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斗史。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們我們要學習傳承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增添活力。看著這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色,他們是怎么把曾經的萬里荒漠變百萬畝林海,怎么把曾經的一窮二白變富貴之鄉,向塞罕壩人學習,傳承下光榮的塞罕壩精神!
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第一批塞罕壩人服從命令而來,他們最鮮明的特質就是牢記使命,時刻聽從黨的召喚。369名熱血青年響應號召、挺身而出,誓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50多年來,這里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聽從黨,服從黨,不怕苦,不怕難的塞罕壩人,在這荒蕪的大地上譜寫出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有毅然決然放棄高考、奔赴壩上的“六女”,有發出錚錚誓言“林場還沒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壩上”的老書記王尚海,有一對對在“望火樓”上僅與一部電話、一副望遠鏡、一個記錄本相伴生活的夫妻瞭望員,他們視使命如生命,敢于擔當、勇挑重擔,才成功建造出總面積112萬畝、資源總價值202億元的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為華北地區筑起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
世上無難事,只怕肯攀登。苦,都知道苦,但是能怕苦嗎?怕苦就不是共產黨人能說出來的話!艱苦奮斗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作風。塞罕壩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就是一部艱苦創業的綠色傳奇。塞罕壩人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與天斗,斗風雪斗干旱斗自然災害;與地斗,斗貧瘠斗缺水斗木苗培育;與己斗,斗孤獨斗寂寞斗消極情緒。真是“渴飲溝河水,饑食黑莜面;白天忙作業,夜宿草窩間。”真是在流沙中植樹,在荒漠上建房,在失敗中思變,在開拓中進取。塞罕壩人先后攻克高寒地區引種、育苗、造林、營林、有害生物防治等諸多技術難關,開創了高寒地區栽植落葉松的成功先例,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為子孫后代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優美環境。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塞罕壩人在面對困難,面對挑戰,面對時代使命時有著堅定必勝的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永不懈怠、永不退縮,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一張藍圖繪到底,幾代塞罕壩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锨一鎬、一坑一苗,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塞罕壩人在綠起來、活起來之后是富起來,那靠的就是生態發展,靠的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今天的塞罕壩林場森林繁茂、空氣清潔、水源優質,催生出森林旅游、碳匯交易等眾多綠色產業,實現了綠富雙贏。在新征程上弘揚塞罕壩精神的基礎上,堅持把綠色作為發展底色,塞罕壩百萬畝林海,每年涵養水源、凈化水質、釋放氧氣,以森林旅游為基礎引來八方游客,年門票收入達4000多萬元,每年可實現社會總收入6億多元,有力地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新時代、新的征程,作為基層工作者的我們也是新一代的“塞罕壩人”,要把塞罕壩精神發揚光大!要忠于黨的領導,服從命令聽指揮,永葆拼搏狀態,事不避難、勇于擔當,百折不撓、銳意進取、久久為功、干事創業,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應對各種風險考驗,努力創造一流工作業績,在美麗中國的建設中砥礪前行。
作者:張逸天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