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美西點軍校研究人員在《戰略研究季刊》上發表《基因戰技術與國際政治》文章,闡述基因技術的武器化、運載和精準度方面的能力提升,使用基因武器的戰略價值,并給出遏制基因技術武器化的監管對策。
背景
傳統生物武器存在難以評估有效性、無法防御、環境要求苛刻、打擊精準度不高等問題,軍事應用價值不大。傳統生物戰劑的氣溶膠噴霧劑、炸彈等運載方式存在功效不佳、運載困難等問題。隨著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學、納米和機器人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基因武器將可能與核武器一樣危險,與網絡武器一樣易獲得。
基因武器能力提升
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學、納米和機器人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基因技術的武器化、運載和精準化攻擊能力。
一是基因技術武器化方面。①基因編輯技術可使生物制劑更具傳染性和殺傷力,可制造全新的生物制劑和毒素;②人工智能技術可實現基因技術的武器化模擬;③合成生物學可選擇性地改變生物體基因,使生物系統成為可編程的制造系統,制造基因武器。
二是基因武器的運載方面。①基因編輯和合成生物學技術可克服生物制劑的遺傳不穩定性;②納米技術可為基因武器提供環境耐受的載體和可靠的運載機制。納米載體或膠囊可通過不可滲透性細胞膜和血腦屏障運輸毒素,毒素在納米顆粒中的靶向輸送可提高毒素效力降低劑量,還可控制進入人體的毒素,納米機器人可進入人體并穿透細胞,納米機器人可被編程后向人體注射毒素,無需額外運載設備。③利用基因編輯和納米載體可將工程化基因進行結合、包裝并運送,使得基因制劑更耐用、高效和精確。④合成生物學可將基因的生物功能與生物的合成制造、運載和靶向系統相結合,制造出“智能微生物”,在攻擊目標攝入或吸入后,由特定宿主激活,使用微流控芯片和工程化基因從宿主體內吸收制劑,并制造特定毒素或病原體。
三是基因武器的精準度方面。①利用不同種群攜帶的不同頻率等位基因或非編碼區來識別個體或種群,定制針對特定群體或個人的致命基因制劑,實現精確的靶向攻擊。②將納米生物合成制劑作用于特定動植物,實現高精度種群攻擊。③利用表型技術生產針對個人或種群的基因武器。④利用基因驅動技術或基因編輯技術對目標實施延遲攻擊,可攻擊特定種群或個體的后代,基因驅動可在整個種群中傳播新的遺傳性狀,或使某些性狀失效;可研發一種“隱形”病毒,通過基因編輯感染人類細胞并保持休眠狀態,可隨時激活該病毒以勒索目標,且很難被溯源。
基因武器的戰略效用
一是比核武器更危險。基因武器具有易獲得、監管難、高毀傷、多功能、效用久和難溯源等特點。基因武器相關技術越來越廉價和易獲得,開發者只需具備大學知識和廉價設備和材料就可獲得基因武器;基因武器的研發技術與人類健康技術基本相同,研發項目與其他生物項目類似,相關技術可在國際期刊公開發表,生物武器公約等監管制度效力難實現。基因武器的攻擊目標包括種族群體、特定個體,甚至橡膠、塑料等國防基礎設施等,更具威脅。基因武器很難被溯源,使用者可秘密使用并合理否認。
二是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可權衡戰略突襲與威懾效用選擇披露或隱藏基因武器能力。披露基因武器能力可拒止或威懾對手,拒止有核國家。基因武器可造成瞬時既定的大規模殺傷性后果,使用潛伏期短的基因工程生物制劑可像核武器一樣迅速在數百萬人中釋放,可對平民或領導人自身造成傷害,影響戰術決策。無核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通過披露基因武器能力展示其威懾力。有核國家或非國家行為體隱藏其基因武器能力,可獲得潛在優勢。
監管基因技術武器化
根據核武器和化學武器的監管政策,提出遏制基因技術武器化的監管對策。一是建立基因技術的政府與軍事透明度。二是建立科學透明度與自治。在全球生物實驗室建立活體傳感器網絡,識別并提醒具有武器化潛力的技術進步。三是加強政府與科學家合作。四是加強政府監管。五是建立全球范圍的基因技術規范。
文章來源于國防科技要聞 ,作者薛曉芳 轉自全球技術地圖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