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證明,創新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一方面,是被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危機逼出來的;另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約束條件強化逼出來的。美國打壓中國科技創新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將倒逼中國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
近日,美國濫用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地位,濫用國家安全名義,打壓中國科技企業,同時采取對中國輸美高技術產品加征關稅等措施。這種行為在短期會對我國高科技產業帶來壓力,但從長遠看,其難以阻止中國科技創新的步伐。為什么呢?這主要是由科技創新的基本規律和中國的優勢所決定的。
首先,市場需求是創新的第一動力。縱觀人類科技發展史,需求是拉動科技創新的最大動力,科技創新只有同市場需求相結合,才能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到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應用市場,在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應用空間和場景,同時中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經濟發展進入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的階段,對科技創新提出了緊迫需求。這是其他許多國家所不具備的。近年來,高鐵、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的快速發展,主要就是發揮了我國市場的巨大優勢,從而實現了后來居上,跨越發展。
其次,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人民的創造力,既推動了技術與產業革命,實現了財富積累和民生改善,創造了物質文明;也促進了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創造了精神財富。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大國,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科技人力資源大國。據有關統計,近年來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學位授予量是發達國家的2倍以上,2016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8000萬人,約占美國人口四分之一;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在800萬左右,相當于以色列、瑞典、瑞士等國家的總人口。同時,中國擁有比較強烈的創新和創業精神,目前每天誕生的初創企業達到1萬多家,近年來涌現出一批高成長性的企業,正在成為引領新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第三,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與發達國家不同,目前中國工業化還沒有完成,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為智能制造、機器人、3D打印等新技術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正如有的專家所指出的,在中國只要有好的創意和產品就能比較容易找到相應的人才團隊,并能很快制造出來。
第四,我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基礎研究水平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目前中國盡管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但差距在不斷縮小。據有關機構統計,近年來中國每年發表的論文數和專利申請量已躍居世界第一,同時科研成果質量也不斷提升,科學和工程出版物“被引論文前1%的文章數量占比”已超過1%,僅次于美國1.8%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從發展趨勢看,隨著中國科技投入的不斷增加,以及科研條件的不斷改善,中國科技原始創新能力必將不斷提高。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積累了較為雄厚的物質基礎,資金供給相對充裕,在應對挑戰和風險方面具有制度優勢。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積貧積弱的中國。因此,美國打壓中國科技創新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它將倒逼中國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
大量歷史經驗證明,創新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來的。一方面,是被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危機逼出來的;另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約束條件強化逼出來的。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下決心自力更生,搞出了“兩彈一星”。歷史上,英國與德國、美國與日本、美國與前蘇聯也曾爆發不同程度的“科技戰”,但并未最終阻止后發國家的科技創新步伐。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全球科技創新和高技術產業國際合作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只有攜手合作,在互利共贏中成就繁榮,才是明智選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