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中美上演了一場特殊的“交鋒”。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率先發言,呼吁中國保證不會試圖取代美國的地位。
隨后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回應稱,中國無意在世界舞臺上取代美國,但中國扮演什么角色,不應該由華盛頓來決定。北京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華盛頓應該接受。
2018年,是中美關系尤為跌宕起伏的一年:貿易摩擦引發全球震蕩,南海、臺海問題的博弈不斷上演。在此大背景下,國際政界、學界越來越頻繁地提及并討論一個概念——“修昔底德陷阱”,即當一個崛起大國威脅取代現有守成大國時,戰爭不可避免。薩默斯和傅瑩都曾是各自國家的重磅角色,兩人在這場國家級論壇上的對話,無疑是中美新一輪高強度較量的縮影。
縱觀中美恢復交往40來年的歷史,兩國之間也曾有過一段難得的“蜜月期”。90年代以后,盡管中美之間的隔閡開始凸顯,美國的戰略思想依然希望把中國納入美國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廣闊的中國市場和良好的經貿關系依然是中美關系的重要壓艙石。
然而近年來,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亞洲巨人的經濟、軍事和科技發達程度幾乎快要與美國平起平坐,中美關系也隨之發生了劇烈震蕩。
當中國希望通過提供“一帶一路”倡議來為世界增長貢獻力量時,美國卻不喜歡它,并視之為地緣政治擴張;當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國堅持推行時,我們被批評為充滿野心……中美之間的南轅北轍表現在方方面面,美國從政界到學界商界都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華排華浪潮。
其實,要阻止中國崛起,美國所能做的,或者說能嘗試的并不多。要想走出這一陰影,美國不應該老是琢磨著如何“讓中國出局”,而應該是在合作共贏中尋求更好的自己。中國不認同美國稱霸世界的理念和行為方式,更無意在世界上推行美式霸權主導。
到了今天,中國的發展真的無須看美國人的臉色。
變局 · 選擇
——傅瑩在2019年第二十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中的演講摘要
1、變化中的中美關系
中美貿易談判近來取得了進展,雙方看起來都愿意認真探討解決問題之道,這讓人們對達成協議增加了信心。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兩國談判的大背景,也就是國際格局正在經歷的巨大變化。 當今世界中,影響變局的因素不勝枚舉,但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中美如何定調相互關系,因為這不僅直接影響中美兩國和人民,而且將決定21世紀的走向。 哈佛大學格拉漢姆·阿里森教授一直在研究中美關系,他除了與很多美國人對話外,也經常到中國來與很多人交談。幾天前,他來到清華大學時說,假如修昔底德在天看著,可能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大國絢麗的崛起,還看到即將到來的大碰撞。 審視中美關系,我們需要放大視野,從我們所處的歷史變局的角度,觀察國際格局所面臨的新的調整。 講變局,經濟因素是基礎。本世紀初,中國GDP在世界的占比僅為3%,但現在已經占15%。中國的快速發展開始引發世界范圍的關注。中國雖也面臨各種挑戰,國內發展任務繁重,國力趕超從質量和軟實力上還不全面,但作為一支舉足輕重的世界級力量發揮作用已是指日可待。 很明顯,中國的快速發展日益引起美國的不安、焦慮。 美國在全球GDP的占比已從二戰后的三分之一,降到現在的四分之一。美國在各領域仍擁有相對優勢,但其在冷戰后海外用兵和價值觀輸出造成的戰略透支正轉化成內壓,加上國內政治矛盾的積累,使得美國開始調整和收縮,主導世界事務的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 2、格局轉換和權力轉移 在國際關系研究中,通常用“權力轉移”來描繪世界格局的轉換,而近代以來的轉換都是在西方國家間發生的,雖不乏激烈爭奪,但競逐者畢竟有著相通的歷史、文化和制度背景,本質上是同一文明形態內部的權力更迭。 回望過去幾百年的多次變局,中國基本上是作為旁觀者、后到者,往往只能被迫接受變局的結果。而這次,帶來變化的力量中包括中國這樣一個在歷史、文化背景和政治信仰、發展路徑上都與現存主導性大國不同的國家之崛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變化的影響和塑造力量之一。 歷史上,格局轉換往往通過殘酷的戰爭來實現。但經濟全球化使得中國以和平方式實現崛起成為可能,這說明世界格局的和平轉換也應是可能的。 中國不認同美國稱霸世界的理念和行為方式,無意在世界上推行美式霸權主導。因此,我們不是從“權力轉移”的角度理解和認識世界變局的,中國人更多看到的是不同國家、民族、文明加強合作應對共同挑戰的必要,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全球化時代,很難設想世界權力中心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更大的可能性是呈發散狀,向不同的行為主體轉移。在中美之間,就存在著密切交織的利益聯系。因此,未來權力轉移、格局轉換的復雜性將遠超過往。 3、中美的選擇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 那么,未來世界是否能出現和平合作的多極格局?還是經過一段新的博弈后進入兩極格局,再度出現冷戰那種平行秩序?抑或進入某種“無極”狀態?現在還無法給出答案,結果將在變局中得到印證。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和美國的選擇將非常關鍵。 希望兩國都能維護中美元首去年底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會晤時達成的共識,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關系。中美兩國需要通過在戰略安全問題上的坦誠溝通、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的共贏合作、對分歧和危機的有效管控,在耐心和細致的互動中構筑新的關系范式。 中美還能繼續合作嗎?我記得馬丁·沃爾夫先生在去年的論壇上說過:中國日益強大,美國日益焦慮,兩國利益沖突無法調和。或許只有“火星人入侵”這樣的事情可以把這兩個大國重新聚合在一起。 在過去我們一直在找尋像火星人入侵這么大的事情。現在,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大家都認為會發生一種革命性改變,中美應該在這方面加強合作。 過去的研究發現,中美兩國的學者在這方面聯合發表的研究論文,比其他的國家都要多。也有很多的年輕人,他們并不認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是屬于中國或者美國的,而是應該屬于全人類的未來。 我給大家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我們并不是沒有希望的。和我們腦子里的擔憂相比,現實生活實際是更富有希望、更可以給我們帶來希望的。約翰·加迪斯在《大戰略》一書中說,真正的真略是目標和手段平衡的結合,成功戰略的基礎是人們的常識。 那么中美間的常識是什么呢? 我們的領導人在很多場合都說過,中國人民的意愿是過上更好的生活。我想美國人也是如此,我希望兩國政策決策者也將會基于這樣的常識,讓我們的關系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謝謝!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