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本身就是一種謀略,做出選擇很簡單,但能否堅持自己的選擇邏輯、跳出已有選擇陷阱、對做出的選擇果斷執(zhí)行,決定了選擇的最終效果。
公元228年的春天,祁山深處的西城異常寧靜,大白天街上空無一人。只見城樓上有一人,頭戴綸巾,焚香撫琴;城樓下有一人,帶著15萬大軍,黑壓壓一片,甚是壯觀。
這就是《三國演義》所講述的空城計,似乎每個人都爛熟于心。
當時,司馬懿正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進城還是不進城。如果選擇進城,成功了,可以活捉諸葛亮,要是不成功,反會被對方活捉。如果選擇不進城,萬一城里沒有埋伏,就會錯過活捉諸葛亮的大好機會。所以,司馬懿在西城門前左右為難。
后來的事情比較明了:司馬懿傳下軍令,前軍變后軍,后軍變前軍,往北山而退。司馬懿被當成了諸葛亮的反面,被取笑、調(diào)侃,但人們往往忽略了他的謀略。
反常行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司馬懿判斷局勢有一個重要的方法——看人要看一貫性,不能看臨時表現(xiàn),要看他的歷史表現(xiàn)、長期表現(xiàn)。以司馬懿的了解,諸葛亮的一貫行為是——謹慎。
試想一下,一貫謹慎的人,怎么可能大開四門?諸葛亮的這種反常行為,在管理學中有一句話,“反常行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比如,《西游記》里唐三藏遇到的那些妖精。妖精的一貫行為是什么?青面紅發(fā)、巨齒獠牙、見人就吃。可是你再看,妖精看見唐三藏是什么表現(xiàn)?千嬌百媚、燕語鶯聲,既漂亮,又溫柔。你說妖精為什么在唐三藏面前這么反常?一句話,它想吃唐三藏的肉啊。
司馬懿就是用這樣的思維模式來判斷諸葛亮的。而且,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是用這種思維方式來判斷自己。因此,司馬懿最終還是沒有冒險進城,那他這個選擇對不對呢?
此次,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手,他所面對的局勢可以用“危機”二字來形容。諸葛亮這次出兵那是節(jié)節(jié)勝利,趙子龍斬了曹魏五員大將,諸葛亮占領了安定、南安、天水三郡,打敗了夏侯懋、曹真、郭淮,席卷了整個戰(zhàn)場。曹魏政權沒辦法了,才急調(diào)司馬懿到軍前臨時指揮戰(zhàn)斗,所以形勢特別危急。而且算算部隊就可以知道,此時司馬懿手里的部隊和大將都沒有諸葛亮多。在這種被動的情況下,能把諸葛亮逼退,就已經(jīng)算是非常成功了。所以,如果選擇進西城,萬一中了諸葛亮的埋伏,反倒會葬送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勝利成果。
絕不掉入別人備好的選項里
雖然熱熱鬧鬧地分析了這么多,如果你有興趣翻一下《三國志》以及相關史書就會發(fā)現(xiàn),“空城計”其實是假的。
諸葛亮跟司馬懿真正的對決不是在公元228年,而是公元231年。在“空城計”之前,“馬謖失街亭”中打敗馬謖的也不是司馬懿,是曹魏大將張郃,是他打敗了馬謖,逼著諸葛亮全軍撤退的。街亭大戰(zhàn)發(fā)生時,司馬懿正駐扎在宛城(今河南南陽)防備東吳,距離那么遠,他根本沒有時間來到西城。公元231年春天,諸葛亮出兵祁山,恰好曹魏大都督曹真病重,諸葛亮就把曹魏將領賈嗣、魏平的主力包圍在了祁山附近,這時候魏主曹睿才緊急把防守東線的司馬懿從宛城調(diào)來西線,防備諸葛亮。
那么,這個巔峰對決到底誰勝誰負呢?
