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高戈里 | 重論國共抗戰英雄之比較
點擊:  作者:高戈里    來源:察網【授權編發】  發布時間:2019-09-24 20:39:49

 

這些年來對抗戰的史學研究、媒體報道、影視宣傳中的歷史觀問題越來越嚴重,突出表現為:無度美化國民黨軍隊及國民黨將領,無故掩蓋廣大國民黨士兵所遭受的殘酷虐待,無端淡化代表廣大敵后抗戰軍民的草根英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甚至已經泛濫成災為了反擊在抗戰史上的歷史虛無主義,筆者將8年前的三篇博文合并重新撰寫如下。

 

1.webp (9).jpg

 

前言:本文為什么要重寫

 

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最高榮譽是獲得“國光勛章”和“青天白日勛章”,共產黨抗日武裝最高榮譽是獲得英模稱號。

 

在抗戰期間,國民黨軍隊獲得最高榮譽的有172人,其中職銜基本明確的將校以上文武官員占96.51%,將軍及省部級以上官員又占83.72%;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獲得最高榮譽的有183人,除4名營團職干部外,占97.81%的是基層指戰員、民兵和普通老百姓。

 

中國廣大民眾受封建等級觀念的愚弄,受等封建級秩序的壓迫,有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中國共產黨宣傳平民抗戰英雄,即便基于西方學者“人性論”的角度,也無可否認其解構舊中國等級秩序和等級觀念方面的啟蒙意義。

 

然而,這些年來對抗戰的史學研究、媒體報道、影視宣傳中的歷史觀問題越來越嚴重,突出表現為:無度美化國民黨軍隊及國民黨將領,無故掩蓋廣大國民黨士兵所遭受的殘酷虐待,無端淡化代表廣大敵后抗戰軍民的草根英雄。

 

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甚至已經泛濫成災:在共產黨執政之下,揭露國民黨軍隊殘酷壓迫士兵的作品要被主流媒體屢屢封殺,貶損“狼牙山五壯士”等抗戰草根英雄的作品及其謬論卻能經“名人”“名刊”廣為傳播,甚至愛國學者郭松民、梅新育痛斥“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不動這幫狗娘養的就是笑話”,竟要被“人民法院”傳喚去接受起訴……

 

為了反擊在抗戰史上的歷史虛無主義,筆者將8年前的三篇博文合并重新撰寫如下:

 

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赴臺灣參加“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紀念抗戰60周年活動,其間,有幸獲得第六任會長(第三任會長蔣緯國)謝元熙中將親筆簽名贈送的一本“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編印的《慶祝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特刊》。

 

《慶祝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我借閱拜讀后,感觸良多,其中之一,就是國共兩黨抗戰英雄之比較。

 

一、國民黨抗戰最高榮譽

獲得者多為文武高官

 

據《慶祝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所刊載的榮鑒光教授《國民革命軍抗日將士之功勛——國光勛章 青天白日勛章 人物志》,“國光勛章”為“國家至高榮譽”,于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國民政府公報第2505號》修正公布《陸海空軍勛獎條例》時制定,“頒授捍御外辱、保衛國家,著有特殊戰功之軍人”。“國光勛章”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僅授予2人,即特級上將蔣中正委員長和傅作義上將。“青天白日勛章”,系于民國十八年五月十五日由國民政府公布《陸海空軍勛章條例》頒行。該條例第四條規定:“青天白日章不分等級,凡陸海空軍官佐士兵,于攘御外辱,保衛國家時,立有特殊戰功者,得給予之。”

 

然而,《陸海空軍勛獎條例》關于“青天白日章不分等級”的規定,并未落實。

 

在榮鑒光教授《國民革命軍抗日將士之功勛——國光勛章 青天白日勛章人物志》中,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共授予170人“青天白日勛章”,其中將官以上136人(含美軍受勛者4 人:陸軍元帥馬歇爾、陸軍上將史迪威、陸軍中將魏德邁、空軍少將陳納德),占80%,校官20人,占11.7%,尉官3人,占1.7%,軍士2人,占1.1%,士兵為0,其他9人,占5.2%。

