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外高橋造船
建造的中國首制大型郵輪
迎來里程碑節點
轉入塢內連續搭載總裝新階段
標志著中國船舶集團在大型郵輪領域
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
到實船總裝搭載的重大跨越
也標志著中國船舶工業
在摘取“皇冠上最后一顆明珠”方面
又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11月11日報道
作為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象征,船舶工業具有高度的產業擴展性,有著“綜合工業之冠”的美譽。它是現代工業的產物,更是現代工業日新月異的縮影。
今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船成交量同比萎縮了51%,但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工業的新接單量保持領先,今年一到九月份,我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8.3%,船廠手中的訂單也占到全球份額的48.3%。
根據中研普華《2020-2025年中國船舶制造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造船新接訂單量為6534萬載重噸,其中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為2907載重噸,占全球總新接訂單量的44.5%。從近十年中國船舶制造業占世界造船市場份額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船舶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顯上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訂單量不降反升
這家船廠秘籍何在?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10月28日,大連一家造船廠碼頭,經過了近一年時間的建造、舾裝、試航和調試,一艘載重6.1萬噸的散貨船在當天交付日本船東。
受疫情防控的影響,日本船東沒法到中國參加交付儀式,只能通過網絡舉行簽字、交付儀式。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的“云交付”充滿儀式感。
疫情防控期間,由于很難和船東見面,企業開創了云推廣、云簽約、云交付等線上商業新模式,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疫情的沖擊。今年3月,他們就拿下疫情以來的首張大單。客戶包括歐洲和日本。
云交付儀式后,工作人員舉著彩旗,來到碼頭為這艘載重6.1萬噸的散貨船送行。這是今年以來,吉燕霞他們給這家日本船東交付的第2艘輪船了。
今年以來,受市場不確定性和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造船業整體處于低迷狀態,最近,丹麥船東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新船手持訂單已經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雖然不同船型之間存在差異,但油船、集裝箱船、散貨船這三大主要船型手持訂單占現有船隊比例都處于幾十年來的低點。
全行業低迷,這家船廠今年的業績卻不降反升。這家企業的“獨門秘籍”就是讓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更高。
這艘載重30.8萬噸的節能環保超大型油輪,搭載了船廠所在集團自主研發的能效管理系統,和市場上相同主尺度的船舶相比,日均油耗同比降低了3%。
這是一艘尚在設計階段的全新船型,能裝載2.3萬個標準集裝箱。今年3月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刻,他們公司接到來自境外的訂單,要求開發生產2艘這種新船型。此前他們只建造過能裝載2萬個標箱的集裝箱船,對于整個團隊而言,這是一場全新的挑戰和考驗。
這個超大型集裝箱船,總長399.9米,型寬61.3米,甲板面積將近三萬平方米,相當于3.5個標準足球場。總高度68米,貨倉加甲板堆箱層數達24層,相當于22層大樓的高度,它的尺寸和航空母艦相比,也毫不遜色。
研發團隊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的時候,船廠的生產制造部門也開足了馬力,為了降本增效,車間里還正在進行著智能化改造。今年5月投入使用的智能生產線,機器人已經代替人工進行焊接作業。眼下,這里在用工量減少一半的情況下,實現了更高的生產效率。
△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煥明
眼下,這家船廠已啟用了19條智能生產線,具備24小時作業的能力,生產效率達到了日韓先進水平。與此同時,他們還啟用了智能倉庫,用工減少了一半,作業環境和作業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他們建造的6.1萬噸散貨船,交付時間不到一年。
△智能倉庫
造船業三大明珠
我國全部要收入囊中!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10月29日,第十四屆中國大連國際海事展覽會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開幕。這是自疫情暴發以來國內外首個公開舉辦的線下國際海事展覽。
中國船舶大船集團正在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產品推介會。在他們的展臺上,造船業的“三大明珠”,航空母艦、大型郵輪、液化天然氣船的模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液化天然氣船模型
目前我國在航母和LNG船方面已經完全可以自主建造。其中在LNG船方面更是打破了韓國和日本的壟斷,達到世界頂尖行列,連日本的船東都來我國采購LNG船。但唯獨欠缺的就是大型郵輪了。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設計圖
作為世界造船業最后一顆“皇冠上的明珠”,大型郵輪被譽為船舶工業建造水平最高的船型,目前大型郵輪的制造被四個國家高度壟斷,分別是意大利、法國、德國和芬蘭。
△2019年10月18日,大型郵輪鋼板切割儀式在上海舉行。
2019年10月18日,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正式開工點火鋼板切割,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
作為中國船舶工業設計建造難度最高的船型之一,大型郵輪是我國目前唯一沒有攻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巨系統工程。整船的零部件,相當于919大飛機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全船總電纜布置長度達到4200公里,相當于上海至拉薩的距離;整船總工時相當于好望角型散貨船的20倍。
中國首制大型郵輪為Vista級,入級英國勞氏船級社(LR)和中國船級社(CCS),船東為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船體總噸位約13.55萬噸,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用吊艙式電力推進系統,將配備2臺16.8兆瓦、3臺9.6兆瓦、總功率62.4兆瓦的主柴油發電機以及2臺16.8兆瓦吊艙推進器;擁有高達16層的龐大上層建筑生活娛樂區域,設有大型演藝中心、大型餐廳、特色餐館、各色酒吧、咖啡館、購物廣場、藝術走廊、兒童中心、SPA、水上樂園等豐富多彩的休閑娛樂設施,豪華程度超過五星級酒店,被譽為移動的“海上現代化城市”。
今天上午,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將迎來塢內連續搭載總裝里程碑節點,標志著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到實船總裝搭載的里程碑跨越,也標志著中國船舶工業摘取“皇冠上最后一顆明珠”,又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根據計劃,郵輪將于2023年上半年出塢,2023年年內完工交付。
至此,造船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將全部被中國收入囊中,未來,中國人就可以登上我們自己建造的豪華游輪暢游大海了。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在全球持續蔓延,給全球的航運、造船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由于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得當,中國船舶工業率先復蘇,今年1到9月份,從造船完工量,到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中國造船業占世界造船三大指標的市場份額紛紛位列第一,這份成績的取得難能可貴,體現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抗風險能力日益增強,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2019年,全球船舶工業在經歷了長達10多年的調整期后,在市場機制和產業發展周期的共同作用下,正在形成新的競爭格局。在我國,以央企集團戰略性重組為背景的行業內整合正在加速進行。我們期盼著,我國的船舶工業能夠抓住機遇,從造船大國邁向造船強國。
放眼未來
國資央企將繼續聚焦
海洋強國和制造強國戰略
努力強化創新補短板、優化布局調結構
智能轉型提質量、潛內需穩增長
深化開放促發展
乘風破浪,揚帆遠行
以嶄新的面貌
迎來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來源:國資小新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全球第一!中國拿下了世界造船業半數訂單,“乘風破浪”怎么做到的?
2020-11-1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