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唐代商人李商隱曾感嘆:“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宋代詩人陸游也曾說過:“天下之事,常于勤儉而敗于奢靡”,這些都是對社稷興亡、朝代更替的深刻總結。唯有警鐘長鳴、常抓不懈,讓勤儉節約成為常態,方能踐行綠色發展,享受健康生活。
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還有1000多萬貧困人口以及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更有官場的,有些人民“公仆”在節約與浪費問題上觀念錯位、是非不分,甚至帶頭講排場、比闊氣,這種錯誤傾向敗壞了社會風氣,破壞了社會環境,是我們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的,因此我們要踐行勤儉節約,杜絕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是對資源的珍惜和對勞動的尊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一粒米雖小,卻來之不易,一粒米從播種到收獲,不僅要消耗水、農藥、化肥,而且要有勞動力的付出,有土地、水利、科技等諸多資源的投入,對一粒米的珍惜,其實本質是對資源的珍惜和對勞動的尊重。
勤儉節約能培養和提升我們內在的精神。勤儉節約不同于吝嗇摳門,它是一種生活態度,即使對有限資源負責任的態度,也是一種修養。勤儉節約能讓人養成自我克制的習慣,控制自我放縱;也能讓人變得精明謹慎起來,做到善于謀劃,物盡其用,還能讓人在面對各種欲望和需求時,不會輕易陷進去,使人擁有安逸閑適平和的心態,勤儉節約能夠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踐行勤儉節約,杜絕鋪張浪費,需要制度管住,從領導做起,引領社會風氣。在體制中上行下效,是一種很重要的信息傳達途徑,上面做好表率,對下面具體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到“浪費也是腐敗,節約也是政績”,把勤儉節約作為政德標準,真正做到不搞排場,不破標準,要加強制約監督機制。信息公開不夠,缺少制度規范,處罰沒有威懾等,都是浪費之風形成的原因,紀檢、審計、財政要形成合力,打擊過度消費的行為。要加強宣傳教育,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形成勤儉的生活觀、合理的消費觀、健康的飲食文化觀,使踐行節約,杜絕浪費蔚然成風。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困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我們應該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號召”,一定要向民族血脈一樣,將勤儉節約的品行融進我們的靈魂,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內化于心,外踐于行。
作者:魏博洋 工作單位:泊頭市統計局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