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各種公知慕洋犬
讓謊言歸為現實
我們國內的不少網絡公知喜歡跟著西方資本政客搖尾巴,吐著舌頭搖完尾巴轉頭過來就是各種“學問”的賣弄,什么國外資本主義看病不要錢、上學不要錢、水龍頭出牛奶等等,各式各樣的“天堂畫卷”被吹得滿天是牛,一個個拿屁股當腦袋,深信天上真的會掉金子,卻從不過問金子從哪來。
▲在國內的一些網站論壇上,頗有專家學者作風的網絡公知各種意淫鼓吹,近乎描繪出了一個不用納稅,還有人喂你吃飯的“美麗西方”。
事實上,“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句話,到哪都是真理,尤其是那些喜歡把自己包裝成燈塔的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人家那羊毛“薅”得可得勁了,就是高度偽裝之后,看不那么明顯罷了。
那么今天,就讓我們結合一些實例,來簡單看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是怎么“薅羊毛”的。
一、深度洗腦,大肆收稅
很多出過國的,尤其是到過歐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和公知口中完全不一樣的西方世界:那些看似高收入、高福利國家的民眾,日子似乎并不好過,他們不但消費起來顯得囊中羞澀,多數人的銀行存款也少得可憐。根據CNNMoney近三年的調查顯示,近30%的歐洲人無存款,而根據Bankrate2017年的報告顯示,超60%的美國人存款低于3500元人民幣。
這無疑,與網絡公知所宣揚的“美妙燈塔”有著巨大的出入。
那么,明明各項數據報告中都顯示他們是“高收入”,怎么他們的錢都不見了呢?有“公知黨”肯定會說:人家生活沒壓力,也不愛屯錢,平時開開心心都花掉了,生活比你愜意多了。嗯,這話有那么點道理,但細品卻是在避重就輕,如果按照“公知黨”的這種邏輯,這些國家的民眾應該“很會花錢”呀!
可我們看到,他們的游客人均消費能力遠不如中國人,普通民眾下館子吃大餐的頻率也遠低于中國老百姓,其整體的經濟蕭條感與其收入數據有著很大的沖突。
▲《2018中國跨境旅行消費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繼續蟬聯人均旅行消費第一大國的頭銜。
那么,一來沒太多錢用于消費,二來銀行卡存款又偏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民眾的錢都擱哪去了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納稅去了。
在絕大多數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其工資稅收的額度都相當高,在郎君往期的文章中也已經反復強調了,這一稅收比值占到了40%-50%,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的工資將被以醫療稅、教育稅、人口稅等諸多的名義收繳。
而這還只是第一刀,在“發達”的北美和西歐,這里的多數國家都被調侃為“萬稅之國”,比較常見的有城市稅、環境稅、服務稅、輸電稅等,甚至還有奇葩的放屁稅、房屋寬度稅、房屋影子稅等。而且,這些稅收還都不低,比如在西歐地區常見的城市稅,你住一晚50歐的酒店,可能就要繳納3-5歐的城市稅(因城市而異)。
▲前幾日郎君和朋友出門游玩,外宿一晚的城市稅就高達每人4.5歐(35元人民幣)。
此外,我們所熟悉的增值稅,在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也是相當高的,尤其是以高收入著稱的歐盟國家,這一單項稅率普遍在20%上下,甚至直逼25%。
這里我們以餐飲業為例,在德國和意大利,餐飲業的增值稅分別為19%和22%,也就是說,在這兩個國家下館子消費100塊,分別要上繳19塊和22塊的餐飲業增值稅,而同樣的項目,在中國僅為3%-6%,這也就是為何中國人可以下館子胡吃海喝,而這些發達國家的民眾卻不敢天天下館子的重要原因了。
▲11月3日,郎君在外消費了228.69歐元,而針對這228.69歐元,郎君必須額外支付22%的消費增值稅,也就是50.31歐元,而這并不包含產品本身已含的其他稅費。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概念呢?我們可以簡單舉個例子:假設你月工資是3000歐(很大一部分人達不到),扣除第一刀的稅收額度,你的余額應該在1500-2000歐出頭左右,這點稅后工資對應起當地的物價、勞動力價格以及各種稅收,顯然是有些吃力的。
所以,你要有機會到這些國家,交一兩個當地的普通朋友,你第一天約他們下館子吃大餐,他們欣然接受,第二天再約,人家擺擺手不去了,因為消費不起,稅太高了。
那么問題來了,他們稅收這么高,下面的老百姓難道不反對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當然反對,但反對的比例并不高,更多的人還是乖乖的交稅,或者默不作聲地逃稅,當然被抓到了可是重罪。總的來說,其實多數人有怨言,但卻沒有到揭竿起義的地步,這又是為什么呢?
