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huán)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于曰斌:中國共產黨在百年風云變幻中何以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點擊:6589  作者:于曰斌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chuàng)】  發(fā)布時間:2021-07-25 10:30:43

 

1.webp (28).jpg

 

“作始也簡,將畢也巨”。在黨的一大會址展廳懸掛的董必武同志的這幅題詞,可謂字字千鈞,發(fā)人深省?;赝倌陯槑V歲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先后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天辟地的救國大業(y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天換地的興國大業(y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翻天覆地的富國大業(yè),當前正在進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驚天動地的強國大業(yè)。每一個歷史發(fā)展階段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無不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做到一次正確容易,做到每次都正確絕非易事;做到一時正確容易,做到長期一直行進在正確軌道則是難之又難。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重大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為何總能實施“正確領導”、找到“正確密碼”、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要回答這一重大歷史課題,我們需要從理論的高度來深化對黨的自身特點和執(zhí)政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需要從歷史的維度來考量打破歷史周期率的方法和途徑,需要從現實的角度來尋求永葆黨的生機與活力的“遺傳因子”。

一、黨的歷史正確性來源于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真經,與時俱進推動黨的指導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不移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善于根據時代發(fā)展和實踐變化,與時俱進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相結合,在回答時代課題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fā)展中國,成為經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檢驗、歷史證明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

《黨章》修訂完善的過程,清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持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中國化時代化的演進路徑。中國共產黨人信仰如磐、初心不移,一經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便開啟了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實際相結合的求索之路。黨的七大第一次系統(tǒng)地對中國共產黨24年的奮斗歷史作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總結和概括,正式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tǒng)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分別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寫入黨章,不斷豐富充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理論架構。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系統(tǒng)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黨的指導思想的每一次飛躍,都是我們黨對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的科學總結和理論升華,體現了黨的指導思想一脈相承、承前啟后的內在邏輯關系。

應該說,一部黨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就是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正是時代的需要推動著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一次又一次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又是黨的不斷創(chuàng)新的指導理論引領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新的勝利。

二、黨的歷史正確性來源于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與時俱進作出符合歷史發(fā)展大勢的科學論斷

 

不先審天下之勢,難應天下之務。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人民立場觀察分析變幻不居的國內國際時局,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法方法論,審時度勢、持經達變,一次又一次地作出順應歷史潮流、趨利避害的科學判斷。

正確判斷歷史方位,找準所處時代的歷史坐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y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fā)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由此可見,歷史方位是決定方向、明確路徑、選擇方略的根本性問題。在黨的百年歷史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不斷深化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毛澤東同志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社會革命劃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鄧小平同志根據我國生產力發(fā)展狀況和水平,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斷;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明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勝利后,標志著我國發(fā)展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新發(fā)展階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上對各個歷史階段作出的方位判斷,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是連續(xù)性和階段性辯證統(tǒng)一的理論觀點,為我們黨制定大政方針、完善發(fā)展戰(zhàn)略找準了立足點和參照系,增強了工作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認識和運用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自覺。

正確判斷時代主題,校準國家總體發(fā)展戰(zhàn)略走向。歷史證明,我們黨是最富有遠見卓識、最具有戰(zhàn)略眼光和坦蕩胸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每逢重大歷史轉折關頭,中國共產黨堅定站在道義制高點,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時局判斷。毛澤東同志關于“三個世界”的戰(zhàn)略思想,為結成國際反霸統(tǒng)一戰(zhàn)線提供了理論基礎;鄧小平站在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作出“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主題”這一偉大論斷,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改善同美蘇大國關系提供了理論依據,為中國的國內建設和對外開放創(chuàng)造了有利環(huán)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堅持時代主題戰(zhàn)略判斷的基礎上,深化了對世界大勢及時代潮流的認識,提出了“這個世界,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這一偉大論斷。在強調和平、發(fā)展的同時,提出了合作、共贏的理念,高度概括了當今時代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基本趨勢與特征,豐富了新時期中國的時代觀。

正確判斷社會主要矛盾,把準社會發(fā)展方向。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時代變革的基本動力和顯著標識。長期以來,我們黨注重通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揭示社會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結合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分析,作出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斷,從而為科學制定黨在各個時期的綱領和路線方針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經過艱辛探索,逐步認識到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構成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而確立起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tǒng)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國家貧窮落后面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黨的八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科學判斷,指明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從而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科學分析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為我們部署黨和國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依據,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必將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發(fā)揮重大而深遠的引領和指導作用。

