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9月28日,“上海號”中歐班列從上海開行。新華社記者 丁汀攝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2日發表題為《為什么說繼承默克爾的對華政策最符合德國利益?》的文章,作者系托馬斯·福爾克,文章指出,為了德國利益最大化,新政府必須繼續默克爾式的現實政治。全文摘編如下:
過去16年間,德國的對華政策主要由總理默克爾塑造。這意味著,務實主義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德國的經濟利益而非意識形態差異。這種做法對德國有利。
然而,隨著默克爾即將離任,德國和歐洲的對華關系模式可能發生轉變。德國或重新捍衛美國利益,摒棄默克爾式實用主義,而這可能損害德國利益。
朔爾茨或拉舍特誰將成為默克爾的繼任者還不得而知。好消息是,就中德關系而言,兩人都表現出傾向于繼續默克爾的路線而非重新制定路線,而且似乎都傾向于完成目前陷入停滯的中歐投資協定。
然而,對勢必成為新政府一部分的綠黨和自由民主黨而言,情況卻有所不同。綠黨已經表示將與北京展開對話并展示強硬立場,同時繼續強調中國構成的系統性競爭。自由民主黨也持類似看法。
此外,綠黨和自由民主黨都表示希望深化與美國的跨大西洋關系,這意味著在中國問題上更加重視與美國的協調。
與歐盟一樣,德國的安全仍依賴美國和北約,但近年來的情況表明,跨大西洋關系已今非昔比。美國不再是可靠的伙伴。
美國總統拜登領導的政府基本上延續了“美國優先”政策,只是沒有像他的前任那樣在推特上發表荒謬言論。
此外,美國的國內局勢并未隨著拜登的上任而穩定下來,而是發現自己陷入一場文化戰爭,這場戰爭不僅會對2022年中期選舉產生重大影響,還會對2024年大選產生重大影響。
德國下屆政府需要意識到這些因素,而且必須捫心自問,美國的現狀及政治未來能否提供柏林追隨華盛頓對抗中國的基礎。
盡管與德國存在分歧,但中國已發展為不可或缺的伙伴,無論是在貿易方面,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方面。但也許最重要的是,未來幾年,中德關系將比美德關系更可預測。
因此,新政府領導下的德國不應面對二元選擇,即要么選擇跨大西洋的價值觀和安全共同體,要么選擇與中國的經濟、政治和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了德國利益最大化,新政府必須繼續默克爾式的現實政治。
(來源:“參考消息”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