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曾指出,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目前我國共有330多萬鄉村教師,他們默默耕耘在我國教育的最基層,猶如一盞盞明燈,點亮鄉土大地的蒙昧,燭照村落文明的傳承,要讓農村孩子悶在公平的教育環境中,成長成才,就必須改善鄉村教師待遇,讓其有尊嚴,有信心。
《感動中國》、《最美鄉村教師》等節目,讓我們看到一個個帶著淳樸笑臉的鄉村教師,他們毅然扎根在農村貧瘠的土地,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為鄉村教育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能獲得榮譽稱號的鄉村教師只是冰山一角,即使頭戴“光環”也難掩他們極低的生活待遇。代課老師的處境則更為尷尬,付出巨大的辛勞,卻被硬生生的貼上不同的身份標簽。承受天壤之別的薪資待遇,甚至教了一輩子書,卻盼不到一個轉正的機會。微薄的工資,艱苦的生活環境不被理解,甚至有失尊嚴和體面,使得鄉村教師這個職業無法留住眾多優秀的青年教師,進而面臨著年齡結構矛盾沖突的困境,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長期記錄的農村教育將難以改觀,教育公平、城鄉一體化發展更是無從談起。
長久以來,國人歌頌教師是常常將其比作蠟燭和火把,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塑造出偉大而帶有悲情色彩的崇高形象,掩蓋了其作為平凡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訴求和渴望,然而,尊師重教并不應該只是給其戴高帽,捧到道德高點,卻以犧牲教師自身權益為代價,這必將磋傷教師群體的積極性。政府要做的是應當為這種良性的互動提供充分支持,平衡多方面資源配置,提供給他們良好的生活條件,合理的權益、制度保護和人文關懷,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滿腔熱情的鄉村教師們憑借愛與責任的堅守,感動了無數民眾,《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20—2025年)》的出臺,多次提及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和給予政策傾斜,更是給廣大奮斗在基層的鄉村教師帶來了福音。“國將興、必尊師而重教”,相信隨著待遇和社會地位的提升,鄉村教師一定會成為一份吸引力強、受社會尊敬的體面職業,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早日實現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魏博洋 工作單位:泊頭市統計局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