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時間,司馬南聯想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討論,針對這個事情孰對孰錯,我們不去判斷,是非自有公理。
但是在司馬南提出7個拷問之后,聯想卻顯得異常安靜,至今貌似沒有給出什么正面的回應,任憑廣大網友風吹雨打,聯想仍然紋絲不動。
這跟聯想一貫的作風貌似有點不一樣,以前聯想對于這種攻擊性言論可會正面回應,甚至把對方起訴到法院,眾多財經自媒體接到聯想律師函的估計并不在少數。
那為什么面對司馬南的拷問,這次聯想卻選擇沉默了呢?
對于這個事情,我們不去做解釋,也不去推斷,今天我們就單純來聊一聊聯想從成立至今股權的一些變遷,讓大家有一個客觀的認識,至于聯想有沒有像司馬南所說的那樣,大家自己去判斷。
聯想成立于1984年,當時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出資20萬元成立,最初的員工由計算機所的柳傳志等11名科研人員構成。
最開始的時候,這家公司并不是叫聯想公司,而是叫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其目的是要將中科院的一些研究成果轉化出去。
這時候的聯想是由中科院100%控股的國有企業,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聯想剛成立的前幾年,依靠倪光南所主持的聯想式漢字系統,聯想系列微型機迅速發展壯大,一年新增利稅就達到上千萬,而且這些利稅基本上都留在計算機所這家企業里面。
1991年4月25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正式更名為北京聯想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但更名之后的聯想仍然由中科院100%控股。
1993年聯想股權進行分紅劃分,確定按照中科院占20%,計算所占45%,聯想自身占剩余的35%的股權比例進行分紅,從1995年開始實施。
到了1998年,聯想又更名為聯想集團控股公司,公司注冊資本由100萬變為10000萬,新增注冊資本來源于盈余公積轉增,但仍由中科院100%控股。
但是幾經變遷之后,聯想的股權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聯想幾次重要股權變化的經過。
第一次變化(1994年)
提到聯想的股權變化,很多人都容易忽略1994年的這一次變化,1994年聯想集團在香港上市,它是從聯想控股分離出來的,承接了聯想控股的電腦業務,也是聯想控股最核心的業務,當時聯想控股持有聯想集團的股份至少達到40%以上。
第二次變化(1999年)
1999年,聯想在內部推行員工持股計劃,主要安排聯想集團所持有的35%股份的分紅。
在這一次計劃當中,1984年參與創業的15名骨干獲得其中的35%(對應持股股比例是12.25%);大約有160位核心員工獲得其中的20%(對應的持股比例大約是7%);最后有一部分屬于未來骨干員工,包括1999年當時的聯想員工獲得剩余的45%(對應的持股比例大約是15.75%)。
這次股權變化主要發生在聯想所擁有的35%分紅權上,聯想控股整體股權結構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第三次變化(2001年)
從1998年開始,我國很多國有企業都積極進行改制,到了2001年,聯想也順應潮流進行改制,從全民所有制企業改成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正式更名為控股有限公司。
改成有限責任公司之后,其注冊總資本為66086萬元,其中中科院出資42955.93萬元,占股65%,是絕對的控股股東;另外聯想控股員工持股會出資23130.11萬元,持有35%的股份,隨后聯想集團控股公司更名為聯想控股有限公司。
這個時候聯想的股權仍然是非常清晰的,就是由中科院控股,另一部分由員工參與持股,這樣可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這并沒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第四次變化(2009年)
2009年10月9日,中國科學院通過在北京市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的方式,將其所持聯想控股29%的股權,以27.5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泛海控股集團,轉讓股權之后,中科院持股比例下降到36%。
