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人生益友 > 勵志修養 > 閱讀信息
【與書同行】錢穆:為何讀書?因為做人永不畢業
點擊:  作者:錢穆    來源:錢穆全集(摘要)  發布時間:2015-03-29 21:17:48

 

  為什么要讀書?
  
   “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
  
  ——這是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給出的答案。
  
  現在我準備所講將以年長人為主,我今天的講題是“讀書與做人”
  
  實在對年青人也有關。嬰孩一出世,就是一個人,但還不是我們理想中要做的一個人。我們也不能因為日漸長大成人了,就認為滿足;人仍該要自己做。所謂做人,是要做一個理想標準高的人。這須自年幼時即學做;
  
  即使已屆垂暮之年,仍當繼續勉學、努力做。所謂“學到老,做到老”,做人工夫無止境。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該做;所以做人須至死才已。
  
  現在講到讀書。因為只有在書上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一個有理想高標準的人;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職業僅是為謀生,當知職業也在做人道理中。做人理當有職業,以此貢獻于社會。人生不能無職業,這是從古到今皆然的。但做一職業,并不即是做人之全體,而只是其一部分。有了職業,還得要做人。
  
  做人圈子大,職業圈子小。做人當有理想,有志愿。這種理想與志愿,藏在各人內心,別人不能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因此,讀書先要有志;其次,當能養成習慣,離開了學校還能自己不斷讀書。
  
  讀書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從讀書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進。
  
  惟在離開了學校以后的讀書,實與在學校里讀書有不同。在學校里讀書,由學校課程硬性規定,要筆記、要考試,戰戰兢兢,擔心不及格,不能升級、不能畢業,好像在為老師而讀書,沒有自己的自由;至于離了學校,有了職業,此時再也沒有講堂,也沒有老師了,此時再讀書,全是自由的,各人盡可讀各人自己喜歡的書。當知:在學校中讀書,只是為離學校求職業作準備。這種讀書并不算真讀書。如果想做一位專門學者,這是他想以讀書為職業;當知此種讀書,亦是做人中一小圈子。我們并不希望,而且亦不大可能要人人盡成為學者。
  我此所講,乃指我們離開學校后,不論任何職業、任何環境而讀書,這是一種業余讀書,這種讀書,始是屬于人生的大圈子中盡人應有之一事;必需的,但又是自由的。今問此種讀書應如何讀法?
  
  下面我想提出兩個最大的理想、最共同的目標來:
  
  
  一是培養情趣
  
  人生要過得愉快、有趣味,這需用工夫去培養。社會上甚至有很多人怕做人了,他覺得人生乏味,對人生發生厭倦,甚至于感到痛苦。
  譬如:我們當教師,有人覺得當教師是不得已,只是為謀生,只是枯燥沉悶,挨著過日子。但當知:這非教師做不得,只是他失了人生的情趣了。今試問:要如何才能扭轉這心理,使他覺得人生還是有意義有價值?這便得先培養他對人生的情趣;而這一種培養人生情趣的工夫,莫如好讀書。
  
  
  二是提高境界
  所謂境界者,例如這講堂,在調景嶺村中,所處地勢,既高又寬敞,背山面海;如此刻晴空萬里,海面歸帆遙駛,或海鷗三五,飛翔碧波之上;如開窗遠眺,便覺眼前呈露的,乃是一片優美境界,令人心曠神怡。即或朗日已匿,陰雨晦冥,大霧迷蒙,亦仍別有一番好景。若說是風景好,當知亦從境界中得來;若換一境界,此種風景也便不可得。居住有境界,人生亦有境界;此兩種境界并不同。并非住高樓美屋的便一定有高的、好的人生境界,住陋室茅舍的便沒有。也許住高樓華屋,居住境界好,但他的人生境界并不好。或許住陋室茅舍,他的居住環境不好,而他的人生境界卻盡好。要知人生境界別有存在。這一層,或許對青年人講,一時不會領會,要待年紀大了、經驗多、讀書多才能體會到此。
  
  
  我們不是總喜歡過舒服快樂的日子嗎?當知人生有了好的高的境界,他做人自會多情趣,覺得快活舒適。若我們希望能到此境界,便該好好學做人;要學做人,便得要讀書。
  
  
  為什么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樣。目前在香港固然有幾百幾十萬人之多,然而我們大家的做人境界卻不一定能高,人生情味也不一定能深。
  
  我們都是普通人,但在書中遇見的人可不同;他們是由千百萬人中選出,又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試問中國能有幾個孔子呢?又如耶穌,也快達二千年;他如釋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為什么我們敬仰崇拜他們呢?便是由于他們的做人。當然,歷史上有不少人物,他們都因做人有獨到處,所以為后世人所記憶,而流傳下來了。世間決沒有中了一張馬票,成為百萬富翁而能流傳后世的。即使做大總統或皇帝,亦沒有很多人能流傳讓人記憶,令人向往。中國歷代不是有很多皇帝嗎?但其中大多數,全不為人所記憶,只是歷史上有他一名字而已。哪里有讀書專來記人姓名的呢?做皇帝亦尚無價值,其余可知。中馬票固是不足道;一心想去外國留學、得學位,那又價值何在、意義何在呀?
  
