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王紹光: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政體:從被質疑,到引起西方恐懼
點擊:  作者:王紹光    來源: 觀察者網  發布時間:2018-01-13 11:29:51

 

      20171230日,觀察者網在上海長寧舉辦“2018,中國與世界新時代的樣子年度論壇。會上,眾位學者、專家圍繞大國關系大國政治大國思想三個議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和討論。王紹光教授為大國政治部分主講人,本文為其演講內容。文章已經教授本人修訂。

王紹光: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

我今天不講大國政治,講講世界政治大勢,這里所謂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所描述的那種顯然不能在一個固定的時點上展示出來,而是要放在歷史比較的視野中考察。中國有句老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充滿洞見。回望過去三十年,不由人不發出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感慨。

時光倒轉到30年前的1987年,美國總統里根到柏林做了一次重要的講演。當時,西方媒體并沒有給予這次講演太多關注;但是,事后卻賦予它很大的歷史意義。在柏林講演中,里根呼吁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喬夫“Tear this wall down”——“把這面墻 (柏林墻) 拆掉。后來,這面墻的確被推倒了。里根的這篇講演現在它已經被當作歷史上最偉大的講演之一。但在那個時候,里根還沒有那么有自信,西方主流輿論也沒那么自信。否則,當時怎么會不大肆鼓噪呢?

里根發表柏林墻演講(圖/Politico

兩年后的1989年,日裔美國人福山發表了其最負盛名的文章——《歷史的終結?》。大家要注意,當時發表這篇文章時,標題后面是帶有問號的。雖然文章的內容寫得言之鑿鑿,但它的標題卻顯示出作者未必那么肯定,所以才帶著問號。同樣值得注意的是,1992年,福山把他的這篇文章和其他東西拼在一起,出了一本書,標題也是《歷史的終結》。此時就把問號拿掉了,這表明作者以及許多與他持同樣立場的人認為歷史確實終結了:世界上只剩下一種可行的政體了,即自由民主的西式政體。

那時,蘇聯剛剛于1991年解體了,歷史好像真的要終結了。就在蘇聯宣布解體之后,我去了一趟莫斯科,當時是隨耶魯大學政治學系的同事們一起去的,目的是教俄羅斯人怎么搞民主。但到那兒看過之后,我受到極大的震撼。回到美國,我于199225日在紐約的《世界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用的是一本蘇聯小說書名《你到底要什么?》,副標題是中國模式,還是蘇聯模式我覺得中國絕對不能走蘇聯的那條路,這也是我當時思考國家能力問題的時代背景。

在《世界日報》上發表《你到底要什么?》

也是在那前后,福山的老師塞繆爾·亨廷頓出版了一本書,叫《第三波——二十世紀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他認為,從更長的歷史時段來看,當時世界正在經歷的是民主的第三波;這一波民主浪潮從1974年開始掀起,到九十年代初達到了高潮,這是當時的歷史大背景。那時,西方主流思潮以及第三世界受西方主流思潮影響的學者都認為,西式的自由民主政體是人類唯一的選擇,這個轉折是世界大潮、歷史大勢,無法逆轉。

全球性世界性歷史性是那時不少人的口頭禪,他們自信滿滿、言之鑿鑿,仿佛已站在了歷史的領獎臺上。現在恐怕很少有人還記得一位研究中國的學者白魯恂(Lucian Pye)在1989年正好擔任美國政治學會會長。他那一年的例行會長講演題目是威權主義的危機The Crisis of authoritarianism),他斷言,威權主義的危機是全球性的,當時蘇聯還沒有解體,而中國是他反反復復提到的例子。

白魯恂資料圖

再往后1991年,福山就開始講,自由民主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1994年,拉里·戴蒙德 (Larry Diamond)宣稱,人類正在經歷的是全球民主化浪潮的第三波。2003年,小布什開始打伊拉克的時候,把伊拉克戰爭說成是全球民主革命的最前沿The war in Iraq was the latest front in the "global democratic revolution.)。

簡而言之,在世紀之交那些年,西方主流的看法是,一波波的民主浪潮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了,最后必將席卷全球,中國也是在劫難逃。

