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我的家園
陳聰
粵西湛江老知青
最近收聽海口朋友發來由海南省總工會一級巡視員鄭有基創作的《五指山我的家園》歌曲,濃郁的海南風情猶如陣陣春風撲面,又如巨浪撲擊浪花沖天令人心潮澎湃。它將我拉回到半個世紀前在五指山工作的時候,讓我像親臨其境、置身于寶島中。當聽到“五指山高高入云端、白云深處是我家鄉”音頻猛烈地撞擊著我的心靈。
五指山啊!我的第二故鄉,我的家園!
作為下鄉在五指山區工作、生活十年的知青,雖然回城四十多年了,我深深地眷戀著海南島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思念、眷戀、牽掛著那里的父老鄉親、師長和老班長。
1969年10月底一天下午,解放牌汽車將我們拉到六師十團團部的大茅棚前停下,映入眼簾的是機關干部歡迎隊伍,和油棕樹下兩排架上的臉盤盛著清純的泉水。初到異鄉獲溫馨,讓我們洗去塵埃、洗去疲倦。在十二天的學習中,我記住了吳管理員、李心知干事和梁星南干事的音容笑貌。
其實,五指山我并不是很陌生。1962年冬讀四年級時音樂老師就教我們唱《五指山》歌:五指山五條河,條條水愛唱歌……那時候就對五指山矇眬向往,心中的五指山雄偉高聳入云;勤勞的人民用雙手描繪山河大地,吉祥的紅霞瑞氣萬千!我到了瓊中烏石,雖然是五指山區,但距五指山至少有七十多公里,距能遙望五指山的最佳位置牙挽一帶,也應有三十五公里左右。不少知青在五指山區卻無緣見五指山一面,它常常隱藏在厚厚的云層中,除非麗日藍天它才肯露真容。我是1973年夏在衛生隊送病號到牙挽六院〔六師醫院〕,才第一次遙望到五指山。說認真實在的,此后我幾次夢境里見到五指山。
▼五指山遠眺
五指山,海南島的象征!到了海南島不到五指山實屬遺憾。我第二次眺望五指山是1976年9月乘車到保亭加答村參加知青工作會議。第一次走過阿陀嶺公路為阿陀嶺奇險感嘆。〔至新禧年前阿陀嶺路段是國家汽車試驗場〕后來了解到是1952年8月中央派工程建設一、二師赴海南修海榆中線,有十萬民工參加,1954年12月全長295公里通車。解放軍流血犧牲〔平均每1.4公里就犧牲一人〕搶修海榆中線意義不喻自明。隨著經濟發展中線修高速公路勢在必行,再大困難也要修!家園管理員采取分段完成,先于2012開通到屯昌,2016年修通至瓊中,并同時開工修至樂東路段。至樂東路段于2018年9月開通后又開始修至三亞海棠灣,到2021年全線實現了高速通車。每逢一段高速路通車不久,我就趁新鮮熱辣走一趟,從瓊中到五指山市從前爬坡彎道不斷,現在高速公路架設在崇山峻嶺上,毛陽番響路段工程巨大艱難。走高速一路風光無限!莽莽大山交通瓶頸打開了,黎、苗族兄弟姐妹們出行方便多了。
▼海南中部的高速公路
五指山是海南十名山之首,它的后面有鸚哥嶺、尖峰嶺、吊羅山、黎母山、毛公山、七指嶺、霸王嶺、東山嶺、銅鼓嶺。
在兵團時期曾聽武裝部熊參謀講述1964年到吊羅山圍捕臺灣空投特務故事。我曾兩次上吊羅山,第一次是1984年炎熱夏日,上吊羅山是幫別人裝柴火。當汽車運木柴下山時,我到河溝清洗一身汗水,當地是海撥一千米〔吊羅山高度1184米〕,走進河溝河水冷冽,坐在沒胸河水中,心想堅持不動,看能否堅持多久,默默數到三十八就不行了,要動、要站起來才不冷。吊羅山真神奇!上到吊羅山我很自然想到湖南長沙知青張建軍,他于1975年在砍伐樹木工作中不幸殉職,他的事跡在海南廣播電臺多次傳播。
