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大學召開了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確立了新時代本科教育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攪動了一池春水,形成了滾滾春潮。近一年來,教育部強力推進“一流本科教育”各項工作,打出一系列有力度的“組合拳”,各地各高校圍繞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各出高招實招,拿出“真金白銀”,高等教育戰線正在形成全面振興本科教育的喜人局面。
卓越拔尖計劃實施已經整整十年,從2009年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以來,教育部先后聯合13個中央部門實施了一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各地各高校積極行動、深入推進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培養了一大批卓越工程師、卓越醫生、卓越法治人才、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教師、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撐。
來源:教育部(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結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介紹“雙萬計劃”“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思路和實施方案。
吳巖司長表示,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是落實《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進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一次戰略行動,是新時代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打造教育“質量中國”的戰略一招、關鍵一招、創新一招,是中國高等教育一次“質量革命”,意義深遠。
啟動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將原先的單個計劃變成系列計劃的組合,由“單兵作戰”轉向“集體發力”,標志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走向成型成熟,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從跟隨跟跑轉到并跑領跑。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規模擴張全面轉向內涵式發展,要強化擔當意識、戰略思維、創新精神、質量效果,打好組合拳、打造生力軍、打開突破口,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奮進感,全面實施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創造高等教育中國經驗、中國標準、中國方案,書寫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交出讓人民滿意的得意之作。
2019年-2021年,教育部將分三年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這個計劃可以概括為一個總體部署、三項核心任務、一次質量革命。
一個總體部署是通過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提高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高等教育也正處于深刻的根本性變革之中。新工科是主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先手棋”,要著眼“新的工科”和“工科的新要求”,加強戰略急需人才培養,提升國家硬實力。新醫科是構筑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要聚焦大國計、大民生,不斷推進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實現從治療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全覆蓋,提升全民健康力。新農科是高等教育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要貫徹“兩山”理念,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升級涉農專業,助力打造天藍水凈、食品安全、生活恬靜的美麗中國,服務百姓的幸福生活,提升生態成長力。新文科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要把握好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要求,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與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養新時代的哲學社會科學家,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
“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是“四新”建設的總抓手,“四新”建設是“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總目標,通過計劃2.0的實施,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引導高校全面優化專業結構,深化專業綜合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讓學生忙起來、讓教學活起來、讓管理嚴起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項核心任務是面向所有高校、所有專業,全面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一流基地,也就是建金專、建金課、建高地。
一是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也就是金專建設計劃。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面向全體高校、全部專業,鼓勵分類發展、特色發展,在不同類型高校建設一流本科專業。高校報送的專業第一步確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組織進行專業認證,通過后確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中央地方分“賽道”建設,給地方高校留足發展空間。
二是實施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也就是金課建設計劃。建設10000門左右國家級一流課程和10000門左右省級一流課程,包括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和社會實踐各類型課程。具體任務是,建設3000門左右線上“金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000門左右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和線下“金課”、1000項左右虛擬仿真“金課”(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000門左右社會實踐“金課”。在已完成工作的基礎上,按有關文件要求繼續實施。
三是建設260個左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一流基地,也就是高地建設計劃。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天文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哲學、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等17個學科建設。2019年-2021年,建設約60個左右文科基地、200個左右理科和醫科基地,分年度實施。
一次質量革命是通過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在全國高校掀起一場“質量革命”,形成覆蓋高等教育全領域的“質量中國”品牌,全面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不是單一的改革項目,這是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制機制的綜合改革,是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重新定位和全面提升。
高校參與“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必須具備一些基本條件。
這些基本條件包括四個方面內容:一是必須全面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堅持立德樹人,切實鞏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基礎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二是積極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緊扣國家發展需求,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健康中國、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文化傳承創新的新形勢新要求,著力調整優化高等學校專業建設,積極發展新興專業和大力推進專業建設的新要求,開展課堂革命,引領人才培養方向。三是不斷完善協同育人和實踐教學機制。積極集聚優質教育資源,優化人才培養機制,著力推進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強化實踐教學,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和社會滿意度。四是努力培育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質量文化。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自查自糾的質量保障機制并持續有效實施,將對質量的追求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自覺行為。
學校必須具備上述條件,方可參與計劃的實施。因此,如果說“六卓越一拔尖”計劃1.0更多具有“試驗田”的性質,計劃2.0則是新時代高校全面落實“兩個根本”、實施綜合改革的“大田耕作”。我們的目標是,到2021年建設布點完成的時候,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將完全形成,“兩個根本”將有效落實。
吳巖表示,我們的希望是,金專金課在高校隨處可見,水專水課水師無處安身。寫好奮進之筆,交出得意之作。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必將打贏這場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