 

在其他9人中,已知屬于非軍隊系統高級官員的有5人,即航空委員會秘書長蔣宋美齡,國民政府的部長和次長共3人,省主席1人;屬于軍隊系統但軍銜不詳,在本文中暫按將級軍官統計有粵漢鐵路車站司令張定世(粵漢鐵路車站司令直屬鐵道運輸司令部):在《國民革命軍抗日將士之功勛——國光勛章 青天白日勛章人物志》上職務不詳,卻能查到其職務和軍銜為營、團職校官的有2人,即松山戰役期間,遠征軍第8軍103師309團3營營長黃人偉,第8軍榮譽第1師3團團長趙發筆;職務和軍銜不詳的只有1人,即序號為“063”的東北軍黃心培。(見附表)

 

綜上所述可見,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授予 “國光勛章”和“青天白日勛章”的172人中:

 

將官及地方省部級以上長官144人,占比83.72%

校官22人,占比12.79%

尉官3人,占比1.74%

軍士2人,占比1.16%

士兵0人

職級不詳1人,占比0.58%

 

雖然,國民黨政府明文規定“青天白日章不分等級”,雖然,國民黨軍隊抗戰陣亡者以士兵居多,雖然,國民政府軍令部長徐永昌日記明確記載“人人言,我國兵好官不好”,但代表“國家至高榮譽”的“國光勛章”及其次的“青天白日勛章”卻96.51%都授予將校以上的文武官員了,其中將軍及省部級以上地方官員又占了83.72%。“國家至高榮譽”獲得者在各階層分布的數量與陣亡者在各階層分布的數量,呈反向金字塔狀。面對這樣一個戰爭背謬,人們不能不探究其深層的社會原因,特別是在中國根深蒂固幾千年的等級秩序和等級觀念。

 

“強國論壇”上的一位署名“傲雪的紅梅”的網友,在其《想起電影〈三毛從軍記〉》的帖子中,回放了張樂平先生和電影編劇兼導演張建亞先生源于生活而創作的經典形象:

 

三毛端掉了鬼子的炮兵陣地,立了功,師長也因此立了功,師長獲得了勛章,三毛獲得了錦旗,師長要和三毛合影,師長胸配勛章,三毛雙手端著錦旗。
記者讓三毛把旗舉高點,三毛舉過胸脯,不行,舉過脖子,還不行,直到舉過頭頂。好,行了,喀嚓!照片見報,師長全副戎裝身配勛章神氣活現地站著,身旁有一面“抗日英雄”的錦旗,三毛呢?只剩下飄在錦旗頂部的三根頭發毛。
蔣委員長的電影畫外音:要用千萬個無名的岳武穆,造就一個中華民族的岳武穆……

 

1.webp (10).jpg

 

幾千年來,中國封建、半封建社會的英雄史,基本上就是這樣被知識精英書寫成就的。

 

耐人尋味的是,在中國共產黨執政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三毛從軍記》中依仗其話語霸權剝奪“草根”英雄榮譽并專為權貴“打粉”的“記者”繼承人,又收復了曾經被逐出一塊塊“英雄史觀”的輿論陣地。

 

二、共產黨抗戰最高榮譽

獲得者的民本特色

 

與國民黨軍隊授勛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雖然在1955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勛章獎章條例》,授予我軍一大批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指戰員以一、二、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獨立自由獎章”,但由于這種授勛是“普遍授予”,即達到一定職級并滿足一定條件的我軍指戰員均按該條例授予相應的勛章或獎章,其主要屬性是紀念性質,而不是因具體戰功或典型事跡的記功性質。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武裝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中,具有記功性質的最高榮譽,是授予英模稱號。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英模辭典》記載,我軍(含我黨領導的武工隊和脫產的地方武裝)抗戰期間共授予183人英模稱號,除營職2人、團職2人外,占97.81%的是基層指戰員、民兵和普通老百姓。

