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荷蘭網絡安全研究員自稱破解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推特登陸密碼(MAGA2020!),并且公布了出來!
8700萬粉絲!那可是全世界最熱的推特賬戶之一啊,所以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這事很大,特朗普的競選團隊連忙矢口否認;不過,據說那位“黑客”被請喝茶了,而且老特的賬號之后申請了雙重認證!
但中國互聯網上炸鍋了,大家都在爭相回答一個問題:如果進入了特朗普的推特賬號,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結果被點贊最多的一條回復是:搞亂美國,指日可待,請黨放心!
【1】逆風飛飏
好了,看完笑話,咱們言歸正傳。
不過,本文要談的,是另一個密碼,一個解難題的答案:那個找到答案的路徑,顯然就是密碼。
“美國為什么無法扼殺華為?”,這個問題想來很熱,相信很多人都在疑惑,這個密碼是如何被破解的。
的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科技大國,全球第一大流氓,怎么會殺不死一家中國企業(華為)呢?不僅美國人搞不懂,連很多中國人自己也搞不懂。
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其實早在2018年中興事件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那時候,主要是限制華為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包括手機,也包括通信設備(只被限定在偏遠農村地區小市場)。
然后是美國人開始了臭招迭出的第一步:2018年的中興事件!
按照任正非的說法,是給了華為一個預警(也就是通風報信),然后整個華為提前進入了戰時狀態,令美國后面所有的狠招,失去了奇襲的效果。
其后,就是2019年的5.15斷供令,美國繼續出大臭招——
這個禁令,由于那些身為華為供應商的美國企業叫苦迭天,不得不推遲執行;而且因各種豁免申請開了天窗,效果一再打折扣!
更搞笑的是,由于有著25%技術或設備的紅線,很多美國企業為了利潤,調整技術路徑或者干脆變更生產地,通過變通來規避白宮的禁令,然后天窗遍布,屋頂形同虛設。
按照前中興高管汪濤的說法,特朗普的禁令雷聲大雨點小,是替華為做了價值100億美元的全球性廣告。
再到今年更加嚴苛的5.15斷供,美國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舉國之力,企圖徹底殺死華為!
這次,美國技術或設備的比例,從之前25%降到中間的10%再到這次的0,連臺積電、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都不能為海思芯片代工了!
不過,這一禁令還是拖了四個月,(很友好地)給了華為繼續大量囤積庫存的時間,一直拖到了9月15日!
然后我們看到,在建國同志的努力下,在全國人民的加持下,不屈不撓的華為沒有就此倒下,反而逆風飛飏,不斷上演奇跡與神話!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全球經濟一片哀嚎,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華為前三季度的銷售收入高達6713億元人民幣,并同比增長了9.9%,凈利潤率達到了8.0%!
這個業績,一定讓瑞典愛立信、芬蘭諾基亞這樣的華為通信設備友商羨慕不已,也一定讓滿滿一白宮的美帝敵對分子,垂頭喪氣、搖頭嘆息!
如果FBI調查后,言之鑿鑿說建國同志不是我們的人,肯定不會有人信!——喂喂喂,事實一再證明,敵后工作常常會發揮奇效,應高度重視!
當然,更為奇特的是,除了華為,隨著美國“實體清單”的不斷擴大,整個中國科技產業都警覺了起來,對美國一直宣傳的“市場的力量”,從堅信到懷疑再到理性認知,徹底醒了,全部動起來了!
看到熱火朝天的場面,中國公知們集體閉嘴,中國吃瓜群眾則在集體商議后,做出了一個驚天決定:獎勵建國同志一枚一噸重的獎章!
插一句:班農、納瓦羅等一幫極端仇華分子,一定在跳腳罵街:要脫鉤就一次性脫個干凈!尼瑪,這樣子慢慢脫,不就等同于通敵嗎?脫個球呀!
尼采說,任何殺不死你的,只會令你更強大!
沒錯,咱們應該感謝特朗普的關稅大戰,感謝特朗普政府的敵對政策!
