導彈構成,能在72小時內無人值守、自主執行目標偵察和打擊任務,不需要額外的雷達負責偵查敵人。
▲美國“非直瞄發射系統”(NLOS-LS)
當巡飛彈發射出去后,它會邊巡航邊偵查,如果發現普通目標,可以將信息傳送回FCS網絡中心,引導網火發射成本更低的精確打擊導彈攻擊目標。如果發射高價值目標,巡飛彈可以直接自行攻擊。
聽起來像科幻電影的情節,對吧?但遺憾的是,美軍的這份PPT由于想象的太過于超前,最后在2009年宣告終止。
不過美國人實現不了,不代表中國人不行。
01
就在前不久,中國就展出了中國版的“網火”——安裝在VN21型輕型輪式戰術車上的紅箭-20/50反坦克導彈垂直發射系統。
▲外貿新型紅箭反坦克家族
這跟今年阿布扎比國際防務展上,我國的保利集團展出的CM-501GA多用途精確打擊武器系統有些類似,其采用的是“猛士”CTL181型輪式6X6高機動車或6×6裝甲輸送車底盤,前者可以攜帶12組垂直發射單元,后者則能搭載16組垂直發射單元。
▲2022年珠海航展上亮相的CM-501GA多用途精確打擊武器系統
從公開的資料來看,紅箭-20/50的發射方式是垂直冷彈射,大體結構是導彈在發射筒內被放置在一個可上下滑動的吊籃內,導彈的底部通常會有一個活塞或者類似的助推裝置,它是以壓縮空氣、壓縮蒸氣或助推劑燃氣為動力。
▲CM-501GA多用途精確打擊武器系統
其發射過程是這樣的,當發射命令下達時,導彈的底部的主推裝置就會通過氣壓、彈簧或者氣體爆炸等方式,提拉導彈向上運動,將導彈快速推送出去。
▲紅箭-20/50導彈垂直發射
然后當導彈被彈射到一定高度后,導彈的主發動機開始點火,產生推力使導彈繼續向上飛行,并進行必要的姿態調整,然后導彈開始加速,進入真正的飛行狀態,按照預定的軌跡飛向目標。
▲紅旗-16防空導彈就是典型的垂直冷彈射
經常發射反坦克導彈的朋友應該知道,傳統的反坦克導彈一般是熱發射,也就是導彈發動機在發射筒內就點火,這不僅對發射平臺的耐熱性提出了挑戰,而且發射后的煙霧和火光極易暴露發射位置。
由于冷彈射時導彈的發動機還沒點燃,所以發射時沒有產生高溫的排氣,這就避免了發射過程中的熱量對對發射系統產生熱燒蝕,也能減少敵方通過紅外線探測到發射位置。
而且垂直發射系統本身就具備360度全向攻擊能力,不必先調整發射平臺的角度,可以大大縮短反應時間。
這個垂直冷彈射系統雖好,但是要想車載化甚至放到猛士這樣輕型底盤上是很難的。要知道,傳統的垂發系統是復雜的“大家伙”。
垂發系統需要容納發射管、導彈儲存裝置、冷卻設備和控制系統,還要確保導彈能夠穩定存放和可靠發射,整套系統體積是很龐大的。
像美國“宙斯盾”艦的MK 41垂直發射系統,每組32個發射單元長約7.6米,俄羅斯的“道爾”,將垂發系統體積壓縮再壓縮,整個系統也重約37噸,相當于一輛中型坦克,對車輛底盤的承重能力是個不小的挑戰。
再者說,艦體平臺即使是在風浪中也能提供相對穩定,但陸地不比海上,陸地上泥濘的道路、崎嶇的山地、甚至是極端寒冷或高溫環境,都會影響系統可靠性。
例如,車輛在高速行駛中可能產生劇烈震動,對導彈的存儲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沙塵和溫差變化可能對電子設備和發射裝置的密封性造成影響,這也是為什么目前大多數車載垂直發射系統,都需要采用密封筒彈這類特殊的防塵、防震設計。
此外,垂直冷彈射系統對導彈火箭發動機點火控制裝置技術和導彈姿態控制技術要求非常高,車輛平臺在發射時必須保持穩定,否則很容易導致導彈偏離軌道,甚至失控自爆。