 

與國民黨抗戰象征最高榮譽的勛章多授予高級將領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共產黨樹立代表最高榮譽并廣為宣傳的抗戰英雄模范有著鮮明的民本主義特色:

 

特色之一,是我軍抗戰英模以基層指戰員為主。在抗戰期間我軍授予的183名英模中,有150名是我軍正規部隊的指戰員,其中,連以下指戰員146人,營職干部2人,團以上領導干部只有晉察冀軍區組織部長王宗槐和冀中軍區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2人。在普通士兵中,有“爆破大王”馬立訓,有掩護群眾突圍馬石山的王殿元十烈士;在基層連隊,有“劉老莊連”、“馬定夫連”、“任常倫連”;在基層指揮員中,有港九大隊短槍隊神槍手劉黑仔,等等。

 

由此,昭示了國共兩軍依靠階級基礎的根本不同。

 

1.webp (11).jpg

狼牙山五壯士幸存者宋學義、葛振林

 

特色之二,是大量表彰民兵和普通群眾中的抗戰英模。除了上述150名正規部隊的指戰員被授予英模稱號外,還授予30名民兵和3 名普通群眾以英模稱號,這兩項合計為33人,占抗戰英模總人數的18%。這其中的民兵英雄有山東海陽縣 “地雷大王”于化虎,“太行地雷大王”王來法,河北曲陽縣“太行勇士”李殿冰,懷來縣“奪槍英雄”師勝生,“首創赤身戰術的民兵殺敵英雄”李金和及李新云,女民兵“神槍手”馮鳳英;還有普通農民群眾中的“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冀中子弟兵母親”聶大省,等等。

 

僅此一條,就開創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1.webp (12).jpg

子弟兵母親戎冠秀

 

特色之三,是抗戰英模事跡類型覆蓋面寬。不僅包括戰場上的“偵察英雄”、“孤膽英雄”、“刺殺英雄”、“殺敵英雄”、“爆破英雄”、“爆炸模范”、“地雷大王”、“登城英雄”、“救護英雄”、“單臂英雄”、“單手戰斗英雄”等,還包括反映我軍建設和根據地建設工作中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以及“模范共產黨員”、“模范指導員”、“愛兵模范”、“模范學員”、“文化學習模范”、“青年英雄”、“勞動英雄”、“造紙英雄”、“生產模范”、“群眾工作模范”、“模范醫務工作者”、“戰郵模范”、負傷致殘回鄉生產的“榮軍旗幟”,等等。

 

這一切,不是人民軍隊是無法具有的。

 

特色之四,是“草根”英模“草根”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有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其中包括群眾性的“立功運動”和“戰評”制度,而“戰評”制度的內容之一,就是組織廣大指戰員評選戰斗功臣,并在功臣中進一步評選“英雄模范”。

 

1944年12月15日,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上再次強調:

 

“從軍隊中、農村中、工廠中及政府等機關中,用群眾民主選舉的方法,選出優秀分子,充當戰斗英雄,勞動英雄及模范工作者,給予獎勵與教育。經過他們去鼓勵與團結廣大的群眾。這種制度,對于提高軍隊的戰斗力,提高農業及工業的生產力,提高政府機關及其他一切機關的工作能力,數年來的經驗已經證明是極有效果的,各地應該普遍地推廣這一運動。”

 

特色之五,是“草根”英模占領輿論陣地。在毛澤東旗幟指引下,舊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英雄形象被徹底顛覆了,“草根”英模形象開天辟地占據了文學、文藝舞臺。在那個勞苦大眾翻身解放揚眉吐氣的年代,普通戰士“狼牙山五壯士”、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的“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等“草根”英模,紛紛進入學校課本,致使他們的名氣遠遠大于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絕大多數高級將領,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還有根據真實人物真實事跡改編的影劇《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節振國》《八女投江》等,更是讓毛澤東“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深入民心。