由于他的歇斯底里(廣告效果更好),不僅僅華為更加強大了,也讓中國上下更加清醒了,更加團結了!
三年來,從企業到個人,知道了“一切市場說話”完全就是屁話,知道新自由主義就是狗屁,知道全球供應鏈根本靠不住,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又回來了!
任正非曾說,華為的危機意識被喚醒,現在狀態好得很!其實,整個中國產業界又何嘗不是!
怎么會這樣?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分析來看,華為屹立不倒,并且更加強大了,是有重要原因的。
除了建國同志的內應,其實咱們內部的力量也非常關鍵。
事實上,僅僅依靠咱們14億人的國內龐大市場,比如手機業務,比如通信設備業務,就足以支撐華為不被擊倒。
不過,市場需求的支撐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素。
因為自古就有扶不正的阿斗,有家國情懷的百姓和國家的加持,還需要華為確實有本事呀!
這就涉及到一些內在的東西了。
這是中華文化的生命力!這也正是華為等中國企業,以及逆境中的中國,能夠逆風飛飏的最本質原因!
【2】創新的國企
華為的生與死,被賭上了中國國運,重壓之下的華為,根本不用懼怕,也請全國人民放心!
因為這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除了有國內市場的支持,更有被殘酷排擠的中國航天,曾經勵精圖治、砥礪前行,生生趟出了一條血路,逆風飛飏,做出了最好的表率!
對,中國航天,一家大型國企,100%的國企,純國企!
一提起國企,大家可能就會聯想到“壟斷”和“低效率”;而華為這樣的私企,則似乎連接著“效率”和“創新”。
但是,國企真的是那樣嗎?咱們先來看看創新的話題。
就像中國航天,依靠的是持續創新,在艱難困苦中砥礪前行,才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那是新中國的開國先賢們,在目睹了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等民族自救之后,深知“造不如買、造不如租”的毒害有多大,含辛茹苦走出的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
就是這樣的火種,這樣的血脈,從國有蔓延到了民營,遍及了神州大地!最后,成就了我們迅速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奔向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對,那正是偉大的新中國,不斷打破西方的技術封鎖的金鑰匙,是我們逆風飛飏的最本源原因。
以歐美的石油開采技術霸權為例,用實例說明中國國企在技術創新領域,也給全國人民帶來了驚喜,走出了一條擊碎西方層層技術封鎖的路!
來,上視頻。
看到了吧,帶動咱們國家技術強勢崛起的,主要是國企!
此前的中國航天,還有寧南山說到的石油行業等等,這些國企都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實現了技術的不斷突破,使得中國制造令一些人寢食難安!
問題是,中華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決定了我們這個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也就決定了我們的勢不可擋!
新中國建立初期,有蘇聯老大哥的技術援助;但后來援助沒有,我們的進步沒有中斷!
而且,前有巴統,后有《瓦森納協定》,都沒有能夠徹底封鎖、扼殺我們的技術進步!
這樣的艱難困苦中,我們照樣有了“兩彈一星”!
特別是被逼出來的“于敏構型”氫彈,使得我們成了全世界唯一擁有氫彈的國家(據說有三十枚超級蘑菇蛋,一枚相當于數十枚小蘑菇)!
——這令一些強盜國家只能花大價錢,通過加大數量來求得心安(不許偷笑)!
想想,當初那樣的艱難困難中,我們都走過來了,何況是今天,是國有到民營都篤信自強的今天?!
哎,一切真的像故事;好萊塢的編劇都編不出來的離奇故事,各種陰差陽錯。
原本,在西方“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狂轟濫炸下,很多國人都已經接受,并習慣了這一美國人主導的體系;誰知天降一個特朗普,各種大折騰小折騰,一定要打破這一體系!
然后,我們被打醒了,才發現美國人倡導的“政府不干預市場”是騙人的,才發現只有自己才靠得住!