  當知論做人,應別有其重要之所在。假如我們誠心想做一人,“培養情趣,提髙境界”,只此八個字,便可一生受用不盡;只要我們肯讀書,能遵循此八個字來讀,便可獲得一種新情趣,進入一個新境界。各位如能在各自業余每天不斷讀書,持之以恒,那么長則十年二十年,短或三年五年,便能培養出人生情趣,提高了人生境界。那即是人生之最大幸福與最高享受了。
  
  說到此,我們當再進一層來談一談讀書的選擇。究竟當讀哪些書好?
  我認為:業余讀書,大致當分下列數類:
  
  一是修養類的書
  
  所謂修養,猶如我們栽種一盆花,需要時常修剪枝葉,又得施肥澆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當心照顧,便決不會開出好花來,甚至根本不開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況做人!當然更須加倍修養。
  
  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幾部書是人人必讀的。首先是論語。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再次是孟子。孔孟這兩部書,最簡單,但也最寶貴。如能把此兩書經常放在身邊,一天讀一二條,不過化上三五分鐘,但可得益無窮。此時的讀書,是各人自愿的,不必硬求記得,也不為應考試,亦不是為著要做學問專家或是寫博士論文;這是極輕松自由的,只如孔子所言“默而識之”便得。只這樣一天天讀下,不要以為沒有什么用;如像諸位毎天吃下許多食品,不必也不能時時去計算在里面含有多少維他命,多少卡路里,只吃了便有益;讀書也是一樣。這只是我們一種私生活,同時卻是一種高尚享受。
  
  孟子曾說過:“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連做皇帝王天下都不算樂事;那么,看電影、中馬票,又算得什么?但究竟孟子所說的那三件樂事是什么?我們不妨翻讀一下孟子,把他的話仔細想一想,那實在是有意義的。人生欲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有人以為月入二百元能加至二百五十元就會有快樂;哪知等到你如愿以償,你始覺得仍然不快樂——即使王天下,也一樣會不快樂。
  
  我們試讀歷史,便知很多帝王比普通人活得更不快樂。做人確會有不快樂,但我們不能就此便罷,我們仍想尋求快樂。人生的真快樂,我勸諸位能從書本中去找;只化三兩塊錢到書店中去,便可買到論語孟子;即使一天讀一條,久之也有無上享受。
  
  還有一部《老子》,全書只五千字。一部莊子,篇幅較巨,文字較深,讀來比較難;但我說的是業余讀書,盡可不必求全懂。要知:即是一大學者,他讀書也會有不懂的;何況我們是業余讀書;等于放眼看窗外風景,或坐在巴士輪渡中欣賞四周景物,隨你高興看什么都好,不一定要全把外景看盡了,而且是誰也看不盡。還有一部佛教禪宗的六祖壇經,是用語體文寫的,內中故事極生動,道理極深邃,化幾小時就可一口氣讀完,但也可時常精讀。其次,還有朱子的近思錄與陽明先生的傳習錄。這兩部書,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條條分開讀。愛讀幾條便幾條。我常勸國人能常讀上述七部書。中國傳統所講修養精義,已盡在其內。而且此七書不論你做何職業,生活如何忙,都可讀。如果大家都能毎天抽出些時間來,有恒地去讀這七部書,準可叫我們脫胎換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二是欣賞類的書
  
  風景可以欣賞,電影也可以欣賞,甚至品茶喝咖啡,都可有一種欣賞。我們對人生本身也需要欣賞,而且需要能從高處去欣賞。最有效的莫如讀文學作品,尤要在讀詩。這并非要求大家都做一個文學家;只要能欣賞。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詩中境界,包羅萬象;不論是自然部分,不論是人生部分,中國詩里可謂無所不包;一年四季,天時節令,一切氣候景物,乃至飛潛動植,一枝柳,一瓣花,甚至一條村狗或一只令人討厭的老鼠,都進入詩境,經過詩人筆下暈染,都顯出一番甚深情意,趣味無窮;進入人生所遇喜怒哀樂,全在詩家作品中。
  
  
  當我們讀詩時,便可培養我們欣賞自然,欣賞人生,把詩中境界成為我們心靈欣賞的境界。如能將我們的人生投放沉浸在詩中,那真趣味無窮。
  
  如陶淵明詩: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這十個字,豈非我們在窮鄉僻壤隨時隨地可遇到!但我們卻忽略了其中情趣。經陶詩一描寫,卻把一幅富有風味的鄉村閑逸景象活在我們眼前了。我們能讀陶詩,盡在農村中過活,卻可把我們帶進人生最高境界中去,使你如在詩境中過活,那不好嗎?
  
