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駱惠寧主任與住在“籠屋”的香港市民交流。圖自香港中聯辦(下同)
國慶節前夕,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深入走訪香港基層,登上漁船慰問漁民、看望數碼港創業青年、與參加免費診療的社區居民交流、慰問劏房和“籠屋”住戶……向香港市民致以誠摯的祝福。
看望住在九龍旺角的“籠屋”住戶時,駱惠寧說,親眼見到這么擠迫的居住條件,心情十分沉重。
“香港同胞的煩心事,始終牽動著中央的心。”他表示,香港解決住房問題,雖涉及土地、規劃、投入等具體問題,但最根本的、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發展為了誰的問題,只要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具體問題是可以逐步解決的。
駱惠寧主任走訪基層聽取民意。視頻自@中新視頻
“中聯辦不僅重視社會各界代表性人士意見,更重視直接聽取基層市民呼聲”。據香港中聯辦消息,9月30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駱惠寧走進香港基層社區,先后走訪慰問香港漁民、創業青年、社區居民、臨街商鋪和“籠屋”住戶,傳遞中央對香港基層民生的關心關注,聽取意見建議。
駱惠寧上午首先來到香港仔避風塘,登上“新得利”號漁船,了解漁民工作和生活情況。他關切地詢問,到南海捕魚一次要用多長時間?孩子的教育是怎么安排的?駱惠寧問得很細,大家爭著回答,現場氣氛熱烈。
對駱惠寧的到來,漁民們表示歡迎,說20多年了,中聯辦負責人第一次來到漁船上。大家紛紛表示,衷心感激中央關心支持,香港漁業漁民多年來從中央一系列政策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漁民張少強拿出幾張照片,給駱惠寧看他在廣東惠州的深海網箱養殖項目。他說,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有很多像他這樣的漁民在內地找到了新方向。漁民張文輝告訴駱惠寧,以前香港漁業是夕陽行業,國家對香港漁業和漁民的支持政策不僅讓漁民們得到了實惠,也讓年輕人看到了發展空間,他的一些年輕親戚都在找他了解情況。
駱惠寧主任與漁民交流。視頻自@中新視頻
駱惠寧強調,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經濟民生,近期針對不同行業出臺了21項惠民政策,“根本目的是為了讓普通老百姓過好日子。只有廣大市民的生活好了,幸福感強了,香港才算發展得好!”
“我來香港一年半多,看過劏房、到過屋邨、去過小企業、小商鋪,今天上了漁船,很有收獲,以后還會去更多基層社區。”駱惠寧說。臨別前,他與漁民們相約,請他們到中聯辦做客。
駱惠寧主任在漁船上與漁民交流。
隨后,駱惠寧來到位于鋼線灣的數碼港,看望在此創業的香港青年。在路邦科技公司,公司聯合創始人麥謇譽向駱惠寧介紹了公司的發展狀況,展示了團隊最新研發的仿生機器人模型。
駱惠寧還在機器人互動區地操作機器人遠距離按壓一枚雞蛋。他說,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視覺等技術不斷成熟,機器人開發取得了新突破。麥謇譽告訴他,機器人的調節精度可達到0.02毫米。
駱惠寧還聽取了在裸眼3D、金融服務等領域創業的香港青年的介紹。他高度稱贊了青年們的創業成果,欣慰地說,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年輕人能在前沿技術領域深耕、創造,是站到了“時代的風口”,希望香港能夠培育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駱惠寧主任在數碼港了解香港青年創業情況。
在得知一些科創公司依托大灣區城市、同時在香港和內地布局后,駱惠寧贊許道,你們的做法有示范意義。他指出,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不僅要培育和引進大批高端科研人才,在一些科研領域形成突出優勢,還要解決科研成果產業化和市場空間問題,這就必須要融入國家科創體系和發展大局,合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聽到數碼港創科園區負責人介紹,這一年數碼港新增企業150家,創歷史新高。駱惠寧說,現在勢頭很好,園區為青年創業就業提供了良好服務。
駱惠寧表示,中央對香港青年的發展非常關心,前不久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支持青年發展的8條措施,特區政府也推出不少支持青年就業創業和融入大灣區的政策,希望大家把政策用好,把握歷史機遇,干出一番無愧青春的事業來。
駱惠寧主任在中企醫療服務站現場與候診市民交流。
下午3時,駱惠寧來到九龍深水埗街坊福利會會堂,察看由中企組織的“醫療服務進社區”活動。自今年7月以來,在港中企已舉辦十幾場中西醫免費診療服務活動。
駱惠寧抵達時,候診的市民已經在會堂外排了十幾米的隊伍。駱惠寧親切詢問前來就診市民的身體狀況、就醫情況。有長者告訴他,香港老人多,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太長,有時打電話預約都要打一個星期,有病的老人等不起。
駱惠寧聽后表示,香港是個高齡化社會,要做好長者保健。他說,香港的醫療服務整體水平較好,但現有醫療資源尚不能滿足市民需要,中資企業開展“醫療服務進社區”活動,提前幫大家發現疾病,應該把更多中企動員起來,提供更多醫療服務。
駱惠寧對義診活動的贊助企業上實集團負責人說,中資企業是香港社會的持份者,也是“一國兩制”事業的建設者,一直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面對疫情,中企在保市場供應、促青年就業方面,做得很好。我知道今年國慶期間,中資企業還將推出金融服務、教育幫扶、房屋修繕等一系列進社區活動,相信會受到市民的歡迎。
之后,駱惠寧來到旺角街邊的小商鋪,與店主交談,了解疫情下的經營和生活狀況。最后,他看望了幾位住在九龍旺角的“籠屋”住戶。不足19平米的空間,分為4個倉,共11個床位對外出租,平均一人不到2平米。
據有關統計,目前香港有約20萬人租住在劏房和“籠屋”里。輪候公屋的平均時間也連創新高,達5.7年之久。
“耳聞不如目睹啊!”駱惠寧說,親眼見到這么擠迫的居住條件,心情十分沉重。他強調,“安居”才能“樂業”,住房問題已成為香港最大的民生問題。
住戶們感謝駱惠寧的關心和慰問,一致表示,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公屋輪候能再快些。其中一個住戶岑先生說到,他2009年1月就申請公屋,等了12年,仍看不到“上車”的希望。
“香港同胞的煩心事,始終牽動著中央的心。”駱惠寧指出,“必須加大力度解決住房問題”既是中央的關切,也是廣大市民的期盼。
他表示,香港解決住房問題,雖涉及土地、規劃、投入等具體問題,但最根本的、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發展為了誰的問題,只要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具體問題是可以逐步解決的。
“我們知道特區政府正在積極謀劃,也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駱惠寧說,香港中聯辦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民謀利,推動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據介紹,駱惠寧主任今天的基層走訪,是中聯辦國慶期間“落區聆聽 同心同行”活動的開場。中聯辦干部將在未來一周深入基層社區,了解市民生活,傾聽市民心聲,以更密切聯系香港社會各界、更主動服務香港市民。這樣的活動以后還會常態化。
去年10月1日,駱惠寧也曾深入香港基層,探望老人家和劏房戶居民,對香港市民的居住問題表示了關心。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當時在接受港媒采訪時表示,駱惠寧的舉動反映中央將加大力度支持特區政府處理經濟、民生問題。
來源:觀察者網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新號!
(來源:“環球時報”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