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郭松民 | 談心錄(2021)第14號:余英時之死及其他
點擊:4185  作者:?郭松民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1-08-08 10:15:48

 

批判現實主義,應該成為當下電影創作的一個重要方向

 

?

 

昨天,有點為時過晚地看了曹保平執導的《追兇者也》。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批判現實主義電影,有很強的黑色幽默感,觀眾會發出笑聲,但這種笑聲是在淚水中浸泡過的,有點濕滯和沉重。

 

劉燁和張譯的表演,堪稱雙璧。張譯在這部影片中的表演遠勝于他在《懸崖之上》中的表演。

 

在這一代中年男演員中,張譯逐漸一騎絕塵,超越了其他人。

 

 

 

回到影片本身。

 

殺手和被殺的人,都是底層。

 

當社會保護運動缺位的時候,面對資本軋路機的擠壓,底層只能通過互害的方式來尋求出路——大石子擠壓小石子,較硬的石子擠壓較軟的石子。

 

其實,最悲催的人物,不是被誤殺的貓哥,而是張譯飾演的董小鳳,這位五星級殺手,自己替資本大佬賣命,自己的女人還要向大佬賣淫。

 

最后,當大結局來臨時,他被一槍擊中眉心,帶著所有的秘密離去,大佬安然無恙,以后還可以雇一個更高級的殺手,繼續殺他們想殺的人。

 

批判現實主義,應該成為當下電影創作的一個重要方向。

 

批判現實主義電影和主旋律電影不是矛盾的,而是互為表里。

 

?

 

東京奧運會快要結束了,大家對獎牌談的比較多。

 

似乎一夜之間,人人都在說現在的我們已不需要奧運金牌證明,但這是一句似是而非的話。

 

我們早就不需要奧運金牌證明了。

 

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兩彈一星的成功、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的建成,已經足以向全世界證明我們!

 

盡管中國在八十年代才重返奧運會,但此前也參加了很多國際比賽,道理都是一樣的。

 

所以,八十年代之前,我們的口號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反對錦標主義

 

 

 

把金牌看得無比重要,不惜祭出重獎,那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了。當時,許多人被西方眼花繚亂的消費社會震懾了,以至于喪失了自信。

 

我一直認為,把體育的目的從健身變成錦標,是體育的一種異化,試看金牌運動員,有幾個不是傷病在身?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才應該是體育的目的,這才是全人類愛好體育運動的人都應該遵循的普世價值。

 

?

 

前幾天,史學家余英時死了,死在了美國。

 

余英時1930年出生于一個國民黨官僚家庭,1949年隨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離開大陸,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九十年代之后,在內地忽然名聲大噪,被一些人尊為大師

 

我隨即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有人說我不留口德,可問題在于,這位余先生在世時,談及深受人民愛戴的毛澤東、周恩來等已故革命領袖時,從來不留口德,我在這里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

 

余先生生前,關于中國革命和新中國,說過很多話,寫過很多文章,但概括起來,無非兩點:

 

一是否認國民黨統治時代的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否認二戰結束后,美國憑借和蔣介石簽訂的《中美商約》,把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變成其獨占的殖民地,由此全盤否定了中國革命和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余英時胡說什么,

 

從建立現代國家這一方面說,毛澤東的業績不但沒有超越過孫中山,而且也比不上甘地、尼赫魯在印度獨立運動上的貢獻。

 

二是否定土地革命。有趣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余英時完全不像是一個學者了,什么分析、調查、統計數字,都沒有了,有的只是他老先生個人的記憶,諸如,

 

像階級斗爭那一套,我覺得跟我看到的情形完全不一樣,地主迫害農民之類的事情在官莊簡直沒有聽人說過。而且因為宗族的關系,農民有時還是你長輩,你不可能迫害他,你還得尊重他……”

 

簡直沒有聽人說過就否定了土地革命的正當性,余先生的研究范式也令人嘆為觀止。

 

 

 

概括來說,余先生對國民黨反動政權被人民革命推翻,對國民黨被趕出大陸始終不能接受,耿耿于懷,這口惡氣終歸咽不下去,長期的怨毒無法發泄,只好到學術里面去排泄,正如方方女士在文學里面發泄對土改的不滿一樣。

 

少年時,我讀過浩然同志創作的長篇小說《艷陽天》,里面有一位日夜盼望蔣委員長打回來的地主馬小辮,當時覺得這個人物恐怕是虛構的,未必真實。現在看來,馬小辮的形象不僅真實,而且大有人在,余先生不過是學術界的馬小辮罷了。

 

馬小辮死了,這對他來說,說不定是一種解脫(因為蔣介石一定會讓他失望),但中文互聯網上卻冒出一大批孝子賢孫,這倒是值得關注的現象——如果我們不夠警覺、不夠勇敢、不夠堅定,馬小辮說不定真的能夠借尸還魂!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