上尖峰嶺是在近幾年的事了,十幾年前曾來到了尖峰鎮,可是由于大雨不便上山,便推遲到2018年才實現登上渴望已久的尖峰嶺,山上的天池馳名瓊島,勝似王娘娘的瑤池,是塊休閑療養勝地。尖峰嶺和吊羅山一樣設有林業局,但以前開采砍伐過度明顯看到傷痕,雨林景觀區很一般。〔目前全國的雨林景觀最好的要數瓊中百花嶺〕登山游覽了一天,晚餐在尖峰鎮農莊飲點小酒留下愜意的記憶。〔在前一天我們到了霸王嶺山脈看木棉花〕
▼遠處為黎母山
▼尖峰嶺日出
1983年夏我獨自一人來到七指嶺,當時還沒有景區管理,我從保亭乘摩托車到山腳即開始爬山,用約兩個多鐘上了第二峰。在進入山門不不遠就見到幾棵冰河世紀時代的植物——桫欏樹,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桫欏樹。〔爾后在五指山、黎母山先后見到〕我敬佩桫欏樹頑強不屈的生命力,崇尚它的適應能力,在同一時期許多物種紛紛調謝滅絕了,它還生存在地球上,真不簡單!七指嶺的溫泉應在海南是一流的!它流量大、溫度高,含硫低,利用山溝筑池保持原生態。只用十元錢就浸泡溫泉、游泳舒服!
▼海南保亭七指嶺
我雖說是曾在黎母山割膠班工作,但真實意義上黎母山還沒有登過黎母山。黎母山海拔1141米,山上盛產陸鈞松,黃果、柳果、紅椎、黃椎、青皮、野生荔枝。1970年底始建的北京體育館籃球場的木地板就是使用黎母山陸鈞松。據說山上還有幾棵四、五個成年人才能圍抱過的大陸鈞松。2017年6月我和場友安排了一次上黎母山之旅。
黎母山的名勝莫過于黎母石像,她位于黎母山東南線公路左側半山腰上,是一塊天然巨石,長約20米,高約5米,斷面呈兩層結構,頂部外層顯深褐色;且稍為向外伸延成遮蓋狀,形狀酷似頭巾,中間臉部略為內嵌,色較白皙,輪廓清晰,眉目嘴鼻線條層次比例恰當,酷似姆臉,雙眼迷縫,頷首啟目,神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完全是自然風化而成,絕無人工痕跡。石像前面自然生長五株香楓樹,像五支斑斕旌旗昭示黎母恩澤。細心端詳黎母石像,形象逼真,寓意深邃,內涵豐富,誘人遐想。現在山腰間多處建筑蓄能水電工程,發展綠色電力,保護綠色大山。
▼黎母石像
鸚哥嶺海拔1812米,僅次于五指山是海南第二高的大山。它和五指山一樣得益于山路陡峭險峻,森林完全原生態!是我國熱帶雨林最大、最好的保護區,是國家物種基因庫。這里有些地方從來沒人涉足過,珍稀動植物漫山遍野,是一座神秘的寶庫。2019年,由于山路難攀又沒向導,我們來到區域在遠處眺望鸚哥嶺奇妙、著名的鸚哥嘴,與寶庫擦肩而過。
2016年我來到萬寧市,要探索、游覽東山嶺奇異石頭景觀。東山嶺海拔184米,距萬寧市區兩公里多,東臨海灣、北部是丘陵地,它談不上雄偉卻因石頭文化上位揚名。它巨石排陣,丹崖黛壁,奇洞深幽,每當云遮霧掩神奇莫測,會讓你走進虛無飄渺幻覺中。
▼以石文化揚名的萬寧東山嶺
我兩次來到地處樂東保國農場毛公山參觀。大自然真神奇,一座大山竟然酷似偉人毛澤東遺容安詳地躺臥在蒼穹下,身體上還像覆蓋著黨旗。初發現時將這一景觀報告了省和中央部門,經專家學者和毛主席親人到保國現場考究均得到贊許。更巧妙的是:縣是樂東縣,山是毛公山!山前的村叫有保國村,山后村叫東方紅村;山南有從共村和抗美村,山北有解放村。山下旁邊有寶塔山,經有關方面測量高度為834.1米。這是天造地設、嚴謹無暇!人民領袖毛主席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與宇宙永恒!