那么,這些預言實現了嗎?現在看來是落空了。正如《孟子》所說:其進銳者,其退速。測度世界大勢的變化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也許可以用一個風向標人物的例子說明,這個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拉里·戴蒙德。

之所以選擇此人作為風向標,是因為過去三十年,在世界范圍宣揚西式民主方面,他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標桿。他不僅是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也是美國國務院和美國開發署的顧問;最重要的是,從美國政府資助的民主基金會于1990年創立機關刊物《民主研究》伊始,他就擔任創刊編輯,至今仍然負責其編務。

在過去30年里,研究民主的人不計其數,但在這些人中,發表相關文章數量最多的,恐怕沒有一個人比得過他。他研究的質量未必最佳,但發表數量首屈一指。他不僅出版物多過別人,而且在全球范圍到處訪問,是自由民主的首席推銷員,是中國兩岸三地的常客。如果把他稱之為民主先生,恐怕并不為過。讓我們來看看民主先生的變化軌跡。

民主先生拉里·戴蒙德(圖/Maydaysur

1990年到1999年,民主先生可謂意氣風發。看看他這段時間文章的標題和內容,就大致可以感受到了。

1990年,他發表題為民主的三個悖論一文,斷言當今世界盡在民主革命掌控之中

·1994年,他發表題為邁向民主鞏固一文,樂觀地認為全球民主化已勢不可擋,絕大多數國家已經或正在變成民主國家,其余國家轉向民主不過是個時間問題,剩下的任務只是一步步把新興民主鞏固起來。

·同樣在1994年,他另一篇論文題為全球大勢:建立民主的世界秩序,好像西式民主的一統天下已指日可待。

·1996年,他發表一篇論文,第三波的民主浪潮是否已經結束?雖然標題帶有問號,但他的回答斬金截鐵:沒有。相反他斷定:在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的某一時刻,世界將迎來第四波民主化浪潮,很可能成為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福音,遠比我們在冷戰結束時看到的更深刻、更持久

但是進入新世紀后,形勢的變化卻使他的底氣泄掉了不少,反倒沒有前十年那么足了。此后,他發表的文章在標題后面經常出現了問號。看來,文章標題有沒有問號大有講究。信心十足時,文章標題不會加問號;心中沒底時,哪怕自己有傾向性的答案,文章標題很可能出現問號。

2000年到2010年,民主先生變得有點遲疑躊躇。

·2000年,他的一篇文章題為巴基斯坦開啟了未來的逆流嗎?在文中,他承認:雖然轉向民主的國家數量不少,但全球民主的前景并沒有那么燦爛

·2003年,他有篇文章標題很醒目,但卻帶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普世民主?他在文中自問自答:是否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全都會變成民主?我的回答是謹慎樂觀。很明顯,樂觀反映了其主觀愿望;謹慎則來自客觀分析。其實,民主之光是否會點亮全球,是這位民主先生那幾年四處講演的主題。

他曾于2006年到我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學作過一次講演,主題也是民主可不可能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包括中國。但到二十一世紀初,已經很清楚,第三世界出現的很多所謂民主國家,徒有西式民主的形式(諸如多黨制、競爭性選舉、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哪怕再熱心推廣民主,在這位民主先生看來,那些民主國家怎么看都不太順眼。因此,他以前那種盲目自信開始大打折扣。

·2007年,他發表《中東歐開倒車了嗎?》。

·2008年,他發表《民主倒退:掠奪性國家的再度崛起》。問號沒有了,但確定的不再是世界范圍的民主大潮,而是出現了民主先生不希望看到的現象。

·2010年,他發表《為什么阿拉伯世界沒有民主?》。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年后,阿拉伯之春如約而至;但西方國家很快發現,其結果非其所愿。

當地時間2016114日,突尼斯突尼斯城,突尼斯民眾走上街頭慶祝阿拉伯之春五周年。(圖/東方IC

2011年到2017年,民主先生已經變得失望沮喪。

·2011年,他發表《阿拉伯之春以后的民主:第四波、還是錯誤的開端?》對剛剛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充滿期望,但又害怕它演變成西方的夢魘。