關于這個問題,前些日子我剛好和我的朋友安德烈聊到過,我對他抱怨:“你們的稅太高了,你們怎么能忍受的了呢?”
他聽完我的抱怨和質疑,聳了聳肩表示“稅確實太高”,但他補充到:“雖然稅很高,但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免費醫療體系,免費教育體系,以及各種福利保障。”
安德烈的思維方式其實不能算錯,因為他們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形式主義免費”,很多西方人也是持有這樣的觀點的,這是他們基于“我們是最好的社會體制”的思想基礎。簡單的說就是:他們被灌輸了特定的思想,并認為“這樣是最好的”。說白了,就是被洗腦了。
這種“被洗腦”的過程是至始至終的,首先他們從小生活在“西方中心論”里,他們從小所接觸的教材、報刊媒體、電視節目告訴他們的都是“我們是最先進的、最正確的”,與此同時,對于其他制度和其他非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卻是極力的抹黑、丑化。
▲CNN、BBC等西方媒體,頗愛丑化非西方陣營國家,在英國“死亡集裝箱案”尚未查實死者國籍的時候,他們便大聲質問:為什么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還有這么多人集體偷渡到英國。而目前已查實,死者均為越南人,于是被攻擊的又變成了越南社會。
而CNN、BBC、Facebook、Youtube之流的西方媒體,一直以來的“除了歐美哪都黑暗”的宣傳操作,則進一步鞏固了上層組織“薅羊毛”的社會基礎??偨Y來說就是:讓你們相信這里的先進和偉大,然后你們乖乖交稅吧!
▲境外谷歌Youtube博主,因為宣傳正面的中國而被限流,11月3日他發表視頻表示自己“被Youtube刪除了大量粉絲”。
除了教育、媒體的雙重洗禮,他們的社會思想多“非此即彼”(對事物個性的極端化認知)也鞏固了資本家薅羊毛的基礎,因此他們普通人很難察覺本國社會發展的內在問題,顯得相對固執,單純地認為自己生活得自由、民主,沒有被“薅羊毛”,而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奴隸”。
然而,像郎君這樣的外來旁觀者,卻看得分明: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重稅之下,錢財看似為民所用,卻大量用途不明,路也不修,橋也不建,就連所謂的各類“福利項目”,也暗藏玄機。
二、福利免費,哄你入睡
像郎君這樣的合法性“海外黨”,在西歐申根國中長期停留,其實是享受和當地民眾同等的福利待遇的,但這前提是先交“人口稅”,然后再辦一張歐盟的申根居留證(類似于中短期綠卡)。
但是,每年交完各種稅,這張與各種“福利”、“服務”掛鉤的居留證,卻總能等得讓人頭疼。盡管官方文件上寫著一個月便可下發,但往往是要等待數月之久,拿到手的時候有效期早已很短,甚至不少人拿到了“過期證件”。
而沒有及時拿到相關證件,很多事情“不好辦”,也無法離開辦證國前往第三國進行經濟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把辦證者限定在了其國土境內,然后“薅”其羊毛。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原因是“只收稅不辦事”,之所以出現出證效率低的情況,首先是因為安排的辦事人手不足,其次是收了稅的機關公職人員每周只上2.5天班,也就是每天只工作半天,而且在這短暫的工作時間里公職人員的作風還往往是不緊不慢的。
這種“只薅羊毛不辦事”的情況在近年來越來越嚴重,以至于眾人忍無可忍,不少人出面質疑“交的稅都白交了”。而為了安撫民心,避免因此進一步引發不滿情緒,2019年他們腦子靈光一閃,說:全力以赴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
好了,大家都期待著這“稅”交得值,這服務水平能起來了。可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們承諾給納稅人的效率是這么提高的:限流。簡單來說就是,原來1個月能接受1萬份申請,現在限流到3000份,剩下的7000人慢慢等,而且所繳的相關稅額一分不少,甚至更多,簡直就是“神一樣的操作”。
如此一來,像郎君這樣的外籍納稅人就遭了殃了,跑遍申請窗口也拿不到相關申請文件,只有著急的份。而他們這些“資本主義上層管理機構”,一點也不虧,一來并不影響“收益”,二來工作量還大大減小,單位時間內提供的相應服務也會因為拖拉而減少不少,表面上說是“提高國際服務水平”,實際上是“薅”得更隨性了。