 

有資料披露,解放初期中共中央曾有規定,宣傳英雄人物原則上限制在連以下指戰員。不論這條消息是否準確,但實際情況真是這樣。

 

特色之六,是中國共產黨對“草根”英模備加關愛與精心培養。這其中的典型人物,是冀東軍區所屬開灤煤礦礦工特務大隊大隊長節振國。據《節振國傳奇》作者、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火先生回憶,原北京市委書記吳德當年赴延安時,曾經向毛澤東主席專門匯報過節振國的事跡。毛澤東當即指示:

 

“像這么好的工人游擊隊長,應該好好保護。冀東地區抗日斗爭很殘酷,不要讓他犧牲了。”

 

遺憾的是,節振國此時剛剛犧牲,只不過日本鬼子和漢奸不敢相信,還在繼續搜尋令他們膽寒的“白臉狼”。

 

1.webp (13).jpg

冀東抗日英雄節振國

 

中國共產黨的抗戰英模多為基層官兵和平民,并非共產黨軍隊的將領中缺少英雄。恰恰相反,從整體上比較國共兩軍將領,論智、論勇、論德,我軍都遠遠在國民黨軍隊之上,且英杰輩出,將星璀璨。我軍將領之所以很少有人被授予英模稱號,不是什么“謙虛”問題,完完全全是人民軍隊的性質及其“人民史觀”決定的。有人考察過新中國成立之前我軍歷史上的立功條例,結果發現,對領導干部立功的約束條件,越往后,越嚴格。

 

三、兩種英雄觀和兩條抗戰路線的昭示

 

中國廣大民眾受封建等級觀念的愚弄,受等封建級秩序的壓迫,有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中國共產黨宣傳平民抗戰英雄的做法,即便基于西方學者“人性論”的角度,也無可否認其解構舊中國等級秩序和等級觀念方面的啟蒙意義。

 

這,也是否定中國革命的“公知”最不愿正視的基本史實。

 

解讀國民黨軍隊抗戰英雄精英主義特色的緣由,我們不妨借助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中華民國史》所引用的史料:

 

1944年10月,魏德邁將軍最初擔任蔣的參謀長職務時,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虛弱而不能行軍,并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于他們是半饑餓的。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
據美軍軍事觀察組軍官羅曼努斯和森德蘭著書記載,1945年在西南作戰時,美國觀察家發現第十三軍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離,“一大批掉隊,而有許多人因極端饑餓而瀕于死亡”。美軍包瑞德上校則報道說,看到國民黨士兵們“行軍不到一英里,就搖搖晃晃倒下來死了”。《大公報》的一位記者說:“軍隊開過以后,在路旁能發現死亡的士兵,一個接著一個”。

1.webp (14).jpg

1941年國民黨在重慶抓壯丁入伍。

 

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其回憶錄《在華五十年》中更是憤慨:

 

“整個國民黨的軍事系統終于暴露了它虧待士兵的可怕后果。……抗日戰爭期間,軍官們的貪污行為就已經十分猖獗。國家資源日益枯竭,前途已經無望時,這一現象依然如故。”

 

面對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腐敗行經,司徒雷登甚至“惡心透了”!

 

不難想象,在國民黨軍隊,當維持士兵生命的食品都要肆無忌憚地盤剝,代表國家“最高”和“次高”榮譽的勛章,又如何能拱手相送?

 

10年前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期間,某報發表了關于“川人抗戰”的一系列文章和討論。其間,刊登了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的慷慨陳辭:

 

“拉壯丁有沒有呢?……也有,但是我告訴你,不到萬分之一。”“中間也有逃兵,但都是個別的。”

 

在包括一些主流網站在內的大量網站和論壇上廣為轉載、轉貼的《流沙河的抗戰回憶:百分之九十九的壯丁是自愿去的》中,流沙河先生甚至斷言:《抓壯丁》“這個戲絕對不真實”,是“誹謗舊社會”!

