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曾有幸得到時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沈衛平簽名贈送的一本《8·23炮擊金門》,一度愛不釋手。這是沈老師歷時1500個日夜,行程數萬公里,走訪百十位事件親歷者,查閱了浩如煙海的各類資料,史海鉤陳,兵林覓蹤,剔偽存真,去粗取精,聞雞起舞,暮鼓方歇,賠上了幾乎所有的雙休日,以老愚公的精神每日爬格子不止,才還原了一段相對完整的史實。時值炮擊金門60周年之際,重新拾起這段歷史,還原當年圍繞炮擊金門決策過程(內幕),今天看來仍不失其現實價值。正如著名作家劉白羽在序言中所說,重溫那場大炮擊,我們充分理解了其不容置疑的正義性;同時嘆服指揮者作為政治家的遠見、軍事家的韜略,作為偉大愛國者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原則性。
炮擊金門背景
就大的國際形勢而言,美軍在黎巴嫩、英軍在約旦相繼登陸,對中東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和民族解放運動進行鎮壓。1958年7月13日伊拉克人民舉行了武裝起義,推翻了費薩爾王朝,宣布退出由美英組織的巴格達條約組織,退出由英國一手炮制的伊拉克-約旦聯邦。伊拉克革命政府同時宣布承認由納賽爾總統組織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58年7月15日,美國調動第六艦隊運送美軍在黎巴嫩登陸入侵,開始是2000人,后增至48000人。7月17日,英國出兵入侵約旦。美英兩國軍隊隨時準備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中美關系繼續惡化。1956年艾森豪威爾同蔣介石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使美國在臺灣和臺灣海峽的軍事存在“合法化”。美監控、扼制、禁錮、窒息新中國的戰略企圖暴露無遺,對我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挑戰意味。
臺灣持續囂張挑釁大陸。自1950年至1958年,蔣介石利用海空優勢,幾乎全面控制了閩臺間的海空優勢,向大陸沿岸發射、丟下了數以千萬計的炮彈和炸彈,其并不占優勢的陸軍也放膽策動了千余次從連、排直至師、團規模的針對大陸的襲擾、突擊行動,并有若干次小有所獲。在得到美國人的共同防御保證后,蔣介石的戰志更為高漲。
1958年8月上旬,臺灣海峽又出現緊張局勢:一方面,國民黨調兵遣將,增加金門駐軍;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就臺海局勢大肆叫嚷,加劇緊張局面。1958年8月8日,美國海軍參謀長帕克稱,美軍隨時準備像在黎巴嫩那樣在臺灣海峽登陸作戰。
決策過程與技巧
在上述情況與背景下,1958年7月18日夜,中央軍委召集緊急擴大會議。會上,毛澤東通報,政治局做出了一個決定——炮打金門!
炮擊目標:“懲罰老蔣,牽制美帝”
毛澤東闡述意圖:
“美軍在黎巴嫩、英軍在約旦登陸,鎮壓中東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和民族解放運動。我們游行示威是一個方面,是道義上的支援,從政治上打擊帝國主義。同時,我們不能限于道義上的支援,而且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援。
“選擇哪個方向進行實際行動的支援呢?只有選擇金門、馬祖地區,主要是打蔣介石。金門、馬祖是中國領土,打金、馬是我們的內政,在政治上有理,在軍事上有利。美國找不到借口,而對美國則有牽制作用。
“美國所有的遠東部隊都進行了備戰,制造緊張空氣,企圖牽制我。我以實際行動回答他,牽制他在遠東的兵力,使其不能向中東調兵,減輕美國對中東人民的壓力。如能調動美國海軍在中東和臺灣間頻繁調動則更妙……”
毛澤東繼續講話:
“我們的主要作戰對象是蔣介石,盡量不與美正面沖突,因此,我們的海空軍不出公海作戰,并要防止誤擊美機、美艦,既不示弱,也不主動惹事。”
準備停當,引而不發。會后中央軍委下令,各大軍區立即進入緊急戰備,并把作戰任務下達給了福州軍區、海軍、空軍、炮兵。要求在7月25日前,以地面炮兵實施主要打擊。第一次炮擊幾萬發炮彈,以后每天打一千發,準備先打三個月。以后怎么辦,走一步看一步。毛澤東將此次作戰的戰略戰術概括為“通過打蔣而打美;既要打疼蔣又要避免與美直接參與作戰”。掌握好其中的“度”是達到目的的關鍵。7月21日接到命令,7月24日夜全軍進入了陣地,按照要求完成了炮擊準備。7月25日,中央軍委命令全線炮兵立即進入射擊位置待命。有無把握既打痛對手,又不致使戰爭無邊際擴大?如何避免把一場帶有懲罰、警告意味的局部、有限戰爭發展成同美國的直接對抗乃至全面戰爭?毛澤東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7月26日經過一整夜的思考,毛澤東決定,充分做好打之準備,但暫且不打,以靜觀局變,等待更有利的時機。據稱,毛澤東推遲炮擊,還有更深一層考慮:蘇聯方面剛剛提出蘇共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希望能于近日訪華,同中國同志討論當前緊張、復雜的國際局勢問題。在赫魯曉夫來華之前貿然出手,時機也不太合適。
