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8月14日通過社交媒體推特發表了一份聲明,稱以“里根”號為首的航母打擊群在當天進入南海,主要進行海上防空演習。美軍特意強調,這個舉動是為了“支持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并展現美方對區域內盟友和伙伴們的承諾”。
這次“里根”號航母率領的打擊群包括航母艦載機聯隊、“安提塔”號導彈巡洋艦、“馬斯汀”號導彈驅逐艦和“拉斐爾·佩拉爾塔”號導彈驅逐艦等。
在進入南海之前,“里根”號航母打擊群在日本北部海岸進行了綜合訓練,包括空對空作戰、作戰搜救、防空演習等科目。此外,“里根”號航母最近還與一架從關島起飛的B-1B轟炸機進行了海上聯合訓練。
針對此次重返南海進行的演習內容,“里根”號航母打擊群除了進行防空演練之外,還進行了空對空打擊、戰時搜救等方面的演習,目的是為了增強海上聯合力量對地區緊急局勢的反應能力及保持戰斗警惕性。
可以看出,美國人在為南海發生“擦槍走火”做戰備。
“里根”號航母上第七特遣艦隊指揮官約書亞·費根說,“與我們的聯合伙伴協同行動,對于確保聯合部隊的反應能力和殺傷力,至關重要。”
就在上個月,“里根”號和“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在7月6日和7月17日兩次在南海舉行雙航母演習。當時,兩個航母打擊群超過1.2萬名艦員參與了演習。太平洋艦隊的說法是,通過開展雙航母戰斗群的最高水平訓練,來確保能夠對任何突發事件做出回應。
7月“里根”號和“尼米茲”號的“雙航母”演習,也是自2014年來,美國海軍在中國南海首次舉行雙航母軍事演習。
當前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向好發展。在此形勢下,美國蓄意派重兵在南海有關海域進行大規模軍演,炫耀武力,完全是想挑撥離間地區國家間關系,推動南海軍事化,破壞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
聯系到自去年以來美國加大了南海的所謂“航行自由行動”的頻率,而且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在上月13日發表聲明,叫囂美方認為北京對南海大多數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主張是“完全不合法的”。
因此,有不少分析家認為,假如中美發生軍事沖突,南海成為沖突場地的幾率較高。
二
就在“里根”號再進南海之際,據彭博新聞社16日報道,臺灣方面正式簽訂采購合約向美國購買66架最新型的F-16V戰機。預料這項軍售將使目前不斷交惡的中美關系更為嚴峻。
此外,美軍1架B-1B轟炸機被曝于8月16日飛向東海,逼近東海防空識別區。
臺灣親綠媒體8月17日渲染:在大陸宣布于臺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進行實戰化演練之際,美軍開展相應行動, B-1B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飛向臺灣東北空域,逼近大陸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這是“挑戰解放軍底線”。
根據專門追蹤飛機活動軌跡的社交媒體賬號“Golf9”發布的信息,這架呼號為RUDEY11的美國空軍B-1B戰略轟炸機,于16日早上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飛往東海,逼近東海防空識別區,期間還有一架呼號為PEARL21的KC-135空中加油機為其提供空中加油支援。
B-1B轟炸機是美軍現役三大戰略轟炸機之一,與B-52、B-2轟炸機相比,B-1B的特點是能夠突破音速飛行,實施超音速突防打擊。同時該機還能夠搭載防區外作戰武器,從防區外發起遠距離精確打擊。
因此,美軍向東海派出這款頗具攻擊性的戰略轟炸機,其威脅性不言而喻。
此外,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8月15日發布的消息,當天美軍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在臺灣西南空域來回飛行,一度逼近中國大陸沿岸只有50.19海里(約合92.95公里),創下美軍對中國大陸抵近偵察的最近距離紀錄。
