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剛進入到2018年,我隱隱嗅到了一股危險的味道,各種“違約”不期而至。
比如,大連機床集團又雙叒叕違約了。
1月8日,大連機床集團發布公告稱,其2016年度第一期中票“16大機床MTN001”應于2018年1月14日(遇節假日順延到2018年1月15日)兌付利息,由于公司已經于2017年11月10日被大連市中院依法裁定進入重整程序,“16大機床MTN001”利息償付存在不確定性。
現在距離付息日還有一周的時間,大連機床的一紙公告其實就是告訴投資者,現在企業重整,我還是沒錢啊,違約肯定是板上釘釘,但措辭依然是“不確定性”。這已經是大連機床第N次違約了,實際上在2017年初的時候,大連機床就已經沒有可擔保的資產了。
還記得2016年初的那一波違約潮么,那是一個信仰崩塌的故事。東北特鋼的違約,套路基本上是一樣的,先無法按期付息,然后本金違約。投資者們都驚著了:國企還會違約?國開行承銷的債券還會違約?
后來的中煤華昱能源的債權違約則告訴我們,地方國企那都不是事,央企的子公司違約起來,誰也攔不住。
舊的一波剛過去,新的一波就來了。
01
新一輪的違約潮,就問你怕不怕
這股違約潮的苗頭在2017年就已經開始了。
整個2017年的債務違約情況,在數字上看,好于2016年,違約的產品不到去年的一半,但也不過是違約的不再僅限于債券,我們手里的理財產品也不安穩了。
雖然說起來有些心疼,我忍痛給大家盤點幾個比較轟動的案例:
① 2017年8月,利得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利得資本-綠地山水城1號和2號資管計劃終止,不過投資人并未如愿拿到本息。而在此之前的6月22日,利得資本-綠地山水城3號資管計劃已經提前終止,該資管計劃募資1220萬元,存續期兩年,由于本溪綠地違約,該資管計劃只能提前終止,僅收回了46萬元的借貸利息。
② 一位招商銀行私行客戶爆料,其在招商銀行北京分行首體支行的客戶經理介紹下,于2013年投資的理財產品,在2017年9月份遭遇違約。據稱資金將投向3個聯想集團提供擔保的項目,預計年化收益率為11%-13%。合同顯示,其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對應標的為規模10億元的弘毅一期(深圳)夾層投資中心(有限合伙)。
從招行客戶經理處獲悉,由于弘毅一期的部分投資項目出現虧損,在延期一年后依舊無法退出。2017年9月正式違約后,該資管計劃依舊無法退出,且被告知,該投資者的2000萬元投資款,或僅能收回本金,“收益甚微”。而按照此前約定的11%年化收益率,投資者的收益應接近千萬。
招商銀行回應稱,"弘毅一期"資管計劃不存在違約情況,已經就產品的投資風險進行了充分揭示,所有投資者對此亦進行了書面確認。
③ 郵儲銀行日前元旦晚間公告了已經坑了一大批金融機構的“僑興債”的違約情況。郵儲銀行于2014年10月分四筆投資了由惠州僑興集團下屬公司作為融資方、上海國際信托作為受托人的單一資金信托計劃,金額共22億元,投資期限均為3年,由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出具擔保函。
然而,該信托計劃已于2017年10月到期,僑興集團違約。上海信托已向僑興集團及廣發銀行提起民事訴訟,追訴信托貸款的全部本金及逾期利息,郵儲銀行自己也被北京證監局罰了款。
④ 最近的陸金所理財產品違約轟動一時,我也在《1.4億或血本無歸!你以為投一百萬買的高大上理財產品,沒想到是借錢給“酒精廠”》中給大家介紹過了。這筆違約過后,又有媒體報道“中海信托—匯譽2016-93龍力生物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也發生實質違約,涉及金額近2億元。從而國盛證券也發布風險提示提請投資者注意,其旗下一個資管計劃投資的標的,正是一款用于龍力生物的補充流動資金的信托計劃。