▼神奇的毛公山(以特像偉人臥姿而聞名)
海南的大山孕育了南渡江、萬泉河兩條滋潤、灌溉大地的河流,萬泉河被李雙江的歌聲在神州傳頌。然而,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會總是陽光和鮮花,也有崎嶇和陰霾。南渡江清涼的水永遠記錄著、1971年7月廣州女知青李小曼為搶救落水戰友而不幸遇難。〔被追認為烈士〕在農場時我乘車每次過東山橋都向南渡江致以目禮。我在萬泉河的支流——大邊河放木材,被激流旋渦卷進深灣,幸得頭腦清醒將手腳撐開形成大字,又被旋渦拖出淺處,有驚無險。瓊海縣嘉積鎮這段萬泉河我過往更多了。我深深記住1953年夏特林兵戰士陳金照為按規定送出橡膠種子,泅渡萬泉河時被洪流卷走。那時“一粒膠籽一兩金”,實際上比一金還貴重。特林兵和軍墾職工用鮮血和生命詮釋著對祖國的忠誠,對橡膠事業的熱愛。萬泉河出海口處是世界聞名的博鰵,亞洲經濟論壇主會場就設在這里;出海口的玉帶灘更是罕見奇觀!
▼萬泉河出海口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我可愛的家園建有較著名的三座大型水庫,其中松濤水庫于1958年動工1959年峻工,純正的大躍進時代產物!它容量達33.4億立方米,在全國排行第28名;大廣壩水庫和松濤水庫一樣也是坭土筑壩,只是它壩長6000米,高為144米為亞洲第一土壩。它的建成使山溝現平湖,形成天然公園。它蓄水近億立方米,灌溉20多萬畝農田。牛路嶺水庫是筑建在萬泉河中、上游的。1976年動工,1986年6月正式全面驗收。〔1983年已投產發電〕幾座大型水庫為全島工農業發揮重要作用。
▼松濤水庫
五指山不愧地杰人靈,鐘靈毓秀,偉賢英雄輩出。國母宋慶齡的故里就是文昌市文教鎮,我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和去年五月到那里參觀學習。被譽為“宋氏家簇第一人”宋耀如,一手培育出宋慶齡三姐妹和宋子文三兄弟。張云逸大將也是文昌人,他早年投身革命,功勛彪炳,是十大大將中唯一享受元帥待遇的人,〔我也慕名前往參觀張云逸和馮白駒故居〕;獲得八一勛章的周士第〔瓊海人,他的故居就在公路旁〕,他參加過南昌起義和長征;馮白駒出生在海口瓊山區,他是瓊崖革命武裝和根據地創建人,他領導瓊崖縱隊堅持紅旗二十三年不倒。在艱苦卓絕年代里他有堅定的信仰,堅強意志,英勇善戰迎接大軍解放海南。還有瓊海人、紅軍將領何畏早期為中國革命作出很大貢獻。
▼宋慶齡故居
五指山地處北緯十八度左右,是祖國發展熱帶作物和橡膠的風水寶地。早在一百年前曾在南洋謀生的瓊海出生的何麟書于1906年回到瓊海種下了200畝橡膠,是我國種植橡膠第一人;1907年在馬來西亞謀生的曾汪源和蔡惠膠在儋州種下幾百畝。他們同是祖國橡膠事業的創始人、鼻祖!在海南傳承他們的業績的是黨中央、毛主席命令組建農林一、二師,到海南的一師7612人〔含瓊崖縱隊〕,他們當中有不少戰功卓著的老紅軍。〔馮白駒、王昌虎、許成余、張積成、于光、惠中權、蔣步楚、羅綺、謝福正等〕當然先期發展橡膠事業離不開一大批科研人員、愛國華僑,著名代表有:徐廣澤、鐘楠、雷賢鐘。