于是我們上下一心,從國有到民營,從廟堂棟梁到販夫走卒,更加團結了,更加自強了!
這事,能怨得了誰呢?天意如此!
再說了,我們的民族驕傲華為,早在2016年便已進入了世界通信技術的無人區;華為的5G技術引領全球,在位優勢極為明顯,還怕美國的封鎖?
不就是要在芯片上卡脖子嗎?現在的核心僅在光刻機,其它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了!
試想,堂堂一個中國,巍巍一個大中華,真的決定要做成一件事情時,真的很難嗎?
現在,華為已經開啟了“南泥灣計劃”、“松湖計劃”,正自建芯片生產線(除了高端手機芯片,其實多數低制程芯片均能國產);
北大的基于石墨烯技術的“碳基”芯片正在不斷突破,遲早會取代美國主導的“硅基”芯片!——而且,硅基芯片已經到了3納米,已經接近其物理極限,也就是快到天花板了。
我們組建的集成電路大學,將會使我們徹底擺脫美帝的牽制和刁難!
請記住,那將是我們集結全國資源的號角,也必將敲響美帝半導體霸權的喪鐘!
【3】負重前行的國企
好了,中國國企在創新上做出了表率,那么效率呢?到底如何?
其實,這里面有個悖論。
我們通常提及的效率,并不意味著能夠眼見為實的效益,是不能劃等號的!
因為很多企業的存在,根本就不是為了獲得效益,或者說不是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是實現國家意志的社會效益!
比如中國的大多數國企,賺錢根本就不是他們的目標。如果賺錢了,才是離經叛道!
想想,如果我們的壟斷性國企,像近20萬人的華為那樣,人均年薪69萬(2019年數據),早就炸鍋了,對不對!
那么,中國國企的效率到底如何?我們來看看陳平的理解,《破解中國國企效率之謎》,了解效率與效益之間的分別。
各位,看完了陳平的分析,是否覺得醍醐灌頂,然后恍然大悟?
是啊,甘蔗沒有兩頭甜,有利就必有弊。國企當中人浮于事的情況肯定有,但整體上又很有競爭力的,還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國企的優勢,以及在中國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直飽受爭議的國企,在各種非議中負重前行,保障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相信,了解完以上內容,就應該更能理解我們的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價值了!
不得不說,還是我們的老祖宗智慧啊,自古就有鹽鐵專賣,成為社會經濟穩定的定海神針啊!
服,真的服,不服不行!
【4】那一抹艷陽/殘陽
看完寧南山和陳平的視頻,各位是否更加透徹地明白了中國龐大的國有企業體系?!
還替華為擔心嗎?當然不會,中華民族自古就自強不息,創新原本就根植于我們民族的基因里!
回頭看我們的特色,那個替華為做出了表率的國有經濟體系,從石油鉆探到航天科技!——呵呵,效率低的黑鍋,堅決不背!
是,咱們不排除國企在管理和運營上,存在人浮于事等諸多弊端;但是,中國的國企雖有壟斷地位,但沒有定價權,也就失去了獲取壟斷暴利的機會,很多國企也就不可能效益好!
比如中國煙草、中國移動,就效益就很好!
中國煙草一年上繳的利稅,就足以覆蓋咱們國家上萬億的國防開支,多大的社會貢獻!——順道感謝煙民們的貢獻!
中國移動更是在咱們首次進入世界通信標準(TD-SCDMA的3G標準)的制定中,忍辱負重(因網速不及使用歐洲標準的聯通,曾被罵出了翔),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在,誰能想到,在2020年7月凍結的5G R16標準中(意味著5G 1.0版本正式上線),中國企業矩陣獨占鰲頭!
除了中國華為領銜全球通信設備制造商,中國移動也領銜全球通信運營商!其中,中國移動制定的標準占了全球提案的三成,中國電信位列第三!
