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帶頭下,超過20個國家26日和27日集體對俄羅斯下“逐客令”,驅逐超過100名俄外交官,以就俄前特工在英“中毒”事件支持英方立場。
這些國家大多為歐盟國家或北約組織成員。
規模最大的集體行動
26日,美國宣布驅逐60名以外交身份作掩護、實則在美從事“間諜活動”的俄羅斯人,包括48名西雅圖領事館“已知情報官”和12名俄駐紐約聯合國總部人員。
3月20日,在英國倫敦,俄羅斯大使館職員向準備乘車離開的同事告別。新華社/路透
美國總統特朗普同時勒令關閉西雅圖領事館,理由是它的位置靠近美國一座潛水艇基地和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
同一天,德國、波蘭和法國等至少16個歐盟國家宣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加拿大、烏克蘭、挪威、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等國也紛紛效仿。
27日,澳大利亞宣布,驅逐兩名俄羅斯外交官,指認兩人是“未公開身份的”情報官員。澳方要求這些人在7天內離境。
美聯社報道,加上英國,截至27日,至少23個國家對超過130名俄羅斯外交官下達“驅逐令”,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集體驅逐,預計將有更多國家效仿。
尷尬的團結
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看來,美國態度轉變,為促成這次集體行動起了最大作用。在美國宣布后,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宣布歐盟方面的驅逐決定。
BBC認定,歐盟和美國等盟國接受英方的看法、即曾為英國充當間諜的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及其女兒在英國街頭“中毒”,俄羅斯“極有可能”應當承擔責任。在英國“脫歐”談判陷入拉鋸之時,美國、歐盟國家惹人注目地上演了一幕“團結秀”。
過去一年多時間,英國脫歐與特朗普執政后施行的種種政策與做法,為歐洲政治與跨大西洋關系籠上陰影。
尤其是特朗普,從拒絕與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握手到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比手勁”,從稱贊英國脫歐到公開批判德國移民政策,接連打臉歐洲領導人;從公開宣稱北約“過時”到反對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從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到宣稱美國駐以色列使館遷址,再到威脅推翻伊核協定,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一次次突破歐洲底線,讓歐洲的親美派飽受打擊。
這是3月26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拍攝的俄羅斯駐德國大使館外景。新華社記者單宇琦攝
可以說,這出“反俄大合唱”是特朗普上臺以來,美歐罕見的合拍舞步。
莫斯科大學外籍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曉偉說,在“中毒”調查結果未定、缺乏確鑿證據的情況下,西方國家“站隊”英國,主要是為了維護同盟關系、維護西方主導的“秩序”。
步調并非完全一致
這出“反俄大合唱”,即便已經是近年來少有的“整齊劃一”,但主要“演員”聲調、力度卻不同,似有意保留“轉調”空間。
除英國外,歐盟其余27個成員國中,16國宣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斯洛伐克、希臘、愛爾蘭等11國尚未宣布采取這類舉措。其中,奧地利、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塞浦路斯說,不會驅逐俄外交官。
阿爾巴尼亞和土耳其同為北約成員國,都希望加入歐盟,但前者宣布驅逐兩名俄外交官,后者近期與俄羅斯走得近,表示不會因“中毒”事件對俄采取任何措施。
3月20日,在英國倫敦,一輛載有使館職員的大巴離開俄羅斯使館。新華社/路透
澳大利亞27日決定驅逐兩名俄外交官。大洋洲鄰國新西蘭總理杰辛達·阿德恩說,新方沒有發現以外交官身份為掩護的俄情報人員,“如果有,我們會驅逐他們”。
下逐客令的國家同樣各有心思,大多由外交部或外交部長出面宣布,比如德國和法國;只有克羅地亞、捷克、荷蘭由總理或首相出面。
美國驅逐60名俄外交官,英國先前驅逐23人,而法德同為西方大國、英美傳統盟友,各自僅宣布驅逐4人。
即便是出手最重的美國,也是由白宮宣布,總統特朗普本人迄今沒有就驅逐舉措“發聲”。白宮發言人拉杰·沙阿說,英國土地遭遇“厚顏無恥”的襲擊,迫使美國采取行動。他同時重申,特朗普“依舊希望與俄方共事”。
這是3月2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館。新華社記者楊承霖攝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這番話顯示特朗普政府對俄政策依舊保有兩面性,可能視作特朗普給俄總統普京發信號,美俄合作的大門仍有望敞開。而這與特雷莎·梅警告“俄羅斯敵對活動進入危險的新階段”直接矛盾。
“西方陣營也不是鐵板一塊。不少國家是勉強跟隨,”王曉偉說,“從某種意義上講,集體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反而體現了西方國家一種強弩之末的危機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