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網傳政府公告顯示,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政府將當地受災西瓜農戶一畝地補償2.79元。不少網友直呼補償金額太低。(6月17日澎湃新聞)
公告確實屬實,由于當地今年先后出現倒春寒、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導致正處于生長關鍵期的西瓜受災嚴重,甚至顆粒無收。再加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路未打開,當地政府財政也因資金有限,所以補貼款較少。但對于這樣的政府補貼,是暖了民意還是寒了民心呢。
試想,一位農戶想要拿到此份補貼,農戶需要申報損失,填寫申報材料,測算實際情況,鄉政府也要依次核對,雖然補償少,但程序的事一項不能少,直至資金下發領取補貼款,農戶領取補貼,離得近的騎車子,里的遠的可能到倒車,當手里拿到一瓶礦泉水錢的補貼,是補貼還是倒貼呢?
對受災農戶而言,“每畝補貼2.79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感情上說,都是“倒貼+寒心”。與其為了補貼而補貼,倒不如切身實際的為農戶考慮怎么把損失降到最小,決策“拍腦門”是不可能從災民的立場考慮問題,那這楊又能達到何種效果呢?恐怕無非是為了提升政績包裝自身罷了。即便“每畝補貼2.79元”確實是由于大環境都在虧損,當地財力有限。倘若真的到這個地步,完全可以不發這筆補貼,換種方式讓農戶得福利暖人心。
解決三農問題,確實是要用老辦法,但同樣要有新思路。試想,當地政府能否采用電商平臺形式,搶救西瓜,打開銷路或在次年補貼瓜種,肥料,再或者政府搭臺,聯系西瓜加工企業,減免企業稅率等吸納企業收瓜。再者,也可以組織農技人員下到瓜田指導農戶生產自救,在或者是不是可以聯系保險公司給農戶上農險,據農險政策了解,一畝地西瓜可以補償到1500元物化成本。相比于“補貼2.79元一畝”,這些惠民的政策措施雖然可能解不了“近渴”,但都能讓農戶看到希望,看到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心。
作者:李冬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