好在此前中國在師承俄羅斯“道爾”系統的基礎上,研發了紅旗-17防空導彈系統,基本上吃透了垂直冷彈射系統車載化、小型化技術,通過精密的姿態控制和加固設計解決了這些問題,這才讓紅箭-20/50系統有了行進間射擊的能力,甚至通過模塊化設計達到了多彈種發射能力。
02
如果說垂直冷彈射系統是其作戰方式上的技術突破,那么其采用了寬帶無線數據鏈+圖像制導后所具備的“人在回路”、彈間通信和A射B導能力,則無疑是讓紅箭-20/50成為真正超視距打擊系統的核心所在。
我們知道,傳統的反坦克導彈,一旦發射,導彈的飛行和攻擊目標基本是固定的,不允許進行改變,而紅箭-20/50反坦克導彈安裝有光電/紅外雙模導引頭和實時加密無線雙向數據鏈,可以實現“人在回路”。
這種彈載數據鏈按照規定的傳輸/信息協議,可以自動接收傳感器平臺、指揮控制平臺和武器平臺各種實時信息,允許操作人員在導彈飛行過程中,根據實時收到導彈傳回的圖像和數據,及時進行修正或重新選擇目標。
這就意味著,操作員可以在導彈飛行的幾秒鐘內,動態調整目標,確保導彈精確命中最優目標,這一點特別適合快速變化的戰場,尤其是在敵方裝甲部隊密集布防的情況下,可以大大提高攻擊的成功率。
而擁有了彈間通信能力,一枚導彈就不僅可以在飛行途中實時傳輸圖像和數據,還可以將這些信息共享給其他導彈。
▲可以在空中臨時更換目標
如果在導彈飛行途中,操作人員發現目標并非最優攻擊目標,便可以實時調整攻擊目標,甚至啟動其他導彈進行群體作戰。如果某一枚導彈攻擊未能徹底摧毀目標,其他導彈會迅速補充打擊,確保敵人無法逃脫。
通過彈間通信技術,紅箭-20/50能夠在沒有任何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動完成多波次的精準打擊,在敵方反應過來之前,可能已經被多枚導彈輪番攻擊,大幅提高了作戰效能。
“A射B導”則是“發射和制導分開”的一種合作打擊模式,簡單來說,就是A平臺負責發射武器,B平臺負責幫助武器找到目標并引導它擊中。
作戰時,紅箭-20/50在發射時可以通過通信終端機輸入從其他平臺獲得的目標信息,顯示在內置的網格化電子地圖中,從而為導彈進行慣導坐標裝訂。
飛行時,能夠將導引頭中安裝的白光/紅外攝像機的畫面使用無線電傳輸給射手顯控終端,可同時接受上傳指令或發射后不管。
也可在導彈發射前不鎖定目標,在發射后再進行目標選擇,射手也可以修正瞄準點和目標信息,并控制導彈越過障礙物攻擊目標,目標脫鎖后返回攻擊,甚至打擊反斜面目標,在最后畫面還可以確認導彈打擊方位,視情況決定是否補射。
之前,央視公布了紅箭20/50打靶的真實畫面,直接對靜止的混凝土靶標和行進中的美軍M1坦克靶標分別打擊,全部準確命中并直接打爆靶標,可以說,紅箭20/50簡直就是陸地上的“052D”。
想當年,美國設想的“未來作戰系統”確實很有想象力,但他們最終只是停留在了PPT上,而中國人不僅把這些想法變成了現實,還在很多方面實現了超越。
這就像是美國人寫了一張“未來戰爭的草圖”,中國人卻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把它變成了一幅震撼的立體畫。相信在未來的戰場上,中國裝備必將讓世界重新認識“未來戰爭”的定義!
作者:軍武次位面;來源:觀察者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