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董明珠,格力電器董事長。本文為2020年5月26日專訪。
01
不僅要活下來,
更要想到如何活得更長久
Q:最近大家都在談“化危為機”,疫情發生以來格力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董明珠:疫情發生后,我們一季度損失300億元(銷售額),壓力不言而喻。這是改變不了的現實。面對疫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對。首先企業要呵護好員工。當時很多企業在裁員,但我們堅決不裁員,而且今年還要招幾千個大學生。為保持社會穩定做了力所能及的貢獻。而且我們也意識到,這個時候可以抓緊時間做好技術儲備。沒有技術儲備往后就很難說你能走得更好。所以我們不僅要活下來,更要想到如何活得更長久。
我們也不僅是簡單考慮自己的機會,還在考慮如何為抗疫作貢獻。當時政府說:“格力有智能裝備公司,數控機床都能做,口罩設備能做嗎?”國家需要,企業就造。我們抓緊時間研發,用16天時間實現口罩設備的自主設計生產,用10天時間開發出66套體溫槍的生產模具。
后來我們又根據冠狀病毒的特性,研制了能夠殺滅新冠病毒的空氣凈化器。首批下線的60臺凈化器火速捐贈給武漢市金銀潭等醫院。凈化器研發出來不到一個月,大量需求就來了,國外30多個國家下訂單。我們只不過想幫大家在疫情下做點好事,你給別人帶來健康,你就有了市場,這就叫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實疫情更多的是帶給我們一種責任,而不是說帶來了商機。
Q: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格力將如何適應新形勢,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
董明珠:格力是一家生產民用消費品的電器制造企業。面向未來,我們更多是考慮如何從安全、健康、節能等角度,用一些更先進的技術來替代原有的產品。此外我們必須更多地用我們的創造能力去幫助別人而不是依賴別人。所以格力電器未來不僅要造出老百姓喜歡的東西,提升產品的品質,還要去推進自主創新,那就要有工業裝備。
我們在幾大板塊都在發力,比如智能裝備、模具、一些核心技術的部件。另外疫情期間我們發現,許多醫療器械和設備跟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成立了醫療裝備公司,專門研發醫療器械。
Q:格力做得是比較大的,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面對疫情沖擊,活下去可能是首要的。
董明珠:當然,但是活法也很重要。這次全國兩會,我們看到政府動用的資源非常大,拿出各種各樣的補貼。其實我們集全國之力把疫情控制住,這就解決了最大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國際上的疫情還在不斷蔓延。我為我們是中國人而驕傲。疫情之后我們要更加注重科技創新,要圍繞節約資源、降低環境污染,給大家更多健康呵護。如果我們能保證大家的健康,少去醫院少生病,那就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
02
最重要的是要有“工匠精神”
Q:在空調這個領域,格力掌握了哪些核心技術?
董明珠:比如節能,因為空調是一個耗電大戶,節能環保迫在眉睫。我們第一代空調,要比國外的傳統品牌節能32%。第二代產品出來,可以做到節能60%,這就是我們的磁懸浮空調。這是一個突破,給消費者帶來成本的節約,也減少了對資源的消耗。
所以先進技術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不僅是企業的效益,更重要的是社會效益。曾經有一項關鍵技術,我們研發了11年,投了上億元,直到最后才成功。這種成本,有的人可能不會去投資。但是我們想,這種技術突破以后,就標志著中國制造又向前邁了一步。
我們每個企業不能獨立地看待自己,我們代表的是中國,是中國制造。中國制造就要有無數個企業,如果它們都能夠創新和引領,那中國制造就能成為世界的中國創造。所以我覺得要有吃虧精神、挑戰精神,最重要的是工匠精神。這些年來,格力電器沒有做過房地產,也沒有搞過金融投資,我們從來不去搞這些。什么賺錢做什么,容易把我們帶偏。我們做實體經濟做制造業的,不可能賺暴利,也不可能一夜致富,它必須要精耕細作,用幾十年的時間做成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而且我們一定要記住,即使已經站在山頂,頭頂還有星空,創新是永恒的話題。
Q:近年來在自主創新、關鍵技術自主可控上,格力是怎樣進行突破的?
董明珠:這一年半我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一,我們人才隊伍、技術研發隊伍更強大了;
第二,我們擁有的先進技術更多了,今年格力加快了建設“無人工廠”的步伐;
第三,各種數控機床,過去全部要用德國的用進口的,現在基本上可以自制了。一個真正有創造力的企業,它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它是幾代人的接力賽。
所以我們對人才的培養格外看重。格力1萬多人的研發團隊,創造了很多世界一流的技術。我們很多技術是別人沒有的。這個從哪來?買不來的!永遠不可能買來你的競爭力。人才也是挖不來的,只有自己培養。
03
當下中國缺的不是產品而是品牌
Q:如何看待中國制造的優長與短板?在“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路上,亟需突破哪些瓶頸?
董明珠:當下中國缺的不是產品而是品牌。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中鐵裝備集團,指出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脊梁,要求“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在總書記“三個轉變”的指引下,我們開始思考,是不是只做空調,要不要進軍智能裝備。大家都覺得你進軍智能裝備一沒有人,二沒技術,那你進入這個領域,前期的投入非常大,很不劃算。但我們在實踐中我們感到必須要投。
格力電器要把產品做到極致,需要很多高精尖的加工中心,需要加工設備。這個時候我們發現,所有我們選擇的對象只能是德國或者日本,我們的設備滿足不了對產品精度的要求。這就引發我們去定位和思考:我們要什么?我是中國人,我們希望國家強大,在國家強大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為此而付出。所以格力電器進軍了智能裝備。
這些年下來,我們數控機床最高轉數達到4萬轉,已經能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最大的收獲是我們有了自己的創新團隊。現在我們會接到很多單。買數控機床,我們完全可以供給。慢慢地我們就通過自己的技術給市場帶來了改善。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上端的核心技術。什么時候都有坎,最大的坎是自己,不是別人。
Q:今年全國兩會,你的議案關注了“中國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如何提升”,可否談談你的思考和建議?