▲因為當地政府部門“改革”,而進一步被逼上“絕路”的郎君和不少外籍人士一樣,開始四處尋找幫助。很顯然,我們雖然繳納了費用,但似乎交的高額費用并沒有用在政府允諾的服務升級上,錢去哪里了,我們無從知曉。
這一點,其實不僅僅是針對合法的外籍公民,同樣被“薅”得有苦說不出的,還有他們的本國公民,在“高稅收+低服務水平”的模式下,其所承諾的福利待遇,都大打折扣,那些原本說得好聽的免費福利,體驗起來卻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這就好比醫療,在這些國家中,除了美國等少數幾個連基礎全民醫保都沒有的國家外,多數國家都是傳說中的“醫療免費”的福利國,也就是看病不花錢。但前期我們已經說了,所謂的“醫療免費”,也是建立在高稅收制度和保險制度下的,這也是他們大肆收稅的重要依據。
然而,事情往往說得好聽,體驗起來卻非常差。例如:雖然有家庭醫生,但預約見家庭醫生往往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有時候病都好了方才見到,而且家庭醫生的水平無法保障;醫院也不是隨便就可以去的,非急救(危在旦夕者),通常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效率低得嚇人,而像照胃鏡、拍光片、做手術等“大型工程”,往往需要預約數月,甚至一到兩年之久。在這種模式下,能熬起的熬,熬不起的,只能自掏腰包去收費高昂的私人醫院。
郎君讀者此前的分享:
如此看來,“薅”了這么多羊毛的上層組織,似乎是在忽悠民眾了,于是有人開始不買保險、不交稅,或者是另尋出路了。像郎君這樣的,這兩年則機靈地找“第三方私人保險”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醫療服務同樣的水平條件下,所支出的僅為原來的30%-40%。
可是,資本國度上層見狀卻不開心了,他們緊接著便出了新的政策:不買官方的醫療服務項目視為無效。說白了就是:你得讓我薅,不讓我薅就取消你的合法性。
總的來說就是:這種明面上的“免費醫療”,其本質是薅羊毛的借口,表面上看醫療確實免費,但卻通過其細節敷衍老百姓,高昂的稅收與相關的服務水平似乎并不匹配,后頭收繳費用的組織,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這種模式的騙局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假設有10000人繳納相關醫療稅費和保險費用,一年內按正常值應該至少有100人享受到了相應的服務,但這樣顯然不賺錢,甚至可能出現“倒貼”的情況,于是資本上層機構和醫療部門便通過降低醫療效率的手段進行限流操作,在這種情況下,一來醫院一年內要服務的對象從100人減少到了10人,成本大大縮減,二來還可以將不少人往收費高昂的私立醫院引流,實現“二次營收”。
同樣的情況其實還出現在中小學免費教育上,在這些所謂的資本主義高福利國家,中小學免費教育往往都存在著兩種極端:教育水平偏低的公立學校,以及偏向精英教育的私立學校。簡單的說就是:公立學校教育水平沒保障,雖然是免費,但經常連合格的老師都安排不上,而昂貴的私立學校卻截然相反,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錢都去哪里了?
其實不管是免費醫療,還是免費教育,亦或者是其他的資本主義福利項目,從“說得好聽”到“骨感現實”,其巨大的落差都在告訴我們:資本世界無利不歡,其背后“薅羊毛”的算盤,打得可精了。
不是每一個資本家都是壞人,也不是每一個資本家都是好人。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樣的道理,想來也夠我們品味許久了。
來源:本文由郎言志(liusilang520)。作者 劉斯郎。原標題:《靈魂拷問: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是怎么“薅羊毛”的?上半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錢昌明:這是什么“共產主義”?——評《一個披著資本主義外衣的真正共產主義國家》
2019-09-2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