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俯視’的視角,決定了這部電影一定會給中國觀眾帶來窩囊的心理體驗。”
01
任何電影或其他文藝作品,都是對現實的反映,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或回應了現實的焦慮,只有24K的傻白甜才會相信電影是純粹的娛樂或藝術,與現實無涉。
進入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漸行漸近。
這個變局,從西方的角度看,就是他們逐漸喪失對非西方世界的絕對優勢地位,甚至有可能喪失晚近500年來對世界的主導權。
面對這一危機,歐美的文化、影視界作出了自己的回應,紛紛把鏡頭轉向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他們歷史上的“高光時刻”——顯然,西方希望從歷史上的勝利中汲取精神力量,應對危機。
2016年,好萊塢拍攝了以美軍登陸沖繩為背景的《血戰鋼鋸嶺》,主角是一位美軍士兵,他憑借信仰的力量在槍林彈雨中救出75位戰友,影片的英語原名為《二十世紀福音戰士》;
2017年,英國拍攝了《至暗時刻》,表現丘吉爾如何度過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希特勒可能入侵英國時那些困難的日子;
2019年,好萊塢拍攝了《決戰中途島》,清晰地傳遞了這樣一種信號,“犯美國者,雖遠必誅”,諷刺的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投資方居然是中國資本;
2020年,盡管疫情肆虐,好萊塢還是拍攝了《灰獵犬號》,講述了一個美國驅逐艦長在1942年護送運輸船隊,和德國潛艇“狼群”鏖戰大西洋,經歷千難萬險到達英國的故事;
……
2016年,在評論《血戰鋼鋸嶺》的文章中,筆者曾經指出,梅爾·吉布森拍這樣的電影是一種文化尋根行動為,影片“其幾乎不加掩飾的主題是要回到美國精神的源頭,依靠信仰的力量再次擦亮‘美國夢’。”【點擊閱讀】 2019年,在評論《決戰中途島》【點擊閱讀】時,筆者發出了這樣的呼吁:
“美國已經開始從文化上、精神上為未來的攤牌和決戰做準備了,我們也應該做同樣的事。中國的電影導演應該把攝影機的鏡頭更多地轉向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保家衛國戰爭中所取得的一次最輝煌的勝利——抗美援朝!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在未來的較量中,在精神上處于下風。”
2020年,中國觀眾終于等來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金GC》——這部電影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自信、沉穩、堅毅嗎?能夠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嗎?能夠讓我們更有更大的勇氣去迎接未來的挑戰嗎?
02
《金GC》上映不久,票房就遇冷了。業內人士評估,這部電影很可能會虧本,無法達到原來預期的30億票房。
張譯、吳京、鄧超三大票房巨星聯手,同期沒有對手競爭,院線也給足了場次,又是久違的抗美援朝題材,交出的票房成績單卻很一般,這其中的含義很豐富。
單從觀眾心理的角度上來說,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對中國步步緊逼,又是闖南海,又是對臺灣售武,印度也蠢蠢欲動,不斷在邊境搞事。
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人們希望在大銀幕上看到中國人民志愿軍酣暢淋漓的勝利,看到志愿軍在西線擊潰美八軍,看到乘勝追擊收復平壤、解放漢城,看到在上甘嶺磕掉范弗里特的門牙,看到克拉克一邊搖頭嘆氣一邊沮喪地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中國觀眾的這種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和美國觀眾希望在銀幕上看到美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痛快淋漓地擊沉四艘日本航母的心理是一樣的。 但是,《金GC》讓我們看到了什么呢?
用一句話來形容我的觀影感受吧:“雖然我被人胖揍了一頓,但好歹我還活著。”
別提多憋氣了。
不斷地修橋,不斷地被炸毀,美軍飛行員邊喝威士忌邊從空中像俯看螞蟻一樣俯看著河邊的志愿軍——這樣一個“被俯視”的視角,決定了這部電影一定會給中國觀眾帶來窩囊的心理體驗。
主角一個接一個地死去:被彈片擊中滿頭流血、被炸成碎片,只能打成一個小包下葬、被凝固汽油彈燒成焦尸!
這樣的表現,令人困惑:這是讓我們從抗美援朝的勝利中汲取力量呢,還是在宣揚戰爭恐怖論,令中國人未戰先怯,對未來可能的較量心生畏懼?
在看了那么多志愿軍戰士被炸成兩段、被炸成一團血霧、被燒成痛苦萬狀的鏡頭后,我強烈渴望能夠看到一個美軍士兵或者飛行員被炸得粉碎的鏡頭,以舒緩壓抑沉悶的情緒。
遺憾的是,一個也沒有。
美軍榴彈炮給鄧超帶領的連隊造成了巨大傷亡和恐慌,它的威力從鄧超歇斯底里的尖叫中就能夠被清楚、具體地感受到,可志愿軍回擊的“喀秋莎”火箭炮,觀眾只能看到天邊一道相當抽象的火光。
即便對是最大的反派,即美軍飛行員希爾,影片也沒有給他一個正面被擊斃的鏡頭,只是通過另一個飛行員轉述說他死了。
導演對美軍,真是情深誼厚,不忍對他們有些微“丑化”。
03
《金GC》反映了中國目前相當多數的一部分文化精英的精神狀態:面對美國,他們根本就不敢勝利!
即便是要在銀幕上再現抗美援朝勝利這樣“堅硬并且龐大”的事實,他們也千方百計地要予以弱化、軟化,甚至把勝利表現得像是一場失敗。
對這些文化精英來說,中國的勝利比失敗更讓他們手足無措。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以及對世界的想象,都是以美國為軸心構建起來,美國不僅現實世界的中心,在理想世界中,美國也意味著彼岸,如果美國被確認為是紙老虎,是可以被打敗的,那就意味著他們整個精神世界的崩塌。
同樣,由于確認了抗美援朝的勝利,近幾十年來許多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政治與文化邏輯,都將被證偽,這對電影的主創人員來說,也是一種不能承受之重!
在評論《血戰鋼鋸嶺》的文章最后,我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更為嚴重的問題還在于,由于革命歷史、傳統和文化被否定,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就無法回到自己的源頭,我們成了精神上的流浪兒,只能向古代或西方去尋求靈感,結果我們要么變得陳腐要么更加媚外——這是中國真正的精神危機。”
《金GC》的出現,意味著我們的精神危機沒有得到緩解,而是變得更加嚴重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散兵坑觀察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