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推動形成全面改革開放格局”,“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在國際能源格局轉型重塑的重要階段,在人民幣國際化大步邁進的關鍵時刻,中國原油期貨上市既恰逢其時,又肩負眾望。
1 原油期貨上市的背景
原油事關國家戰略安全。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突破4億噸,進口依存度接近67%。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快速增長的原油消費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能源形勢都凸顯了保障我國原油安全的緊迫性。我國自2004年開始建設國家石油儲備以抵御石油供應中斷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但地緣政治等因素導致的原油價格劇烈波動依然時刻威脅著我國原油安全。因此,形成科學有效的原油價格風險對沖市場不僅關系行業的成本利潤,更是出于保障國家原油安全的戰略考量。 國際原油市場難以“為我所用”。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WTI原油合約和洲際交易所(ICE)的布倫特原油合約扮演著美國和歐洲原油價格基準的重要角色。由于區域間供求格局存在差異,WTI原油更多地反映北美地區的供需情況,而布倫特原油則是俄羅斯、北非以及部分中東原油的價格基準,上述期貨合約并不能準確代表亞太地區的原油供求變化情況,加之合約標的、交易時間、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國內企業在利用上述兩個合約進行套期保值時往往會出現套保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很難真正達到風險管理的目的。 2 我國原油期貨合約遵循“國際平臺、凈價交易、保稅交割、人民幣計價”的總體設計思路。在合約設計方面,與國際主要原油期貨合約保持一致,便于境外投資者參與交易;在風險管理方面,延續了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為原油期貨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原油期貨是增強我國原油定價話語權、保障能源安全、促進對外開放的重要利器。 開創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原油定價機制。我國原油期貨合約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有利于建立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定價機制,填補國際原油定價體系在亞太地區的空白。從實際貿易情況和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我國也具備成為定價核心的條件。首先,作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我國對原油的需求量巨大,是全球原油交易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具備形成有效價格的現貨基礎。其次,我國原油的主要進口品種為中質含硫原油,有別于現有WTI和布倫特原油合約所對應的輕質低硫原油,國內原油期貨合約符合我國實際需求,價格代表性更強;最后,區域間供需格局存在差異,國內原油期貨能夠準確反映亞太地區供需情況,價格準確性更高。隨著國內原油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原油定價機制也將逐步建立。 建立便于國內企業套期保值的風險管理工具。我國原油下游除成品油市場外,還有全球最大的化工品市場,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國內眾多石化企業和投資者都希望通過原油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國內原油期貨上市前,我國石化企業大多通過境外原油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但受到合約期限、交易時差、合約標的、匯率波動等因素制約,企業套期保值效果往往不理想,風險管理難度較大。特別是部分中小型企業,由于不具備參與境外套期保值的實力,企業長期暴露于風險之下,經營穩定性較差。國內原油期貨交易市場的建立,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套期保值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將對國內石化企業實現穩定經營起到積極作用。 形成具有良好資源配置功能的市場格局。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國內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迫在眉睫,而公開透明的價格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前提。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雖然經歷數次調整,但仍然存在調價時間滯后、價格接軌簡單機械和國內外價格聯動性差異等諸多問題。期貨市場以公開集中競價為基礎,通過價格發現功能直接反映國內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原油市場的“晴雨表”,企業可以利用國內原油期貨價格信號洞察市場變化,更加科學地安排采購節奏,優化生產經營,進而實現原油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隨著市場成熟度的提高,國內原油期貨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將不斷增強,為形成科學、合理的市場格局,推進能源價格機制改革提供助力。 促進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商品期貨市場的國際化不僅是期貨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必然要求。原油期貨是中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其上市后不僅會連通境內外期貨市場,也為監管機構提供了期貨市場國際化運作的監管經驗。從更深層次的影響來看,某一國家主權貨幣的國際化進程,與大宗商品貿易的計價與結算功能緊密相關。目前,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雖然我國已與不少國家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也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納入特別提款權,但是人民幣卻尚未能像美元一樣,依托于某一種商品,成為被全球廣泛認可的結算貨幣。當前國內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將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打開新局面,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3 原油期貨市場建設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工程,市場功能的發揮需要經過漸進培育的過程。原油期貨自上市以來,整體運行平穩,其有效性和專業性得到各方一致好評,為原油期貨市場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未來,原油期貨還將在多個方面對國內乃至國際市場形成重要影響: 發展成為亞太地區原油定價中心。能源消費東移格局對全球原油市場產生重要影響,亞太地區能源消費比例不斷提升使全球能源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亞太地區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原油現貨市場。而我國作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在區域內原油市場影響力巨大。此外,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政局穩定,金融市場成熟有序,在大宗商品期貨領域具有豐富的品種開發和管理經驗,這些都為原油期貨市場的穩健運行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未來,隨著市場廣度和深度的逐步增強,我國原油期貨市場有望成為亞太地區原油定價中心。 有效保障國家原油資源的戰略安全。近年來,我國通過增加石油戰略儲備、拓展原油進口渠道、優化能源消費格局等方式不斷完善國內原油安全戰略體系。未來,在我國形成亞太地區原油定價中心后,我國原油價格話語權將進一步增強,以往受制于人的困境將得到改善。原油期貨作為國內原油安全戰略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一方面可以幫助國內企業通過衍生品特有的風險對沖機制降低原油價格風險,穩定生產經營,優化資源配置;另一方面則能夠對外傳遞我國市場開放的聲音,形成世界原油格局中的“中國因素”,對保障國家原油資源的戰略安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石油人民幣。“布雷頓森林體系”結束后,美國借助原油出口結算逐步恢復了美元的信譽,并且隨著貿易的擴展,使美元成為全球貿易中的通用計價及結算貨幣。大量國際貿易盈余又通過購買美國資產的方式流向金融市場,最終形成國際基礎貨幣“石油美元”。我國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隨著市場交易量的增長和境外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原油期貨將助力人民幣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石油人民幣,原油期貨也將成為中國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加速引擎。 文章原標題為《國內原油期貨上市開啟國際定價體系新篇》,刊載于《學習時報》2018年4月6日第1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