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咨詢公司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市場約3/4的手機、超過九成的筆記本電腦從中國進口。美國對中國相關產品加征關稅,對中國制造企業究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它們又將如何應對?日前,《環球時報》記者走訪了位于東莞、佛山制造產業集聚中心的幾家企業。采訪中,多家企業負責人均表示,雖然輸美訂單下滑、美國客戶搖擺不定都是不爭的事實,但企業并沒有因此而畏懼或焦慮。相反,他們都在積極開拓新市場,尋找新客戶,以及新的業務增長點。
加大研發創新投入
位于佛山的廣東中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通訊產業的研發制造,公司生產的天線中有六七成出口到美國。該公司董事長張偉強對《環球時報》表示,自去年8月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征收25%的關稅后,公司訂單量出現下滑;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10%的關稅后,公司的美國訂單量銳減60%-70%。但這些現實的困難都不能阻擋中元堅定不移走向高端制造之路。“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張偉強說,“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做原始設計制造商,依托于美國的品牌推廣與銷售,這是我們現在要極力擺脫的局面。中美貿易戰給了我新的思考空間,為何不做自主品牌,自己主導市場推廣呢?”張偉強說,“我們要繼續推向北美市場,以產品說話。我想做到,即使面臨加征關稅,國外客戶依舊會選擇我的產品。”
從去年開始,張偉強就著手布局了兩條全自動化生產線,每條成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投入背后是對中國高端制造發展前景的篤定與信心。“我們決定加大資金投入,建設自己的科創中心。我們利用公司原有研發和實驗室資源,計劃改造成集創業孵化基地、科創研發、技術轉移、學術交流、科創金融及配套服務等多元功能的國際科技創新綜合體,”張偉強表示,科創中心以科技強企為目標,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體系,引進、培育、發展各類創新資源。
廣東省東莞電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埠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的電機產品不直接出口,而是供應給其他廠家,再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等發達國家。受中美貿易戰的間接影響,林埠田預計今年只能完成年初預定銷售目標的70%-80%。面對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機遇,林埠田決定將公司主業轉型為提供個性化產品服務,而不再是傳統的謀求增量發展的電機產品。
拓展農村及海外市場
除加強自主創新,不少企業也在積極開拓新的市場。東莞市磁性材料行業協會會長、東莞金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生產的磁鐵供貨給國內的玩具和咖啡機廠家,進而出口到美國。“從去年開始,我們就感覺行情不對,但國外市場不受我們控制,我們只能做自己有把握的事,”陳亮說,后來公司開始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國內市場,給華為、oppo等國產手機廠商提供零部件。記者看到,車間的工人正在為訂單瘋狂工作,供貨機型包括華為新上市的P30手機等。陳亮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不能指望美國市場如何,但我們可以把內銷做好,國內有巨大市場,僅農村市場就有很大潛力,再加上城市在進行消費文化升級,我們大有可為。”
佛山做出口生意的衛浴企業歌納衛浴主要為美國一些大客戶做OEM貼牌生產,美國訂單占其海外市場份額的60%。該公司副總經理劉翔英對《環球時報》表示,“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美國進口商讓我們壓價以共同承擔關稅帶來的價格上升,我們在努力共渡難關。”劉翔英說,公司正在探索做轉口貿易以及開拓其他海外市場,例如東南亞、非洲和歐洲等地區,也在積極探索國內消費市場,把優質產品提供給國內消費者。
中國供應鏈不可能被輕易取代
劉翔英表示,美方進口商曾向他們提出去東南亞設廠的建議,希望通過直接在東南亞工廠下單的方式避免關稅帶來的影響。“但總體來說,這些美國客戶短期內不會離開中國,打破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去建立一個新的供應鏈并達到平衡狀態,需要很多時間。”
“珠三角的產能往東南亞轉移是幾年前就開始的趨勢,不是貿易戰導致的直接結果,但貿易戰將這一趨勢又加速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說。多位受訪者均表示,特朗普政府欲通過貿易戰的形式讓制造業回流到美國,但中國在過去40年內積聚形成的產業鏈優勢是不可能短時間被取代的。《華爾街日報》近期刊發的題為《物流落后掣肘東南亞接棒“中國制造”》的報道,援引多家外國制造和運輸公司高管的話稱,企業可能將工廠遷往越南、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及其他東南亞國家,但這些國家糟糕的公路、稀疏的鐵路和擁堵的港口拉長了交貨時間并推高了運輸成本。盡管過去十年,一些企業為降低勞動力成本已經將部分工廠作業搬遷過來,但該地區的基礎設施仍不盡人意。
東莞市鞋業商會會長何家明對《環球時報》表示,該商會2014年在東南亞設立了辦事處,希望把東莞的成功制鞋經驗復制到越南、緬甸及柬埔寨等國家。“幾年下來,發現并不是那么回事。我1992年來到東莞,從無到有見證了這里以及珠江三角洲在過去三四十年的發展變化,這一地區形成的完整產業鏈在全球任何地方都無法找到。”何家明說,越南等國家的GDP增速很快,但是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是無法復制的。
林江教授認為,供應鏈的優勢,以前大都注重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一旦成本上升企業就會考慮將產能往外轉移,但現在供應鏈更注重物流效率、5G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應用。這些技術又為中國產業鏈升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這也是東南亞國家無法在短期追趕上的。“完備的基礎設施及配套產業體系,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以及新技術不斷試水市場,更有廣大的消費升級趨勢做支撐,這些都是外資不斷涌入中國背后的邏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美國國會全票通過,制裁中興,華為,全面打掉中國制造業,正式開戰,這是一場必須贏下的戰爭...
2019-06-15陸雨聆 | “中國制造天天被卡脖子?”這話喜提央企官微集體回懟…
2019-05-23金燦榮:美國急了,拿出畢生絕活和下三濫手段來遏制你,本身就是對中國發展的肯定(視頻 |文字 1226 中國制造日)
2018-12-2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