在現在知青隊伍中我認識杰出代表,鄧子堅,謝顏吉,他們都是海口人,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回鄉投資建設、造福鄉親。鄧子堅1968年10月下鄉海口羅牛山農場,后參軍在軍營十八年,煉就一顆紅心一身正氣。他從團職干部轉業到廣州落戶,在改革大潮中下海。掘到第一桶金三千萬全投資瓊山區大坡鎮田心村,開發現代化農業,搞新農村建設、搞鄉村旅游和養老業。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忘初心,堅持共產主義信仰,牢記為人民服務宗旨,不計得失,忘我地辛勤奮斗。謝顏吉1968年11月下鄉到瓊中烏石農場,是我的場友、我的摯友。他下鄉烏石農場兩年多,卻對烏石農場有深厚感情。他回城從事酒店管理和基建,打拼三十年有積蓄后想到的就是第二故鄉,2006年帶資一千六百萬回烏石農場興建知青園,五年后又投資一千五萬興建知青園二期工程,建造瓊中首座電梯樓,2019年被評選為感動海南農墾知青。
▼優秀知識青年鄧子堅
▼優秀知識青年謝顏吉(右一)
在海南農墾局改革合并前,有農場九十多個,〔我到過三分之一農場參觀〕近二十六萬職工,所創造的產值占海南總值的接近二分之一,海南農墾撐著海南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海南農墾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拓的基業,王震將軍六到金江農場,何康部長陪同王震將軍到烏石調研。七十年代我們烏石職工4千多,知青占一半多,屬中、大型農場。2004年產膠4千多噸,那時膠工月收入多在五、六千元,少量人達八千元。〔樂中、龍江、南茂場有些膠工達萬元〕若不是2005年那場“達維”臺風的破壞,我場當年就可躍上五千噸大關。我走進龍江、西聯、金江、南茂、南林農場的膠林里,望著枝繁葉茂,樹皮略顯粉紅、就像嬰兒嫩嫩皮膚,心中無限感慨:五指山地得天獨厚,上天恩賜的寶地!農墾工人辛勤勞作譜樂章!橡膠人工林已全部覆蓋已開墾的山地還原生態環境。
▼作者回訪海南時,在橡膠林里留影
1983年春節初四我第一次來到興隆華僑農場,夜晚這里彌漫著濃郁的東南亞風情,男女老少衣著艷麗,輕歌曼舞,夜生活輕松愉快。次日早上蒙蒙亮,我聽到了組織參加牛路嶺水庫工程吆喝和腳步噪雜聲。1995年再次到興隆太陽河畔的一條街咖啡飄香,不喝也醉人;2015年初夏夜晚又我一次走在這條街道,這里已是燈火闌珊,人頭攢動。我的朋友僑胞二代姚軍成,曾經任興隆華僑農場青年突擊隊長〔上過中央新聞紀錄片〕,九十年代任基建處處長,他率先在農場建造七、八層高樓,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
▼興隆華僑農場今貌
我曾兩次特意來到瓊島家鄉另一個軍墾農場八一農場。〔全島兩個軍墾農場,我們烏石是一個〕1957年3建立軍墾農場八一農場直接歸總后管理,1974年劃歸海南農墾局管理。八一場無論人口、面積、產值、建設,在農墾局都排行前列!場部建設大手筆、接近現代氣息。
2018年春,我專程來到仰慕已久的,年產干膠6000噸屬海南農墾第二名龍江農場。農場的椰風大道、文化廣場商業街都頗有規模,所見的老工人休閑自信,臉上蕩漾著幸福感。
2016年在烏石橡膠公司老總、全國勞動模范王少明陪伴,參觀朱德委員長和周總理來過、并為之提詞的西聯農場,冒著瓢潑大雨到曾汪源、蔡惠膠開墾的百年老膠園一睹滄桑風采。周總理、葉劍英元帥分別還于1962年和1974年到過萬寧南林農場膠園視察,反映出黨和國家領導人非常重視海南農墾橡膠生產。在沒有高速公路前該膠園緊靠國道旁,每次路過我都目不轉睛多看一眼。
▼作者(中)和知青戰友回到龍江農場
▼今天的八一農場場部
2012年清明節氣期間,我與張超斌代表湛江知青聯誼會到晨星農場,為同洪水斗爭不幸遇難的二十二名知青掃墓。面對墓碑上的瓷像、張張相片充滿雅氣的臉,我們都非常傷心、流淚痛哭。悲慘發生在1970年10月臺風侵襲,這是我們的家園發生最慘痛的事,深為這批花季遇難者惋惜!她們是為發展祖國橡膠事業而獻身的,歷史永遠銘記!