毛澤東的緩打慎打思維邏輯是:在揣摩對手將會出什么牌之前,再認真盤算一下自己手中究竟有幾樣牌。
為什么是8月23日?8月20日,國防部長彭德懷、總參作戰部長王尚榮奉召來到毛澤東住處,匯報臺海形勢和前線戰備情況。美國因得手中東而在臺海問題上調門愈加蠻橫強硬。其遠東海、空軍得到加強,活動頻繁、異常,屠牛式導彈已運抵臺灣。美政要和軍方不斷發出準備干涉臺海的恫嚇性言論。臺灣方面因有美國撐腰而很“牛氣”,假想在大陸沿海大規模登陸的演習準備積極進行,“加速進行反攻準備”言論不絕于耳。臺灣空軍多次侵入福建與我空戰,拼搶臺海制空權的勁頭很足,并在臺灣首次發射了美制“響尾蛇”導彈。開打的時機已經成熟。毛澤東于是決定,先打三天,走一步看一步。王尚榮建議,再給前線兩天準備,炮擊時間放在23日,剛好是周六,敵人容易麻痹。得到了毛澤東的首肯。
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炮擊正式開始。炮擊從首批炮彈出膛就是高潮。共有三個波次。這是一次震撼世界的行動,第二天全球各著名新聞社、大報,均作為最重要的消息予以播報刊發。而耐人尋味的是,新華社僅發表了一條簡短(加標題200余字)的措辭又不十分尖刻的消息,在各報并不特別顯著的位置刊出。
在瞬息萬變復雜微妙的政治、軍事、外交拳擊臺上搏技,老謀深算的戰略家,有時需要“雷聲大雨點小”,有時則需要“雨點大雷聲小”。對一次重大軍事行動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寓意深長。看得出,毛澤東并不想對此事立即大事張揚,他已經把強有力的一拳打出去了,他要冷靜審慎地觀察一下,對方將打出什么樣的拳路。
炮打金門而不占領金門。有奪取金門的勝算,而不占領,把它留給蔣介石,這樣對國際政治斗爭、對統一中國有利,毛澤東也因此多了一個施展軍事、政治、外交斗爭藝術的大舞臺。據說,毛澤東曾經說過,蔣介石不從金門退,是他對中華民族立下的一個功勞。
產生的效果與影響
達成了突然性。一位時任小金門國民黨軍副連長的王老先生事后回憶,“古人說:擊其空虛,襲其懈怠。幾十年了,我一直認為,‘8·23’炮戰,大陸解放軍確實是選擇了我們最疏于防備的時間開炮,突然性時機掌握得恰到火候,把我們壓得很難受、沒辦法。我以后經常以此教育、提醒部下,打仗的絕招在于出敵不測、攻其不備,毛澤東是一個善于用奇兵之人,同他打仗,你不能有任何一占麻痹松懈,晚上睡覺,都得像豎著耳朵半瞇著一只眼睛的貓”。
重創“國軍”囂張氣焰。首輪打擊三個波次共發炮彈31757發,對臺軍金門防衛部、第58師師部、蔡厝營房,小金門之第9師師部、第25、27團團部,后勤機關及停泊在料羅灣之中字號登陸艦1艘,實施炮擊。觀察發現,對敵指揮機關、雷達站,彈著較準確,效果良好。敵人反映:大、小金門到處叫喊威脅很大,稱“非常厲害,防衛部下大雨”,“有線電全部中斷”,“大、二擔傷亡75人”,等等。事后了解,金防部3位副司令(2名中將、1名少將)陣亡。
更主要的是達成了目的。過后,毛澤東曾這樣比較系統地闡釋炮轟金門的想法:老實說就是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而采取的行動,就是要整美國人一下。美國欺負我們多年,有機為什么不整他一下。美國人在中東燒了一把火,我們在遠東燒一把火,看他怎么辦。1958年8月21日,聯合國召開大會。會上通過了以第三世界為主的大多數國家要求美英兩國從黎巴嫩和約旦撤兵的決議。美軍最終于1958年10月25日撤出了黎巴嫩。另一個目的就是偵察美國人防御臺灣的決心、考驗美國人防御臺灣的決心。事實證明,“所謂的美蔣共同防御條約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只要涉及美國的自身利益,要冒和我直接沖突的危險,它就不干了,就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了,如此而已。”同時也離間了美蔣關系,加深了雙方之間的猜忌。
毛澤東也曾形象地說過,同美國作斗爭,要學習武松打虎的樣子。第一不怕他、敢于同他斗爭,第二講策略、善于同他斗。
在中美關系、美臺關系與臺海形勢的當下,重溫這段歷史、重溫毛澤東的教誨,無疑是有益的,也是很提氣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張文木 | 戰略學札記·字詞之五:毛澤東說:“我發明了一個英文詞匯paper tiger。”
2018-07-29張文木丨戰略學札記·人物之一:當面臨新的歷史性難題,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想到毛澤東
2018-07-1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