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黨政建設 > 閱讀信息
郝貴生:學習馬克思“臨到觸犯當權者也不退縮”的精神
點擊:3942  作者:郝貴生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12-15 07:32:32

 

1.webp (18).jpg

“臨到觸犯當權者也不退縮”

——讀馬克思1843年致盧格一封信的體會


馬克思1843年3月離開《萊茵報》退回書房,專門研究他在《萊茵報》期間遇到的苦惱問題,寫成了著名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書,正如他在1859年所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說:“為了解決使我苦惱的疑問,我寫的第一部著作是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性的分析,這部著作的導言曾發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鑒》上。我的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的生活關系的總和,黑格爾按照18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概括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頁)也就是說,馬克思這時已經發現了唯物史觀的最基本原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是人類歷史觀方面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馬克思準備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繼續深化研究和發展這一理論,同時用這一理論指導他以后的實踐活動,并努力宣傳和傳播他發現的新的歷史觀,以此同剝削壓迫制度做斗爭。為此他準備同他的好友青年黑格爾派重要成員盧格等人籌辦一個刊物《德法年鑒》。那么出版這個刊物就要確定其辦刊宗旨和指導思想。為此,1843年期間馬克思與盧格多次通信,交換對辦刊宗旨的意見。因為盧格還是一名唯心主義世界觀、歷史觀的青年黑格爾派成員,因此必然同馬克思在對社會問題的認識和指導思想上存在許多分歧。其中同年9月馬克思給盧格的信中就談到了這種分歧及馬克思關于辦刊宗旨的主張。這封信非常有助于熟悉和理解馬克思當時的思想狀況及對重大社會問題的認識,以及馬克思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態度,尤其是“臨到觸犯當權者也不退縮”思想。筆者這里談談學習這封信的主要體會。
 

一、信中闡述的兩個主要觀點


第一,一切謎語的答案不在哲學家的寫字臺里,而在現實世界,應該從世界本身的原理中闡發新原理。

馬克思寫這封信時,當時的德國及整個歐洲唯心主義的思維方法還占統治地位,盧格也是這樣。所以馬克思信中強調的首要問題就是用唯物主義還是用唯心主義的思維方法研究社會歷史。馬克思運用唯物史觀首先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等人的脫離社會現實依靠哲學家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的主觀構造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和手段的唯心主義思維方式。馬克思說,到目前為止“一切謎語的答案都在哲學家的寫字臺里,愚昧的凡俗世界只需張開嘴來接受絕對科學的烤松雞就得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16頁)馬克思認為,這是典型的唯心主義方法。馬克思竭力反對這種方法。所以說:“我不主張我們豎起任何教條主義的旗幟。相反地我們應當盡量幫助教條主義者認清他們自己的原理的意義。”(同上)馬克思舉到當時流行的空想社會主義等人的“共產主義”思潮就是這種教條主義的典型。例如,共產主義就尤其是一切教條的抽象觀念。“如卡德薩米和魏特林等人所鼓吹的那種實際存在的的共產主義。這種共產主義只不過是人道主義原則的特殊表現,它還沒有擺脫它的對立面即私有制的存在的影響。所以消滅私有制和這種共產主義絕對不是一回事。”(同上)馬克思的意思是說,這種“共產主義”的哲學依據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他們是借助人道主義的“自由、平等、博愛”等抽象概念構造出來的“共產主義”學說,它雖然也提“消滅私有制”,但這種“消滅私有制”的“共產主義”觀念不是對資本主義客觀規律和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正確反映,而是依據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抽象概念主觀推論出來的。因此不是科學的“共產主義”。它實質仍然受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的影響及其產物。

馬克思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唯物史觀出發,強調:“新思潮的優點就恰恰在于我們不想教條式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同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是以空論家的姿態向世界喝道:真理在這里,向它跪拜吧!我們是從世界本身的原理為世界闡發新原理。我們并不向世界說:‘停止斗爭吧,你的全部斗爭都是無謂之舉,而是給它一個真正的斗爭口號。”(同上,第418頁)也就是說,共產主義者的任務首先是深入到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經濟關系中,深入到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實踐中,去發現客觀規律性。不要手中拿著一種主觀主義教條,在工人階級面前充當救世主,讓工人階級向它跪拜而放棄自身的實際斗爭。“我們只向世界指明它究竟為什么而斗爭;而意識則是世界應該具備的東西,不管世界愿意與否。”(同上)

第二,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臨到觸犯當權者也不退縮。

馬克思早在他的博士論文就闡述過“世界的哲學化和哲學的世界化”思想,強調哲學在根源于世界的同時,也必須與實踐斗爭緊密結合起來,干預世界。所以他在這封信中說:“現在哲學已經變為世俗的東西了,最確鑿的證明就是哲學意識本身,不但表面上,而且骨子里都卷入了斗爭的漩渦。”(同上,第416頁)哲學絕不能脫離工人階級現實的階級斗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我指的就是要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所謂無情,意義有二,即這種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結論,臨到觸犯當權者也不退縮。”(同上)也就是要敢于同一切反動勢力特別是代表反動勢力的權力者、統治者做堅決的斗爭,絕不能退縮一步。馬克思還說:“什么也阻礙不了我們的批判和政治的批判結合起來,和這些人的明確的政治立場結合起來,因而也就是把我們的批判和實際斗爭結合起來。”(同上,第417-418頁)

