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字風波陰謀多
黎 陽
(2018.5.7)
大庭廣眾之下無意說錯個把白字,雖然可見文史功底尚不夠完美、有所缺憾,但此外又有多大了不得?——只要不是蓄意歪曲誤導,幾個白字能闖多大的禍造多大的孽?撞火車還是摔飛機?輪船溜號還是導彈走火?芯片斷供還是石油危機?洪水泛濫還是饑荒動亂?世界大戰還是天塌地陷?禍國殃民還是國將不國?……哪條都不沾邊。既然如此,那錯個把白字能算多大的過失多重的罪?把沒有什么嚴重后果的幾個白字之誤無限上綱上線成天大的丑聞滔天的罪,氣勢洶洶口誅筆伐全盤否定,究竟是吃飽了撐的還是唯恐天下不亂?
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除了專門吃文字飯的,誰可能整天放著本行不管專啃中文?除了自命文字專家權威的,誰敢說自己中文字都認全了?起勁嘲笑別人念白字的,敢拍胸脯說自己永遠不會念白字?——沒當眾鬧白字笑話只能說還沒趕上點。過去僥幸,今后未必永遠僥幸;今天拿白字嘲笑別人,下次出白字笑話被嘲笑的未必不是自己。
為什么有人那么熱衷小題大做抓住白字之誤興風作浪?
首先,是一群當代“孔乙己”故意尋釁滋事。
孔乙己除了“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之類咬文嚼字之外什么也不會,什么本事也沒有,好吃懶做,混不下去了就偷雞摸狗,然后用“君子固窮”,“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之類強詞奪理來自欺欺人。
當代的孔乙己們就精多了——不再是“誰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誰能耐”,而是“誰不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誰無知”;不再是用咬文嚼字來抬高自己,而是誰不會咬文嚼字就罵臭誰。罵臭了別人,自然就等同于抬高了自己——只要出了一個白字,馬上大做文章制造出傾向性輿論狂潮,無限上綱上線把白字之誤說成比天還大的原則性問題,形成壓倒一切的輿論狂潮,結果就是“白字高于一切”:不管一個人一輩子幾十年干了多少事、取得了多大成果,瞬間一次出幾個白字就全吹了,從此一提此人,人們只記得這幾個白字,其他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畢生心血、一輩子努力的成果分量還不頂幾個白字壓秤。
如此無限上綱上線的傾向性輿論狂潮將造成什么樣的社會效應?
第一,讓整個社會把咬文嚼字看得比天還大——出成果不重要,不出白字才最重要??慈瞬豢锤闪耸裁?、有沒有成就,只看出不出白字。怪不得袁隆平、屠呦呦等老當不上院士。
第二,只有孔乙己們才最有資格當官——既然不出白字高于一切,那別的本事沒有,整天只會咬文嚼字舞文弄墨搖唇鼓舌、保險不會出白字的孔乙己們才是天然當官的料。
第三,各行各業頭頭腦腦要保住位子就得都學孔乙己,專注玩弄文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或者專門雇孔乙己之類當大秘,寫稿子供自己照本宣科。
第四,支持學文的欺負學理工的——學文的不懂科技常識沒事,學理工的有任何文字閃失就不得了。公然制造不平等,才能給孔乙己們制造出飯碗出路財源,甚至跟理工科專業人才分庭抗禮,壓人一頭。
當代孔乙己們就這樣“一俊遮百丑”、“四兩撥千斤”,用大鬧白字風波把自己這些只會咬文嚼字,其他一無所能的酸文人變成“國之棟梁”、理想官員——這也算“與時俱進”,從窮酸文人進化成“公知”文痞兼無賴。
如果并非如此,當真是眼里容不得沙子,那就應該一視同仁,不管什么專業什么人出了白字都一樣大做文章。對舞文弄墨為業的專家學者更應該尤其嚴格。然而實際呢?
把蔣介石說成“常凱申”,把孟子說成“門修斯”,把毛澤東詩詞《念奴嬌·昆侖》的作者說成“昆侖”,把“臥槽泥馬”說成《戰國策》里的典故……這些文科“學者”、“專家”在自己專業領域內鬧的丑聞笑料跟學理工的人在自己專業領域外說幾個白字,哪個更丟臉?為什么這些笑料沒有引起象白字風波這樣的傾向性輿論狂潮?為什么這些“學者”、“專家”沒有象白字風波一樣被要求辭職滾蛋,甚至不曾為這些丟臉失誤做任何公開檢查?——對其他專業的人從嚴從嚴再從嚴,一個白字都容不得,對自己一樣的酸臭文人從寬從寬再從寬,專業內的天大丑聞都視而不見,這公平嗎?
(對無意的白字不依不饒,對蓄意的白字如“藍瘦香菇”、“醬紫”、“草泥馬”之類則視而不見,這難道當真是因為容不得錯別字?)
