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今天是7月15日,星期四。昨天晚上有一個朋友突然跟我說了一句話,問我知不知道方方還有個弟弟,我說我只是對方方日記里寫的那些觀點有一些評論,但是對他們家的事我沒有興趣了解。我這個朋友說方方這個弟弟是北大法學院教授張千帆。
張千帆這個人我聽說過,據說去年方方寫日記那會兒他還在《紐約時報》上面發文章呼應了方方,而且大爆。如果說張千帆寫這種抨擊中國的文章,我不覺得奇怪,但你說他是方方的弟弟我就有點不信,為此我這位朋友還特地把這篇文章找來給我看了,沒想到還真有這回事,這姐倆太像了。
《紐約時報》一年前刊登的北大教授張千帆的舊文被“挖墳”了,但張千帆這篇文章現在完全可以拿來作為一個新的相聲段子講,有意料之外的喜劇效果。
這篇文章開篇就居高臨下地講共性的問題,開門見山地說:病毒誰身上都有,為什么有的人得病,有的人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不同的人抗病毒免疫力不同。危機的種子哪個國家都存在,為什么有的國家有驚無險、順利化解,有的國家卻會釀成重大公共事件乃至社會政治危機?這是因為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制度化解和應對危機能力不同。
到底是北大法學院教授,這句話說得對,我都贊成,這話登在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上我也贊成。如果只到這兒的話,張千帆這篇文章也不會被人拿出來和方方掛起鉤來。
《紐約時報》中文網2020年2月11日發布的這篇文章現在被網民拿出來調侃也沒什么,你偏偏起了這么一個標題——《防治病毒,中國需要憲政民主》。那時候武漢最先爆發疫情,《紐約時報》中文網在官方推特賬號上分享這篇文章時,特地從結尾選出那段話,作為“點睛之筆”,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對當初的中國疫情冷嘲熱諷,給中國開“民主”之藥方。
可一年多以后回看,《紐約時報》精心挑選的這段話,怎么都像是對美國等國家抗疫失敗的莫大諷刺。作者當時陰陽怪氣的“有的國家”的寫法,竟成了“神來之筆”。當時他寫“有的國家”的時候心里想的是China,現在卻變成了America。
《紐約時報》中文網經常把一些他們認為可以對中國的政治制度構成挑釁的文章,或者是詆毀中國共產黨的文章推出來。但是現在形勢變化得很快,《觀察者網》發現,這一年多,隨著國內高效將疫情結束,而美、印和許多西方國家卻陷入一波又一波的新冠“泥淖”。因此,陸續有網友“帶著洛陽鏟”來“挖墳”,甚至有網友直接在網上“打卡留念”,諷刺這篇文章的內容。
2020年9月網友考古并發表評論說“此時美國確診人數600萬左右,中國已經全面復工。”而春節期間,網友評論“美國已經2750萬累計確診,48萬死亡。”有網友稱贊《紐約時報》“了不起,發表中國教授的文章居然能預測美國與印度!”把美國和印度的狀況描繪得這么生動、鮮明。
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已在標題寫明。作者在文中寫道,“在一個憲政民主國家,這場危機極很可能一開始就不會發生,因為言論與新聞自由即足以將新冠病毒扼殺于搖籃。言論與新聞自由賦予公民知情權,有助于遏制病毒傳播。”
張千帆說的這觀點確實跟武漢的方方說法一致,寫的東西推得滿屏,她卻愣是說自己沒有言論自由。倒是美國,被張千帆夸得這么有言論自由,都能阻止病毒傳播了,但事實卻是這種“言論自由”不但沒能阻止病毒傳播,反倒把嘴給封上了,連特朗普的賬號都全給封了。
張千帆竟然從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看出,其中“折射了中國日常社會治理中的制度危機”,宣稱“制度危機不除,那么這樣或那樣的社會危機依舊會源源不斷地發生”,最后呼吁“反思制度問題,推行變革之道”。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么每天近30萬人確診新冠的美國,其制度危機到底有多嚴重,簡直想都不敢想。
所以,有微博網友討論《紐約時報》的那則推文時用表情包調侃“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許多網友更是開啟“奪筍”模式,諷刺《紐約時報》“一個回旋鏢正中腦門”、“鐵鍋燉自己”、“昨天的我痛打今天自己的臉”。
關于這件事張千帆教授最近沒再說話了,我想張千帆作為一個學者會不會反思自己說的話?他當時從中國制度和美國制度的比較當中把美國夸得跟一朵花似的,卻把中國說成“豆腐渣”,結果我們的“豆腐渣”很結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我們眾志成城、聚沙成塔,用我們的體制優勢克服了疫情。
2020年,就是張千帆罵中國的那個時候,中國是世界上這些大的經濟體當中唯一一個實現正增長的國家。疫情中,中國的抗壓能力得到了考驗,中國的體制優勢得到了進一步展現。