所以馬克思在信中結尾闡明《德法年鑒》的辦刊宗旨:“這樣,我們就能用一句話表明我們雜志的方針:對當代的斗爭和愿望作出當代的自我闡明(批判的哲學)。這是既為了世界,也為了我們的工作。這種工作只能是聯合起來的力量的事業。問題在于懺悔,而不是別的。人類要洗清自己的罪過,就只有說明這些罪過的真相。”(同上,第418頁)這種真相就是私有制,只有“消滅私有制”,人類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

《德法年鑒》于1842年2月在法國巴黎出版了創刊號(一、二合期)。創刊號刊載了馬克思的兩篇論文《論猶太人問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以及馬克思與盧格的幾封通信,恩格斯兩篇論文《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與現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等等。馬克思恩格斯的這幾篇文章在馬克思主義形成發展史上地位極其重要,《德法年鑒》的出版對于傳播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觀、歷史觀影響和作用也極其巨大。
 

二、馬克思信中思想對我們的啟示


馬克思的上述思想,對于當代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共產黨人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發和現實意義。

第一,堅持實踐第一、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正對中國當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調查研究,批判人道主義的共產主義。

信中第一個觀點實質就是講唯物史觀的最基本原理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說,就是實踐第一的觀點,用毛澤東的認識論思想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用中國化的語言也就是實事求是。馬克思恩格斯此后一生的理論和實踐活動就是堅持唯物史觀的最基本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第一的思想路線。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共產黨宣言》、馬克思的《資本論》、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等著作無不是深入實踐研究現實和客觀規律的產物。列寧和毛澤東的全部著作也都是這種認識路線的產物。用毛澤東語言就是實事求是的產物。毛澤東一生特別重視調查研究,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沒有調查研究,沒有對中國國情及其規律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有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真理是客觀事物及其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只有遵循實事求是,才能獲得真理和檢驗真理,才能辨別真理與謬誤。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就是已經被實踐反復證明了的客觀真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只有堅持唯物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實踐第一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路線,才能堅持和發展真理,把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科學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但必須正視的客觀事實是,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史上,總有那么一些人偏離或背離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原理及實踐第一的思想。他們不調查研究、不注重對現實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級斗爭現狀的科學研究,僅憑他們看到的社會的枝節和實例,主觀主義地推斷“馬克思主義過時了”、“消滅私有制”的觀點“不合適宜”了,“階級和階級斗爭”消滅了等反馬克思主義和歪曲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同時他們還自覺不自覺地把馬克思所批判的那種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論變相照搬過來,冒充“科學社會主義”。這種現象馬克思恩格斯時代存在,列寧時代存在,當代國際共運史特別是當代中國也極其嚴重,尤其表現在根本否定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始終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存在資本主義復辟、存在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客觀事實。根本否定唯物史觀的階級斗爭和階級分析的方法。在這種背離唯物史觀、背離實事求是基礎上形成的黨的思想政治路線肯定不是正確的,而且實踐已經證明其錯誤和荒謬性。如此怎么能夠堅持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黨宣言》中全世界共產黨人共同奮斗的“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呢?同時,當代社會也存在極其嚴重的唯心主義思維方式,尤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權力至上”、“權力真理”現象。不批判和糾正這種唯心主義真理觀,就根本無法貫徹唯物史觀和實踐第一的馬克思主義觀點。

實事求是就是要求我們在全面和詳細占有客觀材料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提煉、思考、總結。今天中國共產黨人就應該全面、系統、深入調查研究“改革開放”中的社會現狀,特別是私有化、市場化改革導致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畸形現狀、貧富差別、社會腐敗、道德淪喪等各種積重難返的社會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過程,探索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客觀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規律,為我們黨制定正確的思想政治路線,克服錯誤路線提供正確的事實和理論依據。

第二,學習馬克思“臨到觸犯當權者也決不退縮”,同當代一切形形色色的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思潮做堅決的斗爭。

馬克思的這種斗爭精神在1840年他所寫的“博士論文”中就已經顯示出來。他在博士論文的序言中說:“我寧肯被縛在崖石上, 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順奴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90頁)這封信中的“臨到觸犯當權者也不退縮”,實際是他學習普羅米修斯精神的延續。馬克思積極參加工人階級的現實斗爭,改組《正義者同盟》,撰寫《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就是他這種斗爭精神的具體體現。所以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為他寫的悼念文章中說:“因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斗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7頁)馬克思在世時,其女兒問他何謂幸福?他說,斗爭就是幸福。馬克思恩格斯是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斗爭的一生,列寧是斗爭的一生,毛澤東也是斗爭的一生。正如毛澤東青年時代所說“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馬克思主義自產生之日起,就是在同資本主義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潮、同修正主義各種機會主義思潮、同各種反動勢力斗爭發展起來的。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歷史也是斗爭的一百年,是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100年。不講中國共產黨100年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史,就不是正確的“黨史觀”。

當代世界、當代中國,一切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及其影響還極其巨大,不僅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亡我之行為不斷,中國共產黨人同國內外資本主義復辟勢力、社會腐敗現象的斗爭,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斗爭也異常尖銳激烈。這種斗爭也必然反映在黨內,一些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打著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旗號,竭力販賣各種資本主義、修正主義的貨色,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權力至上”、“權力真理”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思維方式也更加猖獗。真正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應該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擦亮眼睛,識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真假社會主義,同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販賣形形色色的修正主義以及各種錯誤思潮做堅決的斗爭,學習馬克思“臨到觸犯當權者也絕不退縮”的精神,學習毛主席的反潮流和“五不怕”(不怕撤職、不怕開除黨籍、不怕離婚、不怕判刑、不怕殺頭)精神,學習安德列耶娃的反復辟精神,如國際歌中所講的“為真理而斗爭!”

【文中馬克思、恩格斯論述黑體字為筆者所加。】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