另外,根據歐洲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公布的最新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排名統計,中國企業矩陣的5G專利數量,占比也達到32.97%,遠超排名第二的韓國(25%)。
完全可以說,在5G技術的世界里,中國就是那一抹艷陽,如日中天。
是,我們總是注意華為,但卻容易忽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這樣的國企!而且,國企總是那樣,時而讓我們歡欣鼓舞,時而也會讓我們鄒眉嘆息。
這些年我們看到,國企總是被各路所謂的經濟學家批判,說效率低,說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何其可笑?!
中國國企,實際上是國家意志的代表,更是國家意志的執行者!(請腦補電力、公路等基礎設施的不計成本鋪設)
中國鐵路的虧損,是為了平抑全社會物流成本,長期做著“政策性虧損”、“制度性虧損”!——鐵路貨運每噸公里漲價一分錢,就是200多億收入!
賺錢,根本就不是國有企業的使命;這種作用不可替代,有時為了實現目標,甚至不得不提供補貼!
那么,美國為首的西方,為何總是盯著中國的國企不放?老平認為有三方面的因素:
1、國有企業體系是中國社會體制的典型代表,正是他們一直想顛覆的公有制經濟!這是意識形態的天然因素。
2、中國國有經濟體系太龐大了,非常不利于跨國企業搶占中國市場,因為一定競爭不過(請腦補當年中糧與中儲糧組織的黃豆價格戰)。
3、一些中國國企一旦駕船出海,就是巨無霸(比如兩桶油,比如中糧和中鋁等等太多企業);西方招搖了數百年的跨國企業,根本就不是對手!
各位,這就是他們“仇華”與“國企效率低下”悖論的真相!他們一直處心積慮地造謠,一直抹黑,一直當“眼中釘、肉中刺”,根本就是不懷好意。
這叫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此前,老平說中國加入WTO談判時的最關鍵一環,就是中美談判。那時候,中美做了不少交易,各有所得。
比如,美國接納中國的銀行進入國際金融體系,條件是中國各大銀行改制時,接受華爾街資本做戰略投資,他們最終在IPO之中賺得盆滿缽滿。
另外,美國人得到了中國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承諾;然后,放中國企業集群進入了全球競爭體系!
結果,中國加入WTO后,盡管國企遭到很多不平等待遇,但憑借強勁的實力,與西方企業廝殺,結果攻城拔寨,勢不可擋,美國人腸子都悔青了!
——呵呵,看看2020年全球500強的分布就知道了:中國133家(其中大陸124家),對比美國121家!
怎么會這樣呢?
因為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實行的是“抓大放小”,大的是整合,而沒有碎片化;那些骨干企業及特殊行業企業,進行了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但并沒有改變產權(仍屬國有)!
美國人一直覺得上當受騙了,所以吃一塹長一智:貿易磋商期間,要求組建“美國版巡視組”(請腦補中興事件最后的屈辱條件),壓縮我們執行政策的彈性!
眾所周知,當太上皇的無理要求,被我們果斷拒絕!然后,特不靠譜暴怒翻臉,一再加關稅(最后的結果是中美貿易額不降反升)!
哈哈哈,想牢牢控制我們,沒門!我們不是加拿大,不是歐盟,更不是日韓!獨立自主與尊嚴,是我們的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無比珍貴!
再說了,中國人民已經越來越不好忽悠了!美國人編織的那些神話,正在一個個被戳穿(比如所謂的唯市場論),節操早就碎了一地,沒人會信了。
請關心你們美國自己吧。比如你們的黑白矛盾問題,比如你們的拉美非法移民問題,比如你們的毒品問題和犯罪問題!
我們中國人民,哈哈哈,吃瓜看戲!
嗯,竊以為,當美國需要我們出手相救時,我們會祭出祖傳秘制的【黑玉斷續膏】,把美帝那口氣吊著,用來對付那個需要敵人的北極熊!——垂而不死的美帝,才是好美帝!可以與北極熊互相牽制嘛,我們當總導演!
對,中華古典哲學認為,萬物相生相克,平衡才完美!
文章來源于平觀世界 ,作者漢上老平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