·20121月,突尼斯、埃及、也門、利比亞的風波使他莫名其妙地重拾信心,發表《正在到來的大潮》一文,居然預言如果下十年全球民主前景會出現一個大的飛躍的話,它最可能發生的地區應該是東亞。當然,這里的如果是個巨大的假設,僅僅反映了他心底的愿望,恐怕自己也未必真信。

·2013年,他意識到阿拉伯之春已無疾而終,發表《第三波的起伏》。

·2014年,一篇文章用標題說出了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民主衰退日益惡化

·2015年,另一篇文章的標題顯示出他的無可奈何:直面民主衰退。在這篇文章中,他坦陳:民主衰退最讓人擔心的層面也許是,西方(包括美國)自身民主的功效、能量、自信都在不斷下滑

此后,作為美國政府宣揚民主部門機關刊物的主要筆桿子,他變得非常沮喪,其出版物的標題就是證明:

·2016年的一篇論文標題墜落中的民主:華盛頓如何能逆轉潮流?;同一年,他編輯的一本書題為威權主義走向全球:民主面臨的挑戰

·2017年,也許是因為失望越來越深,民主先生幾乎沒有什么出版物,與以前那個意氣風發的他形成強烈的對比。他在這一年發表唯一文章題為自由民主是否存在危機?意味深長的問號再次出現,但現在問的不是民主來了沒有,而是民主碰到了多大麻煩。

民主先生從意氣風發到遲疑躊躇,再到失望沮喪,這個風向標人物的轉變,從一個小小的側面向我們展示了世界政治大勢的變化。

民主先生資料圖(圖/YouTube

如果把聚焦點從民主先生一人移至西方輿論的總體取向,世界政治大勢的變化軌跡同樣清晰可見。

二十世紀最后十年,當第三波民主化達到頂峰時,西方輿論對社會主義陣營的潰敗彈冠相慶,對民主浪潮席卷全球的前景滿懷信心,但這種亢奮持續時間并不長。

進入新世紀以后,哪怕從西方主流思潮的視角來看,所謂第三波民主化似乎已如明日黃花,呈現出頹勢。盡管作為一種政權形式,民主已成為近百個國家主導游戲,但是,有一批國家遭遇民主的崩潰倒退,多數轉型國家則陷入所謂不明不白區域:那里的民主表面的虛假的有缺陷的偏頗的不完整的不自由的無恥的仿造的低強度的

到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西方輿論對第三世界的民主化前景已深感憂慮。例如,耶魯大學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了一本書,題為頹敗的民主Democracy in Retreat),作者是美國外交協會的資深研究員。在他看來,全世界的民主都出現了問題,第三世界尤為嚴重。《經濟學人》20143月推出一個專輯:民主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引起了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以推動全球民主化為己任的美國《民主研究》于2015年推出了一組七篇特邀文章,總標題就是民主是否退潮了?雖然,其中仍有個別人認為民主還沒有退潮,但主流看法已經承認,民主在第三世界國家已經退潮了。2016年,《金融時報》的外交事務主筆發表了全球性的民主退潮,他認為,第三世界民主潮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

很快,西方輿論發現,不僅第三世界的民主出了問題,中東歐那些前社會主義國家,也是問題重重。烏克蘭就不用說了,雖然經歷了這場革命、那場革命,這是一個典型的失敗國家:經過近30年的所謂轉型,烏克蘭現在的人均GDP還沒有回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的水平。其它那些所謂新歐洲國家,西方輿論發現越來越讓他們操心。早先的例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下面僅僅展示過去一年多西方主流媒體幾份報道的標題:

·201639日《紐約時報》發表《歐洲的不自由民主》(Europe's Illiberal Democracies),把匈牙利等國打入另冊。

·20173月,歐洲巴爾干政策顧問團發表報告《西巴爾干地區的民主危機:威權主義與歐盟的維穩政體》(The Crisis of Democracy in the Western Balkans: Authoritarianism and EU Stabilitocracy),把前南斯拉夫地區各國與阿爾巴尼亞打入另冊。

