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要不要與病毒共存”的爭論在互聯網上展開之后,一種奇怪的論調突然多了起來,這種論調就是:
“這是一個專業話題,非專業人士不要亂說話,應該聽專業人士的意見。”
國際問題不是專業問題嗎?經濟問題不是專業問題嗎?體育問題不是專業問題嗎?天氣和自然災害問題不是專業問題嗎?軍事和祖國統一問題不是專業問題嗎?那么,非專業的老百姓參與這些專業話題的合理性、正當性何在呢?第二, 這些問題都牽涉到了我的權益。既然涉及到了我的權益,我就有權發表意見。如何對待病毒(實際上是如何對待疫情),關系到我的健康與生命,我當然要關心,當然要發言,這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我們要警惕,那些以所謂“你不是專業人士所以不能發言”的理由禁止你講話的人,他們真正想要的是極少數精英對話語權的壟斷,而目的是以犧牲你的利益為代價,確保他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一切都源于某位醫生于7月29日凌晨發布的一條微博。“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我們曾經經過的還不是最艱難的,更艱難的事需要長期與病毒共存的智慧”。
抽象地來看,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因為要徹底消滅某種病毒,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人類可以和任何病毒共存,前提是病毒不能在人類內部制造疫情。但是,如果把這位醫生的這句話,放在中國采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政策,有些疫情形勢嚴峻的城市,不惜“焦土抗戰”(即全員檢測),把“疫情清零”作為抗疫勝利唯一指標的背景下來看,就會明白他所說的不是“與病毒共存”,而是“與疫情共存”了。正是因為成千上萬的“非專業人士”都讀出了這句話里所包含的“與疫情共存”的含義,所以這句話才引起了如此激烈的爭論,而那些為這位醫生辯護的人,無論怎樣費力洗地都說服不了公眾。如果把去年新冠病毒對武漢發動的突襲,視為抗擊疫情戰略防御階段的話,那么今年以來,在南京、揚州、張家界等城市進行的攻防戰,可以看作抗擊新冠疫情已經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在戰略相持階段放棄“清零”的目標,改取“與疫情共存”的政策,結果會是什么呢?一定是前功盡棄,甚至連去年武漢保衛戰的成果也一并喪失。此外,“與疫情共存”,意味著要放棄一部分國民的健康,乃至生命,以此來換取與歐美的“同態”。美國3億多人口,進入目前的狀態已經有63萬多人死于新冠疫情。中國的總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以上,按照如此比例,“與疫情共存”意味著放棄多少人的生命?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當時的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多次發表對日和平談話,愛國華僑陳嘉庚即在重慶召開的國民參政會上,提交了“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提案。最根本的問題還在于,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如毛主席所言,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執政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與疫情共存”違背了國家的性質和黨的宗旨,從政治上來說也絕不可行。最近,這樣一個論點迷惑了很多人,即中國如果繼續堅持目前的抗疫政策,勢必會成為世界的“孤島”,被別的國家所孤立,并且,“這樣獨善其身又能堅持多久呢?”打個比方,一個班上的同學,都得了肺結核,只有我沒事。于是有人就說了,你這樣獨善其身還能堅持多久?班上同學都要把你隔絕了,你還不趕緊想辦法傳染上肺結核?但這樣荒謬的邏輯之所以還能欺騙一些人,主要原因就在于八十年代以來,很多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被不知不覺地改變了。如我多次指出的那樣,當時,面對西方眼花繚亂的消費社會,精英階層產生了嚴重的失敗主義情緒,于是逐漸形成了這樣思維方式和敘事框架——中國VS世界。這個思維框架,把歐美日等西方國家視為“世界”,而中國不屬于“世界”,但中國的目標是“走向世界”,并最終被“世界”(即歐美日)所接納。這個思維框架經過幾十年的不斷重復、滲透,已經不知不覺中內化為不少人的潛意識,以至于連中國率先基本搞定疫情,而歐美日一直被疫情折磨得七葷八素也成了這些人自慚形穢的理由。其實,做班上的唯一健康人不是很好嗎?你不僅不會被孤立,還會成為同學們的主心骨和拯救者。在我看來,目前中國這種“獨善其身”的狀況持續下去,中國不僅不會成為“孤島”,反而會成為世界的中心。二戰期間,整個歐亞大陸及非洲都卷入戰火,只有北美被太平洋和大西洋保護,安然無恙。美國不僅沒有成為孤島,反而接納了歐亞大陸流出的財富和人才,迅速變成了世界的中心。所以,中國如果繼續“獨善其身”,即繼續成為新冠疫情風暴中唯一的安全港灣,假以時日,不僅不會成為孤島,反而會因為財富、人才的流入以及成為向全世界提供必需品的“世界工廠”而成為真正的世界中心,并且順勢成為21世紀世界和人類的引領者。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新號!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高度一萬五千米”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