  又如王維詩: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諸位此刻住山中,或許也會接觸到這種光景:下雨了,宅旁果樹上,一個個熟透了的果子掉下來,可以聽到“撲”“撲”的聲音;草堆里小青蟲經著雨潛進窗戶來了,在燈下唧唧地鳴叫著。這是一個蕭瑟幽靜的山中雨夜,但這詩中有人。上面所引陶詩,背后也有人。只是一在山中,一在村中;一在白天,一在晚上。諸位多讀詩,不論在任何境遇中,都可喚起一種文學境界,使你像生活在詩中,這不好嗎?
  
  縱使我們也有不能親歷其境的,但也可以移情神游,于詩中得到一番另外境界,如唐詩: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那不是一幅活的人生畫像嗎?那不是畫的人,卻是畫的人生。那一幅人生畫像,活映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去欣賞。在我想,欣賞一首詩,應比欣賞一張電影片有味,因其更可使我們長日神游,無盡玩味。不僅詩如此,即中國散文亦然。諸位縱使只讀一本唐詩三百首、只讀一本古文觀止也好;當知我們學文學,并不為自己要做文學家。因此,不懂詩韻平仄,仍可讀詩。讀散文更自由。學文學乃為自己人生享受之用,在享受中仍有提髙自己人生之收獲,那真是人生一秘訣。
  
  三是博聞類
  
  這類書也沒有硬性規定;只求自己愛讀,史傳也好,游記也好,科學也好,哲學也好,性之所近,自會樂讀不倦,增加學識,廣博見聞,年代一久,自不尋常。
  
  四是新知類
  
  我們生在這時代,應該隨時在這時代中求新知。這類知識,可從現代出版的期刊雜志上,乃至報章上找到。這一類更不必詳說了。
  
  五是消遣類
  
  其實廣義說來,上面所提,均可作為消遣;因為這根本就是業余讀書,也可說即是業余消遣。但就狹義說之,如小說、劇本、傳奇等,這些書便屬這一類。如諸位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可作是消遣。上面已大致分類說了業余所當讀的書。
  
  
  但諸位或說生活忙迫,能在什么時讀呢?其實人生忙,也是應該的;只在能利用空閑,如歐陽修的三上,即:枕上、廁上和馬上。上床了,可有十分一刻鐘睡不著;上洗手間,也可順便帶本書看看;今人不騎騾馬,但在舟車上讀書,實比在馬上更舒適。古人又說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者晴之余。現在我們生活和古人不同;但每人必有很多零碎時間,如:清晨早餐前,傍晚天黑前,又如臨睡前;一天便有三段零碎時間了。恰如一塊布,裁一套衣服以后,余下的零頭,大可派作別的用場。另外,還有周末禮拜天,乃及節日和假期;尤其是做教師的還有寒暑假。這些都可充分利用,作為業余讀書時間的。假如毎日能節約一小時,十年便可有三千六百個小時。又如一個人自三十歲就業算起,到七十歲,便可節余一萬四千四百個小時,這不是一筆了不得的大數目嗎?現在并不是叫你去吃苦做學問,只是以讀書為娛樂和消遣,亦像打麻雀、看電影,哪會說沒有時間的!如果我們讀書也如打麻雀、看電影般有興趣、有習慣,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下都可讀書。這樣,便有高的享受,有好的娛樂,豈非人生一大佳事!讀書只要有恒心,自能培養出興趣,自能養成為習慣,從此可以提髙人生境界。這是任何數量的金錢所買不到的。
  
  
  今日國人社會讀書空氣實在太不夠,中年以上的人,有了職業,便不再想到要進修,也不再想到業余還可再讀書。我希望諸位能看重此事,也不妨大家合作,有書不妨交換讀,有意見可以互相傾談。如此,更易培養出興趣。只消一年時間,習慣也可養成。我希望中年以上有職業的人能如此,在校的青年們他日離了學校亦當能如此,那真是無上大佳事。循此以往,自然人生境界都會高,人生情味都會厚。人人如此,社會也自成為一好社會。我今天所講,并不是一番空泛的理論,只是我個人的實際經驗。今天貢獻給各位,愿與大家都分享這一份人生的無上寶貴樂趣。
人物資料:
  

       錢穆,江蘇無錫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镠之后。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云,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教育家,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顧頡剛曾稱贊其“錢賓四先生,在北大任歷史講席已越10年,學識淵博,議論宏通,極得學生歡迎。其著作亦均縝密謹嚴,蜚聲學圃,實為今日國史界之第一人,剛敬之重之。”
  

責任編輯:中國夢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