董明珠:企業走向自主創新,需要在各方面努力:
第一是企業自身的努力,自主培養人才,自主研發技術;
第二,政府也要營造好環境。比如侵權的行為,無序的競爭,劣質產品在市場的暢行,會對創新造成破壞;比如國家標準滯后,會給新產品帶來市場推動的難度。這些都需要下大氣力去整治和解決。
這次參會,除了帶來自主創新和專利保護方面的建議,我也提出,根據新情況,對技術的標準問題要有綠色通道。
04
不管線上線下,根本在于產品能做好
Q:對于中國制造,疫情的“危”大家都看得到,疫情的“機”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董明珠:不是機會已經擺在這里了嗎?這個機會是什么?不是投機,是人們的生活品質需求的變化給你帶來的機會。需求的變化很重要。比如我們開了幾萬家專賣店,如果我們的經銷商都守在店里,你怎么可能有市場?你得走出去,走到消費者心里去。原來我們到小區搞過活動,一輛大卡車,各種產品擺上去,開進小區為大家服務。現在不一樣了,一個手機就解決問題,他一看完他有選擇。這時候我們就用上了互聯網的工具,我們為老客戶24小時服務,這就是模式的變化。
Q:當視頻成為新時代的文本,直播也成為新時代的商業。最近你22天參與3場直播,如何總結格力試水直播的原因?
董明珠:在渠道上進行一些嘗試和變化,這是疫情導致的。因為不能面對面交流,商場關閉,但人們有消費的需求。既然有需求,大家就開始想各種辦法。作為格力來講,我們最擔心的是幾萬家專賣店,疫情期間它們基本都關門了。怎么讓這100多萬人有活干,我們一直在思考,于是開始嘗試直播。最后是要帶著這幾萬家專賣店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打造“格力新零售”。
很多人都說誰誰誰是帶貨網紅什么的,我不認同我僅僅是為了帶貨。我之所以站出來,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是為了幾萬家渠道的變革而活。你去創造這種模式,所以我們有別于別人純粹地線上帶貨。那天央視幾個主持人在做帶貨,我上去講了5分鐘,賣了1200萬元。但這不是因為我帶貨水平高,實際上,還是格力這個品牌深入人心。這是大家對你的信任。所以不管線上線下,根本還在于你的貨能做好。特別是線上,以后特別要強調的是,國家要加大打假力度,否則消費者又是受害者。
05
數字化、智能化為企業帶來新機遇
Q:從格力的探索實踐看,制造業如何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
董明珠:這是互聯網時代帶給制造業的新驅動。就格力電器來講,我們從前全年營收做到幾百億是10萬人,2019年全年營收做到2000億元還是10萬人。過去10萬人里頭只是幾百人搞研發,現在有1萬多人搞研發,再加上我們裝備、模具、電工系列的核心部件,這幾塊又拿走了幾萬人。也就是說,我們原來10萬人生產幾百億,現在降了一半的人生產2000億元,這就是數字化、智能化帶給我們的好處。
過去我們管理要耗費相當多人力,現在不必了。現在我們生產線的自動化也都是用大數據來支撐。有了自動化的生產線,自動化的監控體系,自動化的管理,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品質提高了。這就是一種進步。
Q:大企業有足夠實力搞數字化、智能化,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如何抓住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賦予的機遇?
董明珠: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對小企業同樣是機遇。在過去因為沒有數字化工具,有些事情你做不了,現在不一樣了。比如格力所有的配套商,我們都用數字化的方式在對接。
過去我們要打電話,下單,然后他來人,現在這些可以取消,我們下單通知他,他接收以后就生產。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通過抓質量、抓標準化來要求我們的配套企業,配套商的產品質量就會越來越好。它們不僅可以為格力配套,還有很多的企業也會讓它們配套,這樣就可以從小做到大。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對大中小企業都是如此。當然不同發展階段,在創新的思路上是有區別的。比如小企業,提高品質,更好滿足大企業的配套需求,這就是創新。大企業的創新是什么?一定得掌握核心技術。在這個鏈條中,關鍵是大企業不能垮。
中小企業像格力有上千家供應商,我們活得好,他們自然也能活得好。當然在市場競爭中是有淘汰的,就像一個人一樣,你不學習就要落后,你不創新就要挨打。特別是當下中美貿易戰,國際形勢錯綜復雜,我們更要有底氣,更要加倍努力,這樣才能真正讓中國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
06
我們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Q:你一直堅持發展自主品牌,可否談談這些年來你的體會和思考?
董明珠:好多自主品牌被外資收購后輝煌不再了。2004年,美國的世界500強企業要來收購格力,出資9個億。當時我堅決反對。那時候我們還是微不足道的,我們的營收才做到100多億元。
但我認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世界500強。當時我就說,雖然我今天不敢說自己有很好的技術,但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我今天不是世界500強,但不等于我明天不是。
回過頭來看,我們用了15年的時間終于進入了世界500強,這是中國的品牌進入了世界500強。但如果當時被別人收購了,就與中國無關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來源:王璞公眾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