在交戰(zhàn)的第一個階段,司馬懿帶著大軍到了祁山附近,準備跟諸葛亮開戰(zhàn)。他準備派一支小部隊駐守上邽(今甘肅天水市),然后自己帶主力部隊去尋找諸葛亮的主力決戰(zhàn)。然而,這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提了反對意見,他就是張郃。
張郃認為,應該兵分前后二軍,前軍迎擊諸葛亮,后軍駐守雍城(今陜西鳳翔城南)、郿城(今陜西眉縣北),但司馬懿斷然否定了張郃的意見,說戰(zhàn)爭的原則首先是集中原則,集中優(yōu)勢兵力才能打殲滅戰(zhàn)。所以,司馬懿決定集中兵力,直撲祁山——諸葛亮的大營。
諸葛亮跟司馬懿打了嗎?諸葛亮才不打呢,他看到司馬懿傾巢而來,采取了避實就虛的策略,大軍一轉(zhuǎn)頭,就奔赴上邽去了。上邽只有4000名魏軍防守,而且諸葛亮速度特別快,等司馬懿到祁山的時候,他已經(jīng)到上邽了。在這樣一個被動的形勢下,司馬懿又做了一個特殊的決策——立刻去追。按理說不應該追,因為此刻諸葛亮已經(jīng)到上邽了,那邊戰(zhàn)斗肯定已經(jīng)打響,而且萬一路上有埋伏怎么辦?那司馬懿怎么追的呢?史書上記載,“卷甲晨夜赴之”。意思就是說,把甲胄都卷起來,全軍輕裝前進,不分白天晚上,飛奔去上邽。當時就有將領提出,說敵人都已經(jīng)到了,我們?nèi)チ艘舶兹ァ5抉R懿卻淡然一笑,說你們都不了解諸葛亮,他做事謹慎,到了上邽一定是一不開戰(zhàn),二不割麥。他會先安營扎寨,那么多人安營扎寨,一定會很費時間,等我們到那里的時候,他應該剛安完營。因此,只要我們快一點,是可以趕到的。果然,當司馬懿趕到上邽時,諸葛亮的大營才剛扎完,還沒開戰(zhàn)呢。
所以,我們看到諸葛亮這個統(tǒng)帥,優(yōu)點是謹慎,缺點是太謹慎。不過,這一點倒是成全了司馬懿。
司馬懿的這個策略叫“看優(yōu)點抓破綻”。當一個人在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時,最容易被別人抓住破綻。這就好比,能說的人在說的時候被人抓住破綻,能跑的人在跑的時候被人抓住破綻。
當戰(zhàn)役進入第二個階段的時候,兩軍終于相遇了。相遇之后,兩軍先是有一場小戰(zhàn),規(guī)模不大,沒分出勝負,司馬懿就收兵了,并扎下一座大營,與諸葛亮形成對峙。諸葛亮一看,司馬懿的營盤建得很好,沒有什么機會,于是就啟動全軍撤回到祁山去了。
此時,司馬懿又遇到一個選擇:追還是不追?司馬懿毅然決定——追。張郃此時又提出了不同意見。他發(fā)現(xiàn)司馬懿的打仗方式就是牛皮糖策略,貼上去,但是不打,你走我就跟著你,你停我就陪著你,你走我再跟著。這種追而不擊的戰(zhàn)略,還不如屯軍于此,然后分出奇兵尋找戰(zhàn)機。但司馬懿仍然沒有采納張郃的建議,還是追了過去。
這正中諸葛亮下懷,他就等著司馬懿追來,蜀軍已經(jīng)在天水附近的鹵城擺開了陣勢。這陣勢有多大?據(jù)《晉書》記載,“據(jù)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占據(jù)了兩個山頭,中間斷了一條河,做了一個巨大的陣型。司馬懿指揮著自己的十幾萬大軍撲上來,一時之間小小的鹵城,戰(zhàn)云密布。所有曹魏和西蜀的將士都認為,一場生死大戰(zhàn)就要開始了。結果司馬懿到達鹵城以后,氣勢洶洶,毫不猶豫地做了一件事情——迅速建了一座比西蜀大營還堅固的大營,眼見著一個血腥拼殺就變成了一個勞動競賽,兩支大軍比拼房地產(chǎn),比質(zhì)量、比速度。
司馬懿建成大營以后,把部隊都收斂到大營里邊,固守待援,也不開打,就在屋里待著。這件事情引起了曹魏和西蜀很多將士的不滿,心想既然不打,又為什么追上來呢?其實這里有一個很高明的思路,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絕對不要掉入別人備好的選項里。
在祁山一戰(zhàn)中,司馬懿一直跟諸葛亮擰著勁兒,偏不按常理出牌。我們生活工作中也有這種情況,自己的選擇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這個安排如果來自競爭對手,輕則會干擾我們的思路,重則會使我們陷入被動的局面。面對諸葛亮的聰明布局,司馬懿也不笨,他并沒有按諸葛亮的思路來出牌。那么,司馬懿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和聰明人過招,一定要讓思維有所突破,突破對手給你準備好的選項,能在這些選項之外看到其他選擇,這才行。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