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小學生家長“陪作業”,已經成為普遍的必然的現狀,大概沒有哪個小學家長能夠幸免。
社會人人都有分工,老師家長角色不同,但都肩負著陪伴成長、督促孩子前進的責任。于是,就出現了“陪作業”,甚至“代作業”的問題,一些“刁鉆”形式主義的難題,既是在考驗學生,也是在考驗父母??墒?,需要明確一點,家長雖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歲月中享受陪伴育兒的“甜蜜”,可與學校老師相比,父母育兒存在不足之處,因此一味地靠家長以督促學、以陪助學,很難起到滿意的效果。
當父母正處于三十多歲的年齡,正是面對工作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的階段,如果投入全部精力用來輔導孩子,就難免造成用一代的希望毀滅另一代的明天。此外,家長陪寫作業,本身還存在著許多不良之處:孩子獨立自主意識淡薄,依賴性較強。家長不懂得如何從教學角度幫助孩子習得問題,讓很多老師誤以為孩子已經完全領悟所學內容。家長本身也不能完全了解孩子所學內容,一些“代做作業”的現象令人心力交瘁。
教育初心在何方?家庭教育旨在培養孩子的修養和品格,崇尚道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簡單地拿寫作業說事。一些重技術輕內容的花式作業耗費了很多孩子的心力。比如,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學校要求孩子們定時完成防疫宣傳繪畫,當學生們呈現出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繪畫作品時,有多少人能明白這背后父母付出多大的心力?所謂的旨在培養發散式思維和動手能力的作業,多與家長深度參與有關,孩子獨立參與的機會越來越少,問題值得深思。
減少家長陪作業,是非常人性化的提議。一代代天才人物的存在,絕非簡單地因為孩子本身天資聰穎,而是多與他們作為獨立存在的個體,從兒時起就享有自由的發展空間息息相關。孩子們各自洋溢著青春的熱情,父母們也努力在閑暇時分為孩子開啟避風港和指路燈。此時此刻,作業不應成為影響彼此生活的牽絆。既要適度調整作業難度,也要否定看著時髦卻是形式的作業。父母也要學會靈活溝通,及時反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厚積薄發。
作者:趙楠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