而除了這些違約事件,還有一顆早就埋好的雷炸了。在遭遇扒皮貼后揚言要人肉質疑者信息的張小雷也終于熬不住了,向警方自首,其身后的錢寶網帝國崩盤。雖然這不算是正規產品違約,但是其對投資者的傷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02
違約特征梳理
其實,違約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出現違約也是正常現象,但是違約事件造成的影響卻并不是我們想見到的。對于投資者而言,損失的都是真金白銀,而我也試圖在這些案例中找找共同點。
▌① 時間
違約產品的成立時間基本上在2013年、2014年左右。根據2014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那兩年的金融機構資管業務,形勢一片大好,除了銀行理財的增長率接近50%,券商理財的兩項業務的增長率均超過50%。
而2014年,也恰逢債券市場發行增長迅猛,呈現罕見的“牛市”格局,各種債券產品表現良好,而各類理財產品也大部分投向了債券市場。
好歸好,但是一般理財產品都有一個時間,而到了現在,達到產品到期贖回的高峰期,欠的債總歸要還的,該來的清算還是要清算的,誰能拿出錢來,誰拿不出來,就一目了然了。
投資這們要擦亮眼睛,自己手里有沒有在這個時間段成立的理財產品、資管計劃,要時刻關注一下產品披露出來的相關信息,注意風險。
▌② 地點
其實這一點我特別不想說,但是東北確實是違約的高發地帶。
從連續八次違約的“違約王”東北特鋼開始,就是一個多米諾一樣,一個接一個。本溪綠地、丹東港、大連機床,一個接一個,金額也越來越高。從2016年的違約情況來看,違約主要高發“去產能”的重點行業,鋼鐵、煤炭等,現在違約的行業蔓延至港口、房地產。
東北近幾年的GDP一直下行,遼寧的負增長更是讓人跌破眼鏡。雖然其負增長有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前幾年GDP造假被揭穿而導致的,但是其實際GDP也是令人堪憂,那么企業情況也可想而知。
再加上目前的各種風波來看,“投資不過山海關”倒成了前人累積的教訓。
▌③ 底層資產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擦亮眼睛。眼花繚亂的理財產品,經過層層包裝,拿到市面上售賣,一不留神就掉入了陷阱。
就比如當年的招財寶上賣的產品,大家總以為馬云爸爸賣的東西肯定不會坑,你看余額寶還是幾年如一日的穩定,但是就是這么一個認為“不坑”的產品,坑了多少金融機構又坑了多少投資者。實際上扒開面子看里子,就是上面提到的郵儲銀行公告的”僑興債“,還不是說還不了就還不了。
再華美的包裝也掩蓋不了“爛標的”的事實。
在比如陸金所上售賣的理財,最終產品投向龍力生物,而對于龍力生物的違約情況,深交所都下發了關注函,但是龍力生物表示:對總體債務情況尚不清楚。
對自己的負債情況不清楚,卻放心大膽地向各個金融機構借款負債,這心得多大!就問你,這樣的公司你怕不怕。
而實際上,基本上企業只要一次違約,其他的雷就是連環的,問題平臺和爛標的,盡早遠離或者退出,收益保得住保不住另說,起碼本金要回來。
其實國家每年都在喊,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而近兩年防范金融風險已經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去杠桿轟轟烈烈,包括企業杠桿、居民杠桿,那么實際上,以后這種類似的違約情況,只會多不會少,尤其是最近的大資管新規,討論最多的就是取消剛性兌付,那么以后的形勢也只會更嚴峻。
對于投資者而言,其實有一些還是老問題,相信理財經理的口頭約定,被高息誘惑進而沖動投資,但是違約潮來臨,11%等于0%。
來,我再講一個比鬼故事還可怕的故事:一個投資者加杠桿買了爛企業加杠桿而產生的所謂“高息理財”。
來源:大貓財經(微信ID:caimao_shuangquan)
作者:貓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