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1月14日,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被殺于長沙市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
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年冬與毛澤東結婚。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一直追隨毛澤東同志從事革命活動,在極為艱苦、險惡的條件下從事黨的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開展農民運動、工人運動、婦女運動和學生運動。
大革命失敗后,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中,楊開慧按照黨的安排,帶著孩子回到板倉開展地下斗爭。
在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邊界的地下武裝斗爭,努力發展黨的組織,堅持斗爭整整3年。
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她和八歲的兒子毛岸英被押到長沙警備司令部受訊,對她施以抽皮鞭、扎竹簽、踩杠子等毒刑。
楊開慧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砍頭只像風吹過!死,只能嚇膽小鬼,嚇不住共產黨人!”
敵人逼問她毛澤東的去向,要她公開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楊開慧斬釘截鐵地回答:“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海枯石爛!”
敵人下令將楊開慧處以極刑。毛澤東得知噩耗,悲言:“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作者:趙文凌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刑場英勇就義,年僅29歲。每當想起這位女英雄是個零零后,作為90后的我,立刻就會覺得我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的接近。然而,短短的29年,楊開慧卻處處不一樣,不做俗人之舉,活出了一個火一樣的青春。
提起楊開慧,人們都會自覺不自覺的想到她的丈夫——毛主席,毛主席的身上有數不清的光環,那耀眼的光芒,把楊開慧非同尋常的光彩遮蔽了大半。但當我們拋開主席,去看楊開慧的時候,才會發現,她的一生,同樣的驚世駭俗。即使放在波瀾壯闊、英雄輩出的中國革命歷程中,也十分耀眼。
她是長沙板倉第一個女學生,開當地風氣之先,而且是當時學校里最小的學生。楊開慧還動員不識字的媽媽一同讀書,轉到離家20多里地的衡粹女校,母女同校讀書一時被傳為佳話。
那一年,楊開慧還沒有成年,就在她所就讀的女子學校里,帶頭剪短發。要知道,那個時代即便是男子剪掉辮子都會招致巨大的非議,更何況是一個年輕女孩。如果不是因為思想開明,有理想,有主意,有決心,又怎么會做出如此大膽的舉動?
17歲那年,楊開慧隨全家北上,進入北京。在這座燈紅酒綠的大城市里,她絲毫沒有改變樸實勤勞的習慣,仍舊穿著粗衣布裙,關心著時局的發展,她在手稿中寫道:“那時我同情下層生活的同胞,我嫉恨那些穿華服只顧自己快活的人。我熱天和下層生活的人一樣,穿大布衣。”
1920年,楊開慧進入長沙福湘女中選修班讀書。不同于一般女學生的女德崇尚,楊開慧積極發表文章、抨擊封建禮教,號召青年女性為爭取婦女解放和婚姻自主而斗爭。也是在同一年,她串聯福湘、周南兩女校的5名女學生,毅然進入岳云男子中學,成為全省男子中學中第一批女學生,由此引發湖南教育界、學界就婦女教育問題的熱烈討論。
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她,積極組織青年女性運動,參加毛澤東文化書社,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與此同時,她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接受了暴li革命,并在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最早的女黨員之一。在那個舊軍閥遍地、危機四伏、革命運動風起云涌的年代里,這種異乎尋常的舉動,需要莫大的勇氣。
數千年的封建思想束縛,宗族社會中“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沉重枷鎖,仿佛她全然不放在心上。她思想前衛、大膽、解放,在那個時代甚至有些驚世駭俗。
當她與毛澤東結婚時,她主張一不坐花轎,二不要嫁妝,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與毛澤東結合,以示“不作俗人之舉”,與毛澤東在長沙舉行了簡樸的婚禮,結為伴侶。她沒有提出宴請親朋好友、沒有提出索要彩禮、沒有提出大肆宣揚。僅僅只是置辦了些生活必需物件,一個紅蓋頭、一張板床、幾盞煤油燈便托付了一生。其實,以楊開慧個人和她的家庭條件,若要換做普通人,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憑著一紙誓言,閃電式的“婚禮”,沒有任何舊社會的儀式,試問同時代的英雄女性,又有幾人能做到?
婚后的楊開慧,并沒有把婚姻變成理想的墳墓,反而在革命事業上邁出了新的一步。她擔任湘區黨為的機要和交通聯絡工作,成了毛澤東同志的得力助手。她經常往來于文化書社、船山學社等黨的秘密聯絡點,接待各地來訪的工人代表,熱情向他們宣傳黨的主張,傳送黨的文件和指示,收集工運動態和秘密情報。同時,她還能照料毛澤東的生活起居,使他有精力從事日益繁重的革命工作。轉到上海之后,她又一邊協助毛澤東開展工作,一邊和向警予組織女工夜校。
是的,楊開慧是主席真正的革命伴侶。主席開展農民運動,楊開慧便協助他開辦農民夜校并擔任教員。主席開展農民考察,楊開慧便大量整理相關資料和謄抄毛主席手稿。可以這么說,毛主席早期的很多文章,其中都有楊開慧的心血和功勞!
從楊開慧生前留下來的黑白照片來看,很多人一定會認為她性格溫良賢淑。但是,她文靜的外表下,卻是活潑堅強,勇于擔當的靈魂。“吾人有一最不可缺者之質,即冒險性、好奇心。”“吾人要自立自強,而自創世界、自創生活。”她從來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乖乖女,而是一個有想法,膽大,敢于追求自由,敢于創造世界的“猛女”。否則,又怎會與毛主席志趣相投!
大革命失敗后,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中,楊開慧按照黨的安排,帶著孩子回到板倉開展地下斗爭。在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邊界的地下武裝斗爭,努力發展黨的組織,堅持斗爭整整3年。
1930年,楊開慧被國民黨特務抓進監獄。酷刑之下,楊開慧遍體鱗傷、鮮血淋漓。其實,只要說一句話,同主席脫離關系,就能獲得自由。然而,楊開慧卻抱定了必死的決心,絲毫不動搖。只是面對自己幼小的岸英的時候,留下了愛莫能助的眼淚。
行刑的那一天,監獄長問她還有什么話要說嗎?她大吼著說道:“我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槍聲響起,楊開慧便倒在了血泊之中。功成不必在我,革命通過我而實現,便死得其所,楊開慧的人生追求又是那樣的高尚和純粹,不摻雜一丁點的個人私利。
楊開慧犧牲50多年后,后人在楊家老宅發現了她的書信。這些文字都是她和主席分別后的日子里寫就,再用蠟紙包好,藏在老屋的墻縫里。
那情真意切的文字,如泣如訴,讓我們每一個后來的中國人,都可以它的背景和字里行間體會到什么是人間最純最美的愛情;體會到我們前輩的中國人、尤其是那些為后人而犧牲的中國人,有著多么美好的內心情感世界和至高無上的真情。
正是這樣的性情中人,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人中翹楚。只有這樣至情至意的性情中人,才會為理想,為摯愛而獻身。
楊開慧在獄中曾留有遺言“我死后,希望家里人不做俗人之舉”。而楊開慧的一生,正是不同流俗,為理想奮斗到底,奮斗到死的一生。如此的一生,為歷史的反動派所震恐忌憚,卻是無數的共產主義者欣賞贊頌的楷模。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青年思考”、“今日歷史”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