所以張千帆如果能夠改變自己的認識,或者談一談自己的真實歷程和面對新形勢的想法,我覺得這會非常有意思,因為這樣會讓我們更多地理解一個知識分子是善于學習的,善于修正自己的認識。但張千帆教授現在好像不屑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正如方方姐永遠板著臉。
批評中國不見得有多不好,中國有錯誤當然要批評,中國確實也有很多問題,但是你批評中國的問題就算了,你怎么能把美國的問題夸成一朵花?就拿疫情這件事來說,中國和美國都有做得好的地方、做得不好的地方,但總的來說中國做得比較好一點,在抗疫過程當中中國是個優等生,而美國做成什么樣全世界的人有目共睹。
最近美國彭博社自己搞了一個調查,說全世界抗疫工作做得最好的是美國,美國排名第一,中國排第八。美國感染了3000多萬人,死了60多萬人,失業率這么高,怎么還能排第一?但是按照美國的標準,美國就能排第一。因此,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對此的評論是兩個字“呵呵”。
中國古人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現在不僅方方不改,張千帆也是一樣的路數。為什么像方方姐這樣著名的女作家,像著名的北大教授、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張千帆這樣人,他們都不拐彎、不認錯呢?
對于這篇文章有很多有趣的評論:有網友稱贊《紐約時報》寫了一篇“好文章”,“字字珠璣”、“客觀中肯”,“對于自身問題的觀察一針見血”;有人說張千帆教授也是提早就發了一篇批評美國的文章,而且批評得這么到位,太厲害了;有網友驚訝于這家美國老牌自由派媒體的預見性,竟然“提前一年反省”;還有網友猜,“紐約時報當時自己都沒意識到這話說得有多深刻”。
當時以為是罵中國,沒想到自己把自己的問題看得這么清楚,這簡直是《紐約時報》自創辦以來最為令人佩服的現象。
但玩笑歸玩笑,美國疫情造成的惡果還在不斷地顯現出來,美國也在一如既往地逞能,一如既往地顯現自己。最近的情況是美國要解封,將一切恢復正常,為了所謂的“面子上好看”,但是醫生說如果解封很容易造成新的反彈。
美國這樣一個國家,它正如張千帆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存在一些制度性的缺陷,同時這個國家還大量存在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反智反科學的現象。如果張千帆教授不愿意在中國的問題上做一點反思的話,那關于美國總統帶頭反智反科學的問題麻煩您再針對性地從制度和文化演進的層面寫一篇文章,讓我們對美國有更多的了解,我們將表示特別感謝!
對張千帆這個人我是有點了解的,他年紀不大,1964年出生,人特別聰明,他是生物物理學博士,1999年獲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政府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政府管理學院雙聘教授,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
但就是這么有學問的一個人,他在政治問題、社會問題的觀察上怎么這么幼稚?會不會是一個人特別有成就之后,就容易過高地估計自己,以為自己可以居高臨下地教育別人、教育學生、教育執政黨、教育中國人民、教育中國文化?
他認為只有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制度才能夠解決問題,中國只有廢棄馬克思主義、用儒家的學說加上西方民主憲政這一套才能有個新面貌,否則的話我們災難不已。我感覺不到張千帆說這些話的時候的學術水平,我感覺到的是一個人在用情緒思考。
不基于實踐的思考、用情緒而不是用理性的思考都可能會出錯,他對中國的那種猛烈抨擊,那一段一段的邏輯,在現在看來只有喜劇效果。最好笑的是,他對中國的抨擊,每一拳、每一腳都打在了美國政府的臉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40年來咱們這句話說得最多,既然如此,我覺得北大法學院的黨組織應該找張千帆這樣的人談一談。張千帆先生寫的文章很深刻,對美國的剖析很深刻,所以您看看能不能再寫一篇文章,再深入剖析一下?
司馬南頻道自媒體水平是差了點,但如果張千帆愿意來,我搭個臺,就像采訪其他的專家教授一樣,邀請您來咱們“司馬會客廳”,我肯定好茶招待,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咱們做完了節目喝一盅也沒問題,您看這個主意怎么樣?
來源:司馬南頻道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明德先生:網曝方方好友、億萬富豪艾路明旗下低價備案別墅用于賄賂官員。。。
2021-05-29侯希平:美國60萬,印度正淪陷,事實證明《方方日記》就是禍國殃民的存在!
2021-05-1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