其次,是一幫“公知”借機生事,想方設法利用當代孔乙己為一己之私制造的傾向性輿論狂潮制造動亂,引發“顏色革命”。
美國總統小布什口無遮攔錯白字鬧的笑話還少嗎?——比如,把北約秘書長羅伯遜叫成“羅賓遜”;把伊拉克貨幣“第納爾”說成“蘇聯貨幣”;想說美國軍隊“最勇敢”(bravestt),結果卻說成“大乳房”(breast);想說”遺產稅“,(death tax),結果卻說成“死刑”(death penalty);把非洲說成一個國家;呼吁中東地區的領導人“制止暴力,永無和平”;問黑人最多的國家巴西總統“你們國家也有黑人嗎?”;“我宣布,從本周四開始,里根機場的服務臺和飛機將重新起飛”(機場的服務臺怎么“起飛”?);宣稱“過去一百五十年里,美國和日本結成了當代最偉大和最牢固的同盟,正是因為這個同盟,我們保持了太平洋的和平”(難道美日沒打過太平洋戰爭?);發表反恐演講時說:“我們的敵人一向足智多謀,而且富有創新精神。不過我們在這些方面并不輸給他們,他們的頭目會不停地想出新方法來禍國殃民,我們也會這么做!”……
所有這些難道不比中國人的幾個白字之誤嚴重?然而中國“公知”文人孔乙己們不但從不掀起傾向性輿論狂潮冷嘲熱諷,反而大加贊揚——“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人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失誤,可我們的官員卻不管歷經怎樣的風雨,現身怎樣的場面,卻愣是連口誤這樣的失誤都不曾發生,難道他們都乃神人乎?與中國官員口出經典或舌燦蓮花的完美無瑕相比,略顯‘弱智’直至口誤連篇的西方官員,反而顯得更真實、也更可愛了!”……
對美國人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中國人就“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美國人再錯字連篇也是“真實可愛”,順便借此大罵中國人“不管歷經怎樣的風雨,現身怎樣的場面,卻愣是連口誤這樣的失誤都不曾發生”;而中國人即使只有個把白字,也要無限上綱上線,又是素質又是體制的沒完沒了——如此看人下菜碟,不是蓄意借題發揮制造事端又是什么?
北大校長出了白字,解釋說是文革造成的。這不但沒品,而且拙劣——沒經歷過文革的人就不會出白字了?照此邏輯,文革后的人應該不出白字。然而如今“公知”、“專家”、“學者”、“權威”的各種文章,包括專業論文,別說白字,錯字連篇、邏輯錯誤成了司空見慣,h 上世紀70年代編寫的《新英漢辭典》幾十年來沒發現什么失誤,如今出版的字典沒有一個達到這個水平。這又該如何解釋?整天拿白字大做文章、似乎對錯別字零容忍的“公知”們可曾對此認真過一回?
無意中出個把白字失誤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塌天大事。沒有白字失誤最好,有也沒什么了不起——不出白字是完美,出了白字不過是不完美而已。硬要追求絕對完美,半點瑕疵不能有,那用魯迅舉話說,太太胳膊上長個小瘡就得請律師離婚了。只要盡力避免了,白字出了也就出了,不否認疏忽、水平欠佳,今后注意,這就夠了。別人大做文章隨他去,笑罵任人笑罵,自己該怎么著還怎么著。死不認賬不對,檢討解釋更沒必要——檢討解釋實際在為出白字找責任。既然白字難免,如果把責任歸于自己,那檢討了就不會再出白字了?如果把責任歸于別人,那就是要別人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不但是敢做不敢當,而且愚蠢——茅坑越掏越臭,敗筆越描越黑,你越想解釋想推卸責任,破綻就越多,引起的關注、不滿和反駁也越多。結果必定事與愿違,適得其反。
偶然無心的白字之誤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非原則性問題被大肆炒作無限上綱上線成傾向性輿論高潮、成為涉及體制甚至政局的原則性問題,完全是權術陰謀在作祟。
最熱衷玩弄這權術陰謀的一是當代孔乙己——用大肆炒作白字風波來“扣著屁眼上樓——自抬自”,借此證明自己這群除了咬文嚼字舞文弄墨什么也不會、什么也不干的寄生蟲才偉大、光榮、正確、了不起、離不開、惹不得,是必須用來治理社會的“精英”。
二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公知”——借白字之誤小事大鬧,為的是借題發揮興風作浪,煽動起否定體制、否定在政局的傾向性輿論高潮,借以制造“顏色革命”。
如果既不屬于靠咬文嚼字混飯吃的當代孔乙己,又不屬于一心“顏色革命”的“公知”,卻人云亦云隨大流瞎起哄跟著炒作白字,那才是叫被人當猴耍,被人賣了還幫著數票子,還數得極其認真的一類超級S13。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