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摘要】“南海仲裁案”表面上是由菲律賓提請,實質上背后是由“山姆大叔”精心策劃,一些由日本右翼政客直接參與策劃組織,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政治鬧劇。
2016年7月12日下午,由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這一仲裁案表面上由菲律賓提請,實質上背后是由“山姆大叔”精心策劃,一些日本右翼政客直接參與策劃組織,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政治鬧劇。
1甚囂塵上的美“三大圖謀”
透過“南海仲裁案”,不難看出“幕后黑手”美國今后將繼續從戰略、戰役和戰術上推行其“三大圖謀”。
從總體戰略上看,下一步華盛頓即便更換新總統,也依然會強力貫徹“亞太再平衡”戰略或者類似遏制中國的戰略。多年來,美國奧巴馬政府除了在亞太地區積極推行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力圖削弱和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外,始終不斷地將其軍事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傾斜,加緊排兵布陣、調兵遣將。如今其海空軍60%的現代化、信息化兵力兵器已基本部署到亞太前沿區域。近年來,美國更把南海上升為所謂的美國“最高國家利益”,從原先的中立立場和不持立場,急轉為“明確支持”南海周邊某些國家。
例如,菲律賓、越南等國,與中國展開明火執仗般的較量。這次“南海仲裁案”的裁決,表面上看是法律層面的博弈結果,事實上是美國及其伙伴又找到了一種進一步攪局的借口和理由。今后,美國必將更加積極地聯手該地區“愿意鬧事”的盟友和伙伴,一是更加積極聯手日本,挑釁東海的局勢;二是加緊聯合日韓,形成美日韓三國同盟,形成對東北亞地區威懾;三是連續不斷地向南海地區發起大規模的“沖擊”,最終完全達成“亞太再平衡”的戰略目的。不僅太平洋東部,美國希望西太平洋也都在其掌控和管轄之下,整個太平洋都成為美國的勢力范圍,使美國在該區域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從戰役思想上講,這些年美國也表述得非常直白,就是美國要真正扳回南海這片海域,以期由其最終全面掌控。201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越南出席東盟論壇時首次打出“南海航行自由”旗號,自此美國開始正式介入南海問題;同年9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與東盟10國領導人舉行峰會后發表聯合聲明,再次強調所謂“海上安全”“自由航行”的重要性。美國媒體聲稱,奧巴馬向中國發出強硬信息,要求保證美國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的航行自由。
此后,美國幾乎每談及南海問題時,都以保證南海“航行自由”和“飛越自由”作為其行為準則和最終目的所在。實際上,當美國認為某國宣布的海洋政策主張違背了它們的“航行自由”原則時,即派出軍艦或飛機進行試探性航行或飛越,以確認自己主張的航行自由權沒有受到影響。
其中包括以行使所謂的“無害通過權”為名,出動艦艇強行進入他國12海里領海;以行使所謂的“航行和飛越自由權”為名,出動艦機強行進入他國專屬經濟區;以行使所謂的“公海自由、過境通行和無害通過權”為名,出動艦機強行進入他國視為內水的群島水域。
從戰術上分析,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美國開始撕下虛偽的“公正”面紗,摒棄“不持立場”的態度,直接由幕后跳到前臺,赤裸裸地派兵介入南海地區事務,逐步增加各種先進的航空母艦、水面戰艦、核潛艇及戰斗機、轟炸機等規模與數量,企圖以更為強勢的兵力兵器,對我南海軍事態勢、海空力量實施震懾與威脅。
近期,美國海軍雙航母編隊巡弋南海海域已日益趨向“常態化”,而且揚言要將航母編隊增加到3艘甚至更多。當然,華盛頓十分清楚也很焦慮:這次“南海仲裁案”帶來的威懾和影響,并沒有能拿下南海這個中國周邊海域最為關鍵的“橋頭堡”和前進基地。
為此,下一步美國將在極大程度上為了維護所謂的“南海周邊國家的海洋權益”,為了繼續維持“航行自由”和“飛越自由”,很有可能采取更高調的威懾態勢,實施更大規模的挑釁行動。與此同時,有可能更廣泛地糾結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及菲律賓、越南等多個國家聯合巡邏南海相關海域,甚至加大直接派出各種艦艇和飛機進入我相關島礁領海、毗連區,以及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海域和空中的力度。
2居心叵測的日“三大圖謀”
“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出爐前后,日本政府及許多機構的官員和人士一刻也沒閑著。除了曾經擔任日本外務省次官的柳井俊二上躥下跳,日本更為關注的是其當前及今后急欲達成的多項企圖。
第一,日本下一步最大的戰略目的就是牽制中國力量發展、遏制中國海上能力提升。為此,日本必將更加堅定支持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充分利用修憲勢力在參議院已取得2/3以上席位的優勢,加緊修改和平憲法,擴大自衛隊的活動范圍,以配合或協助美國在東亞前沿,乃至西太地區,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同時積極主動爭當南海、東海等相關地區或海域的“副警長”,以逐步掌控上述地區或海域的部分主導權和話語權。
第二,確保對東海及釣魚島的掌控,全面維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成為日本今后關注的重點。日美之間雖訂立有《日美安保條約》,且2013財年增加附加條款,明確規定美國對日防衛義務適用于釣魚島,但日本對于戰時美國可能提供的保護力,以及自己實力和軍力與中國相比每況愈下的情況極為擔心。