從頻率上看,在13日到15日三天內,美軍已經累計派出包括P-8A、P-3C、RC-135及EP-3E在內至少7架次各型偵察機,前往臺灣周邊進行持續偵察。也創下了近期最頻繁的紀錄。
為什么美國人急了?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8月13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在臺灣海峽海峽及南北兩端組織實戰化演練的消息,讓美國人受“刺激”了。
解放軍此次演習范圍覆蓋整個臺灣海峽,從南到北,這意味著解放軍有朝一日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時,可以從臺灣海峽任何方向對“臺獨”勢力發起武力打擊,意在警告民進黨當局丟掉幻想。
而且,演訓消息不點名地指向美國,這表示美國近期一系列消極動向會導致“臺獨”勢力的囂張氣焰高漲,而這次警告不僅僅是打擊“臺獨”,也是對美國發出警告,體現了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在臺海高危情勢下,最擔心自身安全,對“擦槍走火”最敏感的是臺軍。因為一旦“擦槍走火”,對臺軍來說很有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
據臺《中國時報》17日報道,由于解放軍戰機近期越過“海峽中線”,臺軍方官員表示,為防止“擦槍走火”,引發戰端,如果未接到臺空軍作戰指揮部下達的命令,飛行員擅自開“第一槍”,降落后即刻移送法辦。
據了解,臺軍戰機現階段執行空中驅離任務,都會掛彈。如F-16戰機會掛AIM-120C中程空對空導彈,每次升空警戒監控解放軍戰機,會由成熟資深飛行員帶隊,避免“擦槍走火”。
三
美國近期在南海、臺海接連挑事,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第一,距離美國大選不到3個月了,特朗普政府選擇在此時對華搞軍事挑釁,肯定有提振選情的考慮;
第二,不容忽視的是,即便剝除選舉因素,南海和臺海依然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高度緊張。因為美國已經把中國視作戰略競爭對手,無論未來特朗普能否成功連任,美國在南海和臺海的所作所為都不會平息下來。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第三,攪動南海、臺海局勢有利于動員美國國內公眾,就涉華議題達成及鞏固共識。在美國歷史上,幾乎所有關鍵戰略選擇都要依托社會共識,而這不是簡單靠政治精英發幾次言、發表幾篇文章就能實現的,需要長時間、不停地從方方面面入手鼓動公眾。可以說,無論是南海、臺海,還是香港、新疆等議題的炒作,都有這方面的考量;
第四,在南海、臺海制造紛爭與沖突,有助于美國在相關區域形成新的聯盟,從而達到其重塑區域及全球秩序的目的。美國的表現,無疑是想讓區域內乃至區域外的國家和地區“選邊站”,這其實也是華盛頓在國際層面的動員。
那么,接下來,南海和臺海哪個區域更容易發生擦槍走火事件?
一個美國問題研究專家告訴刀哥,南海的概率顯然要大很多。
眾所周知,中方肯定不主動挑事,不搞“先發制人”。那么,美國要在哪里動手就變得格外關鍵。對美國而言,臺海并不涉及核心利益,但南海則關乎到所謂“航行自由”,這對身為海洋強國的美國來說尤為重要。
這對中國而言,勢必構成很大挑戰。為此,我們要做好以下準備:
第一,在國內在涉美議題上,形成更為堅固的共識和凝聚力;
第二,盡可能打開所有對美通話管道,并讓這些管道保持暢通。只有這樣,才能讓美國那些相對理性的公眾聽到中國的真正意圖,避免絕大多數美國人被極端反華政客的瘋狂言論扭曲對華看法。實際上,通話不僅能防止誤解,更關鍵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拖住甚至放慢美國社會反華共識的達成;
第三,堅持與周邊國家,尤其是美國的盟友保持溝通與聯系。像日本、韓國等國雖然是美國的盟國,但其與中國的利益聯系十分緊密,不可能輕易地完全倒向美國,采取徹底的對華敵視態度。
總之,應對美國接下來的對華挑釁,一方面我們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不隨美方起舞,另一方面也絕不容許美方胡來,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執筆:胡一刀&斬魄刀;來源:“補壹刀”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