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我在八一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八一廠)工作了14個年頭,最近我們家搬進了八一廠院內,就住在幼兒園的旁邊。除了星期天、節假日,每天清晨都有甜潤悠揚的《紅星歌》飄來:“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跟著毛主席跟著黨,閃閃的紅星傳萬代。”對電影《閃閃的紅星》里的這首插曲,不是百聽不厭,而是千聽不厭、萬聽不厭。影片中一個個精美鏡頭,也隨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影片的主創李俊、陸柱國、劉江等藝術家,我不僅有幸認識,而且他們對我的工作還有過不少的指導和幫助。飾演潘冬子的祝新運和飾演椿伢子的劉繼忠,我們更是老朋友了。前幾天,影片的副導演師偉老師送給我一本她著的《人生掠影》,其中專門提到《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這些,讓曾在八一廠從事電影工作的我感慨頗多。
(一)
電影既是綜合藝術的體現,也是社會綜合力量的展現。1972年八一廠決定把小說《閃閃的紅星》改編成電影,很快得到中央有關部門的批準,并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當時,不論是軍隊還是地方,乃至整個社會,都對拍攝《閃閃的紅星》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配合,從上到下,從干部到群眾,都投入了一股踴躍參與的熱情。在挑選演員潘冬子和椿伢子時,導演組把北京市100多所學校二至五年級的小學生篩選了一遍,從班里到年級,再從學校到區里,層層選拔,最終在西城區新文化街二小和東城區燈市口小學找到了影片需要的“潘冬子”和“椿伢子”。
影片的外景主要是在江西省景德鎮鵝湖拍攝的。當地群眾像當年支持擁護紅軍那樣,自發地組織起來給攝制組送水、送飯、送水果,踴躍爭當群眾演員。拍攝中,部隊有一個連的兵力常駐攝制組參加拍攝,特別是拍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時,兩個營的官兵現場保障。可以說,八一廠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獨特優勢,使《閃閃的紅星》拍出了“軍味”。
(二)
《閃閃的紅星》是一部標準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生動講述了少年潘冬子在父親參加紅軍、母親英勇就義后,在黨組織和革命前輩的正確引領下,通過與地主胡漢三的勇敢斗爭,逐漸成長為一名紅軍戰士的故事。影片以少年英雄潘冬子為主人公,精心安排故事情節、巧妙設置各種矛盾,將潘冬子愛憎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樸的性格特征刻畫得活靈活現。整部影片以紅色為基調,突出了環境對人物成長的重要性,支撐起了這部經典電影的靈魂;以紅星為主線,表現了堅定的革命信仰和理想追求;通過映山紅花的氣氛營造,象征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而且影片有著濃郁的抒情氣息,清新而不失凝重,讓人心情愉悅、自然而然地進入影片的境界,影片的主題也隨之進入人們的心靈。
電影中,在潘冬子被胡漢三吊在樹上毒打時,恰巧紅軍及時趕到。冬子的父親潘行義告訴他:“是毛主席的隊伍救了你”;當父子分別,父親贈送一顆紅星帽徽給了冬子,鼓勵他“什么時候遇到困難了,想紅軍了,就看看它,有它給你引路,你這個兒童團員就一定能長成個紅軍戰士”;冬子媽入黨宣誓后的母子對話里,潘冬子天真而又堅定地表示:“媽媽,你是黨的人,我就是黨的孩子。以后黨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影片的主題音樂除了《紅星歌》之外,還有《映山紅》……就是這樣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從公映到現在,始終好評如潮。當年的兒童成了今天孩子的爺爺奶奶,但他們仍愿陪著孫輩們再看《閃閃的紅星》,并深得今天孩子們的喜愛。
(三)
盡管像大海撈針一樣把祝新運、劉繼忠篩選出來,但他們還都是孩子。兩個孩子接受了任務后,只知道高興、興奮和對電影的新奇,還不懂得如何塑造人物。而且他們從小沒離開過北京,戲中的人物是江西山區農家的孩子,如何讓他們快速縮小與農家孩子的差距,盡早適應山區的拍攝環境。對此,攝制組做足了功課。
在江西體驗生活時,導演決定在外景地讓兩個孩子穿上劇組準備的服裝,腰里挎上當地孩子們上山砍柴的小砍刀,手把手地教他們學習砍柴、練習擔柴,并特意請負責道具的同志給他們每人捆了兩捆柴,讓兩個孩子擔著柴走山路,有時還在山路上排戲。祝新運和劉繼忠都特別能吃苦,肩膀壓得紅腫脫皮了也不哭不鬧,第二天仍堅持去擔。有人看了覺得很心疼,師偉則說:“再好的玉也需要雕琢啊。如果不教他們好好學習這些功夫,動作不熟練,細皮嫩肉地干起活來肯定不像樣,不僅直接影響人物形象,也必然會影響整部影片的表達效果。”影片中幾個孩子玩“打土豪”的那場戲,就是導演盡量發動他們自己去“玩”,在“玩”中去觀察、發現和培養、激發潘冬子的感情。這場戲非常真實、靈活,在一群活蹦亂跳的孩子中,一個活潑、可愛、機靈、頑皮的潘冬子形象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一場重頭戲,潘冬子的媽媽為掩護群眾撤退,被胡漢三帶領的白狗子放火犧牲在草房中。劇情要求潘冬子兩眼望著熊熊大火,強忍悲痛,流著眼淚阻止試圖沖出去救媽媽的革命群眾。但是,通過眼神來進行情感表達對于一個孩子來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祝新運的眼淚就是怎么也流不下來。師偉就耐心地啟發他說:“冬子,你媽媽被敵人用火燒死了,你能不能哭出聲來呀,想一想那是你的親媽啊。”“你雖然還是個孩子,但在這部電影里可是大主角。你如果演不好,咱們這么多人的工作都得停止。”經過循循善誘的教導,祝新運逐漸進入狀態,再拍時眼淚嘩嘩而下,仿佛真的看到媽媽犧牲,那種悲憤、心痛的感情,將整場戲推向了高潮。
拍攝《閃閃的紅星》時,攝制組從編劇、導演、演員,到攝影、美術、道具、服裝、化妝、燈光、照明、煙火等,都是大家公認的精兵強將。但每個創作人員都沒有個人名利得失的考慮,就是一門心思、聚精會神地把電影拍好。在尋找潘冬子、椿伢子時,大家頂著烈日乘公交車滿京城跑,口干舌燥也不舍得買瓶汽水喝。劇本創作時,許多人都參與了討論,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建議,但署名時只有王愿堅、陸柱國執筆,其他人甘當“綠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宋大爹與潘冬子乘竹筏順江而下的那幅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壯美畫景,就是攝制組第二次到鵝湖外景地拍攝的。原先這一段只是過場戲,劇本里只有“一只竹排順江而下”一句話。于是有人向導演建議:“可否設計一個像《智取威虎山》里楊子榮打虎上山那樣的場面?”導演和攝影師拍手贊同,最后就形成了那段經典場景:一江綠水、兩岸青山、晴空萬里、雄鷹翱翔,讓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
電影《閃閃的紅星》從策劃、創作拍攝到宣傳發行,已經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可以說深深影響了幾代人。作為一名電影人,現在我每天看著幼兒園那些幸福歡快的孩子們,多么希望再有一部新時代的《閃閃的紅星》。
(作者系八一電影制片廠原黨委常委、生產部主任;來源:學習時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