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儒家思想是我國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留給我們豐富的德育思想文化,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德治、仁政思想,同時他將“性善論”、“民本思想”融入孔子的理論,并對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做了補充,形成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影響深遠,它的真知灼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孟子認為“人皆可以為堯舜”、“圣人之于民,亦類也”,為普通人成為圣人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孟子還總結出了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大丈夫”人格: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內涵主要有:第一,“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它強調了“仁、義、禮”,即人要真正成為一個大丈夫,做大事成大業,首先要學會以“仁、義、禮”來支配自己的行為舉止,這是培養“大丈夫”人格的前提;第二,“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大丈夫”人格必須從立志開始,獨立的道德意志是其主要構成要素,要心藏凜然正氣才能形成完美理想人格的道德精神;第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人格的實踐形式,“大丈夫”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保持獨立人格,無論富貴、貧窮,還是權勢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
孟子認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對于浩然之氣他的具體解釋是:“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因此,“浩然之氣”可以理解為對道義的自覺,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境界,它受到信念的指導。
“浩然之氣”的養成需要從兩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從內心養成積極的道德判斷與實踐,只有內心堅定才能真正養成浩然之氣;其次要減少一些消極的無法控制的生理血氣,從相反的方向控制“浩然之氣”的減少,達到不斷修養的境界。
作者:許東君 單位:河北省南皮縣人民法院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