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日美在南海海域舉行“慰靈式”各懷怎樣的鬼胎?
【導 讀】8月15號是日本戰敗投降日。然而,就在這一天,日本和美國卻以祭奠二戰犧牲者的名義,在南海海域進行所謂“慰靈儀式”。日本是二戰中的加害者侵略者,美日在二戰中是敵人,為何選擇共同慰靈?又為何選擇南海這樣敏感的地點呢?
表忠心?
美日在南海海域舉行所謂“聯合慰靈儀式”
根據日本海上自衛隊公布的照片,15號上午,美國海軍和日本自衛隊各派出了一艘艦船,在菲律賓以西大約500公里處的南海海域舉行了所謂“聯合慰靈儀式”,紀念在太平洋戰爭期間陣亡的官兵。東京廣播公司報道稱,過去美日也曾舉行過類似的紀念儀式,但在遠離二戰期間爆發激烈海戰的南海海域共同舉行這樣的儀式,尚屬首次。日美15號舉行所謂慰靈式的地方在菲律賓以西,二戰期間,這片海域并未發生過激烈的海戰,日美間真正的大規模海戰都在菲律賓以東。
“菲律賓海海戰”使日本喪失西太平洋制海權
1944年6月,美日海軍曾在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附近海域進行過一場海戰,史稱“菲律賓海海戰”。這場海戰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當時,盟軍借由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獲得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為了進一步削弱日本的實力,盟軍希望占領地位重要、處在日本所謂“絕對國防圈”上的馬里亞納群島做為B-29遠程轟炸機的基地。于是日美雙方圍繞塞班島發生激戰,結果日軍損失三艘航母,近400架飛機。經此一役,日本喪失了西太平洋的制海權,航母損失慘重,艦載機消耗殆盡。日本所謂的絕對國防圈從此不復存在,東條英機在此期間倒臺。
海戰期間 日軍進行了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攻擊
4個月后,日美海軍在菲律賓萊特島附近再次交鋒。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萊特灣海戰堪稱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對戰。經過近一周激戰,數量上已經處于劣勢的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戰敗,日本在菲律賓一帶的航空力量被消滅。這場戰役也為后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和沖繩島等地打下了基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萊特灣海戰期間,日軍開始有組織地對盟軍艦船發動自殺式攻擊,也就是說,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最初發起攻擊的地點就在菲律賓。
專家:地點選在菲律賓附近想展示美日菲“團結”
70多年過去了,日美這兩個曾經的敵人竟會聯手,刻意選擇在遠離當年海戰戰場的南海舉行所謂“慰靈儀式”,到底懷了怎樣的鬼胎?對此,本臺特約評論員尹卓表示:日美作為二戰中的敵對方,聯合舉行“慰靈式”不合邏輯,二戰中的正義一方與非正義一方理應界限分明;日美軍人在二戰中戰死的性質完全不同,日本一直鼓吹宣傳錯誤的戰爭觀歷史觀;美日聯手在南海舉行“慰靈式”有政治目的,地點還選擇在菲律賓附近,是想展示美日菲“團結”;日本企圖插手南海,美國也縱容日本介入。
日外務省突然刪除官網歷史認識相關頁面
正如專家所言,東京方面,尤其是安倍上臺后,一直堅持錯誤史觀。在14號發表的戰后70周年談話中,安倍再次玩起了“文字游戲”,用省略主語,模糊對象等各種手段,企圖回避對戰爭性質與責任的清楚認識與反省。就在16號,日媒又披露了有關安倍談話的另一個細節。據富士電視臺報道,在安倍發表戰后70年談話前,日本外務省突然刪除了其官網上有關歷史認識的相關頁面。原本,外務省官網專門設置了頁面,以問答形式闡述官方在歷史問題上的態度:比如,對二戰,外務省原先就引用了“村山談話”表示“日本時刻銘記,對二戰的深刻反省與由衷的道歉”。而外務省刪除相關頁面的理由竟是,這些表述與安倍談話中一些部分“不統一”。
暗示“不再道歉” 安倍錯誤史觀將持續多久?
據悉,日本外務省將在官網上刊載新的表述。但問題是:日本在戰后出生的世代已經占到總人口的八成以上,難道就可以不再背負所謂“繼續道歉的宿命”?在沒有誠懇道歉的情況下,暗示“不再道歉”,安倍的錯誤史觀還將持續多久?
(來源:CCTV今日亞洲,昆侖策研究院編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