改革開放后,因地理位置最得益有南海、桂林洋、三道、南濱、南田、南新〔這些場我都去過〕南田農場在彭隆平帶領下兩度開發溫泉建設,抱了大金娃娃;他因地制宜改種芒果使職工邁上小康路。2006年5月我曾到南田農場一勞動模范的芒果樓參觀,此后我組織場友到南田農場參觀。
要說富裕要數南新農場!這個場原地處三亞市的郊外稱呼為“荔枝溝”,近二十年來三亞旅游城市建設發展迅猛異常,“荔枝溝”蕩漾無存,華麗轉身成了市中心商業區!據了解它出租一塊地年收獲幾千萬。2012年農場新建的職工樓高達22層,在職職工均可分得一套價值40萬元樓房。我原認為烏石、暢好、金江、三道、興隆、南田有十二層高樓,相比那真是低了一半。
▼南新農場“荔枝溝路”水果市場
回農場舊地重游,當然最牽掛的是老工人。就像流行的軍歌一樣:“我的老班長,你現在過得怎么樣?……”2005年8月一天,鄧漢華、陳炎華一回到烏石就迫不及待往距場部十多公里的23隊跑,他回農場目的就一個:看望梁文喜班長。2017到2019年我們場友幾人連續三年回烏石到14隊看望陸業忠班長,第一年見八十開外的林班長身體格外健壯,躶露的手臂肌肉發達,嗓門宏亮,大家興高采烈;次年見到他判若兩人,原來他大病一場。在鬼門關走了一次,我們只能好言安慰、鼓勵他好好養病來年再見。可是第三年到林班長家時,林班長已病逝幾個月了,只見到他的遺孀,眼前凄涼啊!
我每回烏石只要有時間都會往三隊跑,去看望帶我不足半年的一班長陳家森,最先教我開荒挖橡膠穴就是他。我從他身上學到對工作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精神。〔1970年4月我被選拔為副班長調到二班〕九十歲的他每次分別總依依不舍,像父親送兒子遠行一樣,慈祥的眼神令我難忘。每逢回到三隊梁建華、何秀瓊夫婦必定要探望他們的苗圃班長黃日富,深情地感謝黃班長對自己的關懷備至。〔下鄉時他們剛十六歲〕鐘真榮每次回場都趕回十八隊看望何榮喜連長。
作者回訪海南時登上五指山頂峰后留影
在衛生隊我還跟一位班長學制藥,他叫車仁昌,黑龍江人,是四野解放海南的老戰士。他文化不高卻闖勁十足,為了彌補醫療費用不足,他常帶領我們上山采藥和用中草藥提取精華制注射液。他在解放戰爭中榮立大功、二等功多次,但自己從來沒有講過,他勤奮苦干、默默無聞令人敬佩!老車班長九十一歲時病重住進醫院ICU病房時,我特意去探望這位把畢生精力獻給橡膠事業可敬的老人。
馬思紅回到六隊一定要拜訪九十高齡的張九齡和梁指導員,她還和廣州知青李日明夫婦一起。先后組織向老工人送溫暖慰問活動、聚餐活動。對老工人早期的關愛予真誠的致謝。我們知青在第二故鄉工作生活短的幾年、長的十二年,可是都老工人結下深厚感情,乃至一草一木在我們腦海里都有深深的烙印;對那里的山山水水揮之不去、魂牽夢縈!幾度夢幻回農墾我們變年輕!我們不是留戀那時的貧窮,而是懷念那時老工人對我們的真純的關愛!老工人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動力。
下鄉到五指山的十萬知青中在各級黨組織培育下,在老工人關愛下健康成長。1978年2月,在海南農墾局的積代會上有九名知青被評選為勞動模范。〔湛江知青二人獲此殊榮〕
▼2005年廣州女知青回烏石農場見到老班長
▼八一農場模范老軍工潘士文
▼烏石農場模范老軍工車仁昌
說到美好的家園,不得不說海南的幾個漁港。我是游覽了陵水黎安、新村漁港后愛上了漁港游。東起鋪前港、清瀾港、潭門、新村、三亞、東方、白馬井、新盈漁村我都走過遍。像國家一級漁港潭門、新村、白馬井,我都去四次以上。一是為了菜籃子的海鮮多不多;二是為拍攝搬運海鮮上碼頭的場景。新村漁港規模較大,遠海捕撈船多,可惜的是時間差我多次去都沒遇上收獲缷漁景象。現在得知臨高也有漁港,我已將它列入計劃……
我們可愛的家園為中國大糧倉作出特殊貢獻呢!上世紀七十年代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帶南繁育種隊在三亞、陵水育種,袁隆平充分利用利用氣候資源,不懈努力終于培育出高產水稻品牌,為世界人民溫飽提升了保障!地處亞熱帶的我們家園得天獨厚,又既是聚寶盆更是金飯碗!