 

針對流沙河的謬論,我曾專門撰寫了《抗戰壯丁非正常減員近千萬——駁兵役科長之子流沙河的抗戰回憶》予以批駁,用大量國民黨當局及軍政要員、美國記者和美國國務院的公開史料,展示了國民黨軍隊欺壓老百姓、殘酷虐待士兵種種劣跡,其中最駭人聽聞的是:

 

——國民黨政府公布抗戰八年全國實征壯丁1405萬人(注:抗戰八年實征壯丁可能不止1405萬人,因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六組少將組長唐縱1942年9月5日日記記載:“據兵役署報告,自抗戰以至現在,共征兵一千零九十余萬名。”抗戰前5年實征壯丁年均200多萬人,抗戰最后三年實征壯丁年均才100多萬人,這不合情理,因為大量基層的史實表明,抗戰最后兩三年征兵數量大幅度增加),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抗戰期間出任紅十字會會長,在視察役政情況后向蔣介石報告:

 

“據紅十字會醫生經驗,四壯丁中一逃一病一死,而合格入伍者,只四分之一,是為百分之二十五。”

 

某“統兵大員”(可能是陳誠)認為,合格入伍者不到十分之一。這說明,抗戰壯丁非正常減員在一千萬左右。

 

——抗戰時期擔任美國《時代》周刊遠東首席記者、普利策新聞獎金獲得者白修德著書記載:

 

“在許多區域里,最后能到達前線的壯丁還不及入伍總數的百分之二十”,

 

國民黨的壯丁營如同納粹集中營。

 

——白修德甚至斷定:被虐待致死的壯丁多于陣亡壯丁!

——抗戰期間美國新聞處駐桂林辦事處主任格蘭姆·貝克著書強調:被國民黨政府“浪費了生命的人卻約計千萬之上”。

1.webp (15).jpg

國民黨士兵

 

展示國民黨“精英主義”英雄觀與中國共產黨“民本主義”英雄觀的立場分野,聯想抗戰期間國民黨統治區殘酷虐待士兵的種種慘劇,不能不使人更深刻地體會到朱德同志1945年4月25日在《論解放區戰場》一文中,關于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兩條抗戰路線區別的經典結論:

 

從壓迫人民、奴役士兵出發,從消極抗戰以至觀戰、專靠外援出發,從保存實力、準備內戰出發,從排除異己、破壞團結出發,就構成了一條反人民的失敗主義的單純防御的軍事路線,這是國民黨戰場連戰皆北的癥結所在。

 

從全民總動員、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積極打擊日寇出發,從團結軍民、團結官兵出發,從團結一切友軍出發,從積極打擊敵人增強自己的戰略戰術出發,這樣就構成了一條中國人民的抗日的軍事路線,這是解放區戰場獲得勝利的關鍵。

 

不難看出,兩種英雄觀代表了兩條抗戰路線,其背后的政治立場分野是鮮明的。否定這一點,不管其主觀意圖怎樣,客觀效果則是粉飾殘酷的階級壓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

 

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在《包身工》課文被刪除的同時類似“窯奴”事件又不斷出現的今天,堅守民本主義英雄觀的史學陣地和輿論陣地,對于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方向,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建立和諧社會,意義深遠,且任重道遠。

 

附錄:抗戰期間國光勛章、青天白日勛章獲得者軍銜統計表

 

1.webp (16).jpg

1.webp (17).jpg

1.webp (18).jpg

 

2015年7月30日制表,主表依據:榮鑒光《國民革命軍抗日將士之功勛——國光勛章 青天白日勛章 人物志》

 

2.webp (1).jpg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察網【授權編發】) 

 

2.webp.jpg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