·20171023日,《紐約時報》發表《捷克是否開始與西方作對?》(Is the Czech Republic Turning on the West?)。

·20171220日,《紐約時報》發表《波蘭撼動法院:批評者看到民主的退步》(Poland Overhauls Courts, and Critics See Retreat From Democracy)。于1991年成立的維謝格拉德集團四國(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本來被當作民主轉型的樣板,現在卻成了西方輿論口誅筆伐的對象。

·20171217日,《歐洲新聞》發表《羅馬尼亞的民主面臨1990年以來最嚴重的危險》(Democracy in Romania facing its ‘gravest danger since 1990’)。

相關報道截圖

中東歐這些新歐洲國家在難民危機處理方式等問題上與老歐洲漸行漸遠,使得歐美那些所謂老牌民主國家對它們越來越看不順眼。土耳其不屬于中東歐,但在西方輿論看來,它同樣棘手,認為埃爾多安治下的土耳其已根本不符合民主的標準。

如果說西方輿論過去擔心的主要還是民主在第三世界、轉型國家根基不牢的話,那么,最近幾年,它逐漸意識到,更大的麻煩是歐美國家自身:民主的危機已經蔓延到他們本土。英國脫歐公投、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傳統政黨衰落、極端政黨崛起、民粹主義泛濫、投票率下降不過是民主危機的表征,該危機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以競爭性選舉為標志的代議制民主本身就是不民主的,難以取信于民。

世界上最大的公關咨詢服務公司--愛德曼國際公關公司,每年做一次全球性的信任調查,包括四個方面的信任,即對政府、工商界、媒體與非政府組織的信任。《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 2017》警告,西方國家現已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西方國家的民眾對自己國家的這四類些機構,尤其是政府,非常不信任。雖然出于種種原因西方主流媒體沒有給予這個警告太多關注,但它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警覺。

作為對比,該報告同時顯示,就對政府的信任度而言,中國高居第一。實際上,如果我們檢閱一下過去幾年的《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中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幾乎一直是全球最高的。西方輿論總是喜歡拿所謂合法性正當性做文章,仿佛只有西方國家才享有合法性正當性,而中國政治體制不具有合法性正當性。其實,真正遭遇合法性正當性危機的正是西方國家自己。20171215日特朗普的前顧問班農到東京,希望鼓動一個全球的民粹主義聯盟對抗中國。如果從全球民意來看的話,這無異于癡人說夢,根本沒有這種可能性。如果任何人聽從他的建議,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白宮前首席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圖/東方IC

民主世界出了問題,不僅西方主流輿論開始關注,西方主流學者們也開始自我懷疑。201710月份,將近50位研究民主理論的重要學者聚集耶魯大學,他們討論的題目叫做民主是如何崩盤的How Do Democracies Fall Apart ),副標題是它有可能發生在美國嗎”(And Could It Happen Here?)?。幾乎所有的與會者都認為,西方也罷,美國也罷,民主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正在走向潰敗,包括社會層面、文化層面、經濟層面,更不要提政治層面了。有與會者甚至得出結論:如果目前這種趨勢再持續2030年,民主就完蛋了

這當然并不是單指美國民主要完蛋了,而是指代議制民主這種政體作為人類的理想將面臨破滅的危險。兩本于2016年出版的書用書名表達出這種深度的幻滅感。一本叫做反對選舉Against election),該書作者中認為,實現民主最好的方式不是以競爭性選舉為標志的代議制,而是還有其它方式,包括我一本新書討論的抽簽方式(見王紹光《抽簽與民主共和:從雅典到威尼斯》,中信出版社即將出版)。另一本干脆就叫反對民主Against democracy),認為民主是不值得追求的。

總而言之,說到世界政治大勢,不僅從我們中國人的觀點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從西方人的角度看,它在過去30年也發生了180度的逆轉。更為關鍵的是,這個未來的變化方向,具體說就是下一代人會作出什么樣的選擇。有幾位美國學者在2016-2017年接連發表兩篇文章研究這個問題,分別題為分崩離析的危險The Danger of Deconsolidation)和分崩離析的跡象The Signs of Deconsolidation)。他們使用的是西方學界用得最多的一個數據庫——世界價值觀調查。通過數據分析,這些學者發現,西方青年一代對所謂自由民主的信念急劇下降,體現在下面兩張圖中。