▼白馬井漁港
▼潭門漁港夜景
時代進步春風吹拂瓊島山川,我們下鄉時期從連隊到黎母山割膠班八公里路程,因要過幾道河別說是汽車,連牛車、自行車都進不去。黨中央富民造福政策使大邊河架設橋梁,2011年汽車可開到距我們班舊址前兩公里多的大墩村,2012年后汽車可開進高灣黎村,可喜的是縣城有公交線路車高灣黎村,結束黎、苗同胞世世代代出遠處靠走路的歷史。2005年夏我到舊址乘坐連隊職子摩托車飛沖過兩段河流夠剌激,2017年我乘汽車走在兩道河橋上非常愜意,回想挑百多斤物資連跳躍三個泄洪口,和1976年夏一位女同事在泄洪口下端過河差些被洪水沖走景象,今非昔比啊!
大山里的黎、苗同胞對我們知青非常友善,在生活較困難情況下,有點好吃的就請我去喝酒。但是,到他們家吃飯有些食物你能咽得下才算本事。一次我請來電影隊到距我們班駐地三公里外南毛苗寨放電影,好客熱情的苗胞請我和電影隊吃晚飯。為了方便放映我答應了,晚餐他們端上一碗酸菜魚,魚是中午到河溝捉的沒煮放到傍晚一起煮。由于天氣炎熱魚早就臭了,夾一些入口吐也不敢咽也不能,惡心呀!那時苗寨很有特色,若到現在可以成為旅游景點,2017年專門返苗寨一游,可惜“人面不知何處去”了!〔這里的‘人面’是指苗寨舊寨子〕原生態的竹樓竹屋寨連個影子都不見了,多是二層小洋樓,不少家庭門口還停放著小汽車。生活改善進步是必然的是大好事,遺憾苗族風情看不到了。
▼海南黎苗民俗文化村
▼當下還特意保留原生態的黎村,而現實的黎村大多已改造成磚瓦房。
我見證了黎苗同胞刀耕火種,山坡種山蘭稻、山洼種包谷;在接觸、交易中知道他們對人民幣很膚淺認識,也見過他們原始圍獵。那時第二故鄉的黎苗同胞的確較落后。半個世紀的發展黎苗同胞跟上時代腳步,黎村苗寨也充滿現代氣息!第二故鄉椰風海韻、碧海銀沙、海灘浪漫吸引著國內外游人。更吸引人們眼球的是中央決策文昌龍樓衛星城的建成,和建“自貿港”號角吹響。每逢發射衛星銅鼓嶺下的淇水灣,總有成千上萬從全國各地涌來觀看衛星升空,這里衛星更靠近平常百姓,人們也分享著祖國高端科技發展的喜悅。家園努力吧!
▼海南“自貿港”,正努力建成世界最成功三大自貿港香港、新加坡、迪拜之后的下一個。
“自貿港”的引擎已吸收了大批人才,再過若干年我的家園、我可愛的家鄉將以全新面貌呈現在世界上!
2022年3月5日
作者簡介
陳聰,湛江老知青,上世紀60年代末上山下鄉到海南農墾烏石農場。1979年回城后,在湛江市海濱船廠工作,直至退休。
來源:一壁殘陽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