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天中國的國際地位今非昔比,但抗美援朝精神世代傳遞,仍然能夠帶來力量源泉,讓我們萬眾一心、團結一致、毫不畏懼地去應對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風險和挑戰。”
圖為抗美援朝擔架隊運送傷員的情景。(抗美援朝紀念館供圖)在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有一件特殊的文物。它長300厘米、寬67厘米,由幾根原木和草繩組成,長方形的木頭骨架之間,部分草繩已經破損斷裂。這樣一件簡陋到讓人猜不出用途的文物,就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擔架隊用于運送傷員的擔架。戰場上,擔架隊主要承擔從火線上搶救傷員并將他們送往后方治療的任務。支前英雄寧儒賢是擔架隊的一員。1950年11月,寧儒賢跟隨遼寧阜新擔架隊,在村民的歡送中離開了家鄉。在第五次戰役中,他冒著敵人的炮火,穿梭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救下了數百名傷員。“有時候天黑下雨,路滑,走起路來步步是稀泥。敵人的炮彈不斷地在擔架前后方落下,地面上是密密麻麻的彈坑。每繞過一個彈坑,擔架都顛得很厲害。”最難的是抬著傷員往山上走,一個不小心,傷員就會從擔架上摔下來。為了讓擔架更平穩,寧儒賢想了個辦法。他走在前面,把擔架帶挎到脖子上,兩手拄地跪著走,后邊的人站著走。山路上尖硬的石頭,磨破了他的膝蓋,血染紅了褲腿。可他說,自己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救傷員要緊。“擔架隊隊員之所以把傷員看得比自己還重,是因為躺在擔架上的是鋼鐵般的戰士。”抗美援朝紀念館講解員冷曉媛說,“戰士們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們敬佩這些戰士們。”
據寧儒賢回憶,有一次他們突破重重封鎖,把傷員們抬到一間被敵機炸壞了的房屋里休息。其中有一位臉色憔悴的女戰士,雙眼緊閉,左腿用夾板夾著,已被鮮血染紅,但她沒有叫過一聲。寧儒賢和同志們幫她清洗傷口,翻身,換下臟衣服,悉心照顧她。女傷員很感動,告訴寧儒賢自己叫黃起榮,今年19歲,是在學校參加志愿軍的,隨部隊前進時踩上地雷炸壞了一條腿。寧儒賢打心眼里敬佩這位女戰士,專程把她護送到了義川兵站。臨上車時,她緊緊握住寧儒賢的手說:“我還要回來,咱們戰場上見。”“當時很多戰士都像黃起榮這樣,輕傷不下火線,受傷了也要堅持戰斗。無數勇士身負重傷后從血泊中爬起來繼續沖向敵人,甚至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敵人的槍口,即使戰斗到只剩一人一槍,仍然堅守陣地,頑強地同敵人血戰到底。這樣的故事說上幾天幾夜都說不完。冰雕連小戰士宋阿毛和他的戰友就是典型代表。”冷曉媛所說的冰雕連,是指在長津湖戰役中固守死鷹嶺高地的20軍59師177團2營6連。寧儒賢入朝時,長津湖戰役打響。一股突圍敵軍經過死鷹嶺時,埋伏在高地上的6連戰士竟然未放一槍一彈,讓敵人逃走了。兄弟部隊的官兵發現后派出一名參謀到死鷹嶺高地查問原因,當這名參謀沖上死鷹嶺高地時驚呆了,戰士們一個個趴在雪坑里,槍朝公路擺著,但已被全部凍死。原來,為了不暴露目標,6連全連125名戰士始終保持著伏擊姿態,堅守在冰雪中,直至被凍成“冰雕”,英勇犧牲。“我們奉命追擊敵人路過死鷹嶺高地時,發現戰士們都已經硬了。”時任志愿軍第27軍1營3連副指導員鄒世勇回憶起當場的情形幾近哽咽,“那個場面真是悲壯,那是永生難忘。”英勇的志愿軍戰士不怕犧牲的精神,也鼓舞著擔架隊隊員。戰前動員時,曾有人向寧儒賢描述戰場如何慘烈,他卻說:“我報名時就想好了,死也要死在前線。”他所在的擔架隊出國時有170名兄弟,歸國時只剩下120名。“在朝鮮戰場上,之所以大家都不怕犧牲、奮勇向前,是因為對他們而言,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他們入朝作戰是為了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他們愿意為之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戴美玲說。打掃戰場的戰友在冰雕連小戰士宋阿毛口袋里,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他的絕筆詩:“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會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當時敵軍裝備比我們好很多。”冷曉媛說,面對朝鮮戰場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溫,有的敵人穿的是羽絨服,用的是鴨絨睡袋。“我們有什么?我們很多戰士穿的是單衣單褲,有的戰士吃的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吃著被凍成冰疙瘩的土豆,化一層啃一層,再化再啃。”“抗美援朝戰爭是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通過頑強斗爭獲得勝利的英雄壯舉和壯麗史詩。”戴美玲認為,抗美援朝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抗美援朝精神。“雖然今天中國的國際地位今非昔比,但抗美援朝精神世代傳遞,仍然能夠帶來力量源泉,讓我們萬眾一心、團結一致、毫不畏懼地去應對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風險和挑戰。”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