三、黨的歷史正確性來源于始終堅守立黨初心,確保每個歷史階段的工作規(guī)劃和戰(zhàn)略抉擇代表人民利益符合客觀規(guī)律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一百年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中國共產黨抓住這百年瞬間的歷史機遇,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的群眾觀點,堅持系統(tǒng)規(guī)劃、科學布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堅持奮斗目標梯次推進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zhàn)略布局日益完善,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新民主主義革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fā)展的物質條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我國發(fā)展已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黨本,休戚與共。堅持以人民為本位,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底色。縱觀百年歷史,中國共產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都是為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歷史充分證明,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黨的七大強調,“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確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唯一宗旨;黨的十二大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工作的重點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逐步提高城鄉(xiāng)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十七大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作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等重要論斷。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為民情懷,深刻詮釋了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唯物史觀,集中表達了人民至上的執(zhí)政理念,造福人民的執(zhí)政追求,進一步指明了黨的力量源泉、執(zhí)政之基和黨的建設根本價值取向。

堅持規(guī)劃布局的連續(xù)性整體性。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五年規(guī)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是黨的主張轉化為國家意志的重要途徑,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chuàng)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奇跡。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我國已編制14個“五年規(guī)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規(guī)劃內容不斷豐富。“六五”計劃將“國民經濟發(fā)展五年計劃”改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五年計劃”,增加了社會發(fā)展內容,其后又陸續(xù)從“三位一體”拓展到“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更加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要求。國家發(fā)展規(guī)劃始終堅持開門問策、凝聚各方共識,成為社會各方面共同遵循的行動指南,有利于形成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穩(wěn)定預期,確保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連續(xù)性、整體性,這與美國“否決政治”形成鮮明對比,其優(yōu)越性、先進性不言自明。

堅持目標導向的長期性戰(zhàn)略性。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愿和事業(yè)發(fā)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并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這是我們黨發(fā)展壯大并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保證。新中國成立之初,黨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勝利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任務,順利進入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的八大確定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由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的總任務;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刻總結世界社會主義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作出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判斷,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開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黨的十三大確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黨的十五大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我國跨世紀發(fā)展的奮斗目標和任務;黨的十六大確定新世紀頭20年的具體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世紀要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tǒng)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fā)展這三大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轉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從過渡時期總路線、“四個現代化”,到小康目標、“三步走”戰(zhàn)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清晰的戰(zhàn)略目標導向,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前進方向。

四、黨的歷史正確性來源于始終堅守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則制度及自我革命精神,持續(xù)推進黨的自我凈化和自我完善


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永恒課題。中國共產黨是由先進思想孕育催生、用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政治上的先進性。但其先進性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這是事關黨和人民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課題。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考驗和挑戰(zhàn),必須具有徹底的組織紀律性和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通過嚴格的制度紀律約束和自我凈化功能來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這一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原則和組織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黨的領導工作、組織工作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規(guī)范,對于黨的組織鞏固、壯大,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發(fā)揮了重要的制度保證作用。在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運行中,這項制度把充分發(fā)揚黨內民主和正確實行集中有機結合起來,既最大限度激發(fā)了全黨創(chuàng)造活力,又有效統(tǒng)一了全黨思想和行動。“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yōu)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象地說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zhèn)中軍帳中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科學論斷,深刻指明了在我國政治制度全局中黨的領導與國家治理體系其他部分之間關系,要科學把握黨的領導核心與國家治理體系各個方面的關系,必須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百年實踐表明,民主集中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特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最大制度優(yōu)勢,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重要法寶。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辦理,黨才能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團結凝聚全體人民努力奮斗。

持之以恒推進思想建黨、理論強黨。2017年9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回顧黨的奮斗歷程可以發(fā)現,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歷經艱難困苦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使全黨始終保持統(tǒng)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強大的戰(zhàn)斗力。”關于加強黨的建設、解決自身問題的探索,貫穿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孜孜求索和不懈奮斗歷程。毛澤東同志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通過古田會議、遵義會議、延安整風、“兩個務必”的提出以及“三反”運動等,實現了全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改革開放以來針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加強自身建設進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陸續(xù)開展“三講”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等活動,著力推進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及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廣大黨員、干部在一次次集中教育中,不斷砥礪政治本色、堅定理想信念。