鑒此,日先后采用多種手段,包括挑唆周邊國家與我關系,加大參與南海演習頻度和兵力,甚至今后有可能參加聯合巡邏,以圖將“禍水”引向南海,降低其在東海及釣魚島方向的壓力。
由于日本是島國,各種戰略資源極其匱乏,大部分能源依賴進口,其中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絕大多數要經過南海航線運抵國內,因此,日本視南海航線為其“生命線”。隨著“安倍經濟學”失敗所帶來的經濟停滯、下行壓力加大,日本將更加關注南海航線安全。
第三,日本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戰術圖謀,即日本自民黨有關東海資源開發的委員會現已基本決定,將要求政府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向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提起仲裁程序,以迫使中國停止在東海進行油氣田開發。日本有關部門和機構意圖提起“東海仲裁案”,以配合南海周邊國家,使中國在多個海域島礁劃界和海域爭端等方面首尾難顧,無法應對。
3美日或圖謀“租用”太平島
“南海仲裁案”裁決公布一周后的7月19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針對裁決結果,召開了首次“國安”高層會議。在會上,蔡并沒有嚴詞批駁臨時仲裁庭將太平島判為“礁”的荒謬做法,也沒有研討可能帶來的危害,而是匆忙作出五項決定,包括捍衛漁權、多邊協商、科學合作、讓太平島成為人道救援中心及運補基地,以及培養海洋法研究人才。
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天然島嶼,該島距中國臺灣島約1600千米,距中國海南島約1000千米,島上有淡水,建有機場、碼頭,以及醫院等。自古以來,太平島就屬于中國,二戰前曾先后遭日法霸占,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林遵奉命率艦收回太平島,回歸中國,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接管。
在蔡英文主持制定的決定中,有一項并不引人關注但卻暗藏玄機之處,即所謂的“人道救援中心與運補基地”。其實,蔡英文等人的內心還有一個如意算盤:美國軍隊和日本自衛隊若以太平島為運補基地,就等同于將部分軍隊駐扎在島上,屆時菲律賓、越南等國看到島上有美日軍隊,自然不敢“找麻煩”,這樣太平島的安全就有了保障。
當然,從骨子里講,蔡英文是想借此進一步拉攏美日兩國,與中國臺灣地區組成“戰略同盟”,以圖依仗美日兩國實力和軍力,來共同對抗大陸,并最終達成脫離中國大陸的目的。
其實,早在“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前,上臺不久的民進黨當局就曾放出風聲:欲將太平島變為南海中的“物資運補基地”,而且要向國際開放。“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后,蔡英文則別有用心地將“物資”兩字拿掉,僅保留“運補基地”,此舉再度彰顯了她的險惡陰謀:今后向南海域外國家開放“運補”項目,不再僅限于各類物資(包括軍用物資與非軍用物資,當時主要設想是運補美軍所需要的保障裝備和后勤設施的器材、零配件、食品、藥品,以及武器、彈藥,甚至導彈、尖端雷達等),而且是軍事人員的運補中心。
蔡英文所謂的“向國際開放”,自然不可能供所有國家“租用”,說穿了基本上只供美國一家使用。設想如果美軍表態要“租用”的話,除了日本自衛隊敢來“湊熱鬧”,其他國家肯定不敢與美日爭搶。在“租用”的幌子之下,蔡英文美其名曰“開放給國際各國使用”還包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禍心:如果大陸也到太平島進行運補的話,就等于承認“國與國”的關系。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加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的多位中美學者7月6日表示,中美兩國智庫就南海問題展開對話有助于明晰彼此的政策立場和關切,找到管控分歧的有效解決方案,將潛在危機和風險降到最低。
更為陰毒的是,蔡英文極力倡導臺灣“參加多邊的對話”,即參與所謂的“多邊爭端處理機制”。由此一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各國外長及外長代表于2002年11月4日在金邊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便將失去存在的必要。因為《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內涵與主旨就是強調南海聲索國的雙方基于友好的態度來進行友好協商,最終和平解決爭端,那些“域外國家”及“非聲索國”不要或沒必要介入。
事實上,“多邊爭端處理機制”就是美國一手炮制出來的。美國鑒于自己既非南海“域內國家”,也非南海“聲索國”,根本沒有理由、也沒資格參與《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因此想方設法搞了一個“多邊爭端處理機制”。這樣,美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具備介入的資格,同時又可對中國在南海事務的話語權進行打壓,真正達到攪局的效果,使得南海問題愈加復雜化、日益國際化。美日等國的種種算計,實在太過荒謬、太過險惡,到頭來必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作者:李 杰
中國三略研究院海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