至于為什么中科院要在這個時候將29%的股權轉讓給泛海集團,這里面一直是一個疑問,因為那幾年聯想的發展一直挺不錯,并不缺錢。
在2009年,聯想控股的營收達到1,063億,凈利潤為12.13億元;而在轉讓股權之后的2010年,聯想控股營收1,469億,凈利潤35.9億元;2011年營收1891億元,凈利潤13.3億元;2012年實現營收2266億元,凈利潤17.3億元。
按照泛海29%的股權比例計算,3年時間對應的凈利潤達到19.28億億元,相當于泛海只需要投資4~5年就可以完全回收成本,這筆買賣太劃算。
第五次變化(2010年9月)
2010年9月27日,柳傳志、蔡金芳、朱立南、李旻、曾茂朝等7人在北京成立北京聯持志同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隨后又以北京聯持志同公司作為執行事務合伙人,相繼成立了14家有限合伙企業,然后以這14家“聯持會”為發起股東,在2010年12月29日,共同成立了北京聯持志遠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伙)。
2010年12月30日,聯持志遠與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簽訂《合并協議書》,由北京聯持志遠吸收合并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吸收合并完成后,聯想控股的股權變更為:中國科學院持有36%,北京聯持志遠持有35%,泛海控股集團持有29%。
第六次變化(2011年6月)
在2011年6月份的時候,當時聯想控股持以及員工持股平臺持有聯想集團42.4%左右的股份,公眾持股56.93%,董事持股0.72%,其中楊元慶個人持股0.7%。
到了2011年6月17日,楊元慶從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手里購得聯想集團8%的股份,共計7.97億股,花費約為31.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6.15億元),其個人持有的聯想集團股票占公司已發行股票的份額由此增加了8%至8.7%。
對于這個交易,當時楊元慶表示這個交易本身屬于個人投資行為,但至于26.15億元的資金到底從哪里來,當時聯想以楊元慶都沒有給出明確的表示。
楊元慶從進入聯想到2011年,22年總共的收入也只不過是4億港元左右,跟31.5億港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但在聯想控股將8%的股份轉讓給楊元慶之后,其所持有上市公司聯想集團的股份下降到34.35%左右。
隨后聯想控股持有聯想集團的股份也有一些小的波動,但總體一直穩定在33%左右,截止2021年11月,聯想控股直接占有聯想集團23.81%的股份,另外還間接通過全資公司南明有限公司和眾杰有限合伙持有聯想集團7.22%的股份,相當于聯想控股合計持有聯想集團31%左右的股份。
第七次變化(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泛海控股以協議方式將其所持聯想控股9.6%的股權轉讓給柳傳志、朱立南、陳紹鵬、唐旭東、寧旻等五位自然人,北京聯持志遠也以協議方式,分別向泛海控和黃少康,轉讓其所持的9.5%和1.5%股權。
讓人有一點困惑的是,為什么泛海股權要轉讓給聯想一些高管個人,而不是轉讓給員工持股平臺?
第八次變化(2012年)
2012年2月,泛海控股再次以協議方式將聯想控股8.9%的股份轉讓給北京聯恒永信投資中心(有限合伙)。
根據工商數據查詢,北京聯恒永信投資中心由設置在天津的6家有限合伙以及7家咨詢公司持股,這7家企業的持股人全部是個人,這些人都是沒有直接持有聯想控股股份的聯想高管。
經過這一次股權變化之后,聯想控股的股權結構變更為:中國科學院持有36%、北京聯持志遠持有24%、泛海控股持有20%、北京聯恒永信持有8.9%、柳傳志持有3.4%、朱立南持有2.4%、陳紹鵬持有1%、唐旭東持有1%、寧旻持有1.8%、黃少康持有1.50%。
第九次變化(2015年)
2015年6月,聯想控股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后眾多股東股權都出現了不同稀釋,其中中科院持股比例下降到29.1%,正式跌破30%,相當于中科院已經失去了控股權。
以上就是聯想過去幾十年期間的股權變化情況,到底有沒有問題,我們不做評論,大家自己去判斷。
作者:毒舌 來源:天蝎金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