堅持不懈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我們黨歷經千錘百煉而朝氣蓬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應對好自身在各個歷史時期面臨的風險考驗,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隨著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新時代黨的自身建設面臨更多更復雜的問題。我們黨要解決自身問題、實現長期執(zhí)政,關鍵要保持住自我凈化的過硬特質,堅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問題作斗爭。要通過完善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發(fā)揮黨內監(jiān)督帶動作用,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jiān)督制度和執(zhí)紀執(zhí)法體系,實現黨內監(jiān)督和外部監(jiān)督相結合,夯實全面從嚴治黨、實現自我革命的制度基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氣和政治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偉大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的社會革命,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五、黨的歷史正確性來源于始終堅守道義制高點,順應時勢高舉代表全人類進步事業(yè)的正義旗幟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新中國外交走過了七十多年不平凡的風雨歷程。探究百年大黨的成功密碼,我們不難發(fā)現,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民心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的成功,是正義的成功。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在對外關系上,我們黨始終高舉全人類進步事業(yè)的旗幟,堅守道義制高點,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努力踐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崇高使命。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新中國的大國外交定調奠基。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百余年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為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領土主權完整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新型外交關系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按照毛澤東提出的“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基本外交方針為指導,開啟新中國的外交事業(y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由中國首先提出,并和印度、緬甸共同發(fā)起,倡議“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主張一切國家間的和平共處和友好合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明了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樹立了新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它是新中國外交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階段性標志,為新中國外交奠定了基調和基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所倡導的宗旨、原則和精神,被確定為國際社會的基本準則。在這一原則指導下,成功地解決了與鄰國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打擊了西方大國對新中國的外交孤立和封鎖,消除了周邊國家對中國紅色政權的“恐懼”,發(fā)展了與周邊國家、新興民族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為新中國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周邊環(huán)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被世界普遍接受的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經受住了歷史的檢驗。

靈活務實的對外策略拓展黨和國家生存空間。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我國國際戰(zhàn)略實現重大調整,外交工作打開新局面,迎來第二次建交高潮。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外交工作實現重大突破。以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為標志,中美關系結束長期敵對狀態(tài),開始走上關系正常化軌道,推動了同日本等所有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并同亞非拉40多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這個時期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huán)境,拓展了中國外交活動的舞臺。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風格的外交理念,包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三個世界”戰(zhàn)略思想,不稱霸、不結盟,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平發(fā)展道路,和諧世界,等等。冷戰(zhàn)結束后,中國明確提出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主張各國事情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國平等協商,全球性的挑戰(zhàn)由各國合作應對。進入21世紀,中國進一步提出“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諧世界”。我們黨準確把握時代特點和國際形勢發(fā)展變化,及時調整和制定我國外交戰(zhàn)略,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外部條件。

高舉和平正義的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頂層設計,是對中國一貫秉持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繼承與發(fā)展。2017年2月10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從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到區(qū)域、領域命運共同體,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涵蓋政治、安全、發(fā)展、文明、生態(tài)、網絡空間、衛(wèi)生健康等多個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層次和內涵逐步充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一種帶有社會性的國際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打破了意識形態(tài)的界限束縛,化解了東方與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爭論焦點,是真正讓世界普適的創(chuàng)新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主權平等和兼容并包,強調尊重多樣性,主張國家之間建立起平行結構的伙伴關系,共享發(fā)展機遇,共擔風險成本,致力于不同發(fā)展模式之間的相互借鑒、取長補短,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世界發(fā)展的積極意義。

歷史、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在百年風云變幻中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絕非偶然,能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巨大成功亦非偶然。中國共產黨能夠擔當起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具有充分的歷史依據、理論依據、現實依據,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中國共產黨擁有科學的工作指針和理論指南,準確的時局分析和形勢判斷,穩(wěn)妥的目標規(guī)劃和戰(zhàn)略布局,徹底的組織紀律性和自我革新機制,正是依靠這諸多優(yōu)秀特質,依靠守正創(chuàng)新不懈奮斗精神,中國共產黨才能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

(作者系山東省日照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來源:昆侖策網【原創(chuàng)】,作者授權發(fā)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guī)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