左邊這張圖問的問題是生活在一個民主的國家是否至關重要?,結果顯示出生在30年代的人認為很重要,但是出生在80年代的人覺得不太重要。右面這張圖問的問題是用民主方式治國是不是糟糕或者很糟糕?我們看到,相對而言,16-24歲這個年齡段有較高比例的人認為,民主治國是一種糟糕的治國方式。這項研究讓西方一些人更為擔心,因為它直接關系到西式民主的未來:如果西方國家的年輕人失去了對西式民主的信念,西式民主怎么可能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效仿的榜樣呢?那些曾一度鼓吹歷史終結的人現在看到的不是歷史的終結,而是歷史的嘲諷。

從世界政治大勢的角度看中國,中國崛起勢不可擋。回望過去三十年,簡直恍若隔世。誰還記得,在1989年到2000年前后,當時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都有不少人認為中國即將崩潰。今天恐怕很少人知道,有位流落海外的著名持不同政見者曾在1989-1990年間多次預測,中共三個月內必定垮臺。他當時言之鑿鑿,并聲稱國內很多內線都是這樣告訴他的。正是在這種大氛圍中,出現章家敦那本名噪一時的《中國即將崩潰》,引得臺灣的李登輝之流連聲叫好。

章家敦及其著作《中國即將崩潰》

崩潰論流行了十余年后,中國不僅巋然不動,而且發展越來越迅速。進入新世紀,西方對中國政局的判斷開始慢慢發生變化。比如在哥倫比亞大學的黎安友教授,這是一位希望看到中國政治體制垮臺的人,但他的一個學生給他看到很多來自中國實地調查數據,使他意識到中國體制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脆弱。所以他在2003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承認中國的政治體制是一種韌性很強的體制(他稱之為有韌性的威權主義)。

此后,越來越多的西方觀察家認識到,中國未必會按照他們的意愿發生變化,他們習以為常的理論模式未必適用于中國。尤其到了過去兩三年,我們看到不少西方學者開始自我懷疑,開始懷疑他們曾深信不疑的現代化理論。西方的現代化理論假設,一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出現西式民主化。但中國的發展令他們大失所望。

2017125日,美國的民主基金會發布了一份長達150多頁的報告,專門講中國與俄羅斯的所謂銳力sharp power),即影響別國輿論的能力。本來美國對自己的軟實力很自信,從不掩飾要影響別國輿論的企圖;現在也輪到它處于擔驚受怕的地位了。本來這篇報告針對的是俄羅斯和中國兩國,但《經濟學人》則在有關銳力的專輯中把攻擊的矛頭集中到中國身上,有點槍打出頭鳥的意思。

《經濟學人》銳力一期封面

20171212日,《華爾街日報》刊登的一篇文章直截了當地指出,西方人你們不要再欺騙自己了,中國絕不會變得像我們一樣

20171217日,美國政府公布了最新的戰略評估報告,首次把中國定位為戰略對手。對美國這樣定位自己,中國一方面當然要有所警惕;但另一方面,不妨把這種定位看作一種褒獎,因為它告訴我們,美國人開始否定了他們頭腦中一個根深蒂固的假設:美國或西方有能力把中國重塑為一個像它們那樣的所謂民主國家。現在,他們終于認識到,這個判斷是徹頭徹尾的自欺欺人。 這才是美國本次戰略評估報告調門大變的深層次原因。

不管在我們聽來,西方使用的語言多么不順耳,但最近接踵而來的信息告訴我們,西方對世界政治大勢的判斷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前咄咄逼人的西式民主似乎轉而退居守勢,中國政治體制的吸引力、影響力已引起了西方不少人的巨大恐懼。

在中文里面,銳力其實是個好詞,我們不妨接過來用。中國現在已銳力初露,正處于一個臨界點上,不僅經濟實力已大大增強,到達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臨界點,中國民眾(尤其是九零后)對走中國道路、對中國體制的自信心也不斷增強;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國道路的國際吸引力、影響力不斷增強。換句話說,中國的已形成。當然,盡管勢必在我,也應該多借勢、少使力。穩步跨過這個臨界點,中國將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