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有三個特點,一是物質客觀性,二是自覺能動性,三是社會歷史性。實踐的自覺能動性一個主要表現就是人的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建筑師在建造建筑物之前就已經形成建筑物的模型并按照這種模型進行建筑活動了,這就是人的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有目的計劃,同時也一定有實現的途徑、手段、方法。這就有實踐活動中的目的與手段的對立統一。不僅個人的實踐活動有目的與手段的統一,群體、階級或社會組織的實踐活動也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共產黨”作為人類歷史上的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政治組織最初形成時,也制定了詳細的行動目的和手段。這就是《共產黨宣言》。《宣言》的目的與手段用當今中國共產黨人的時髦語言就是世界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一、《共產黨宣言》的“初心”和“使命”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前,哲學史上的哲學家就已經發現了目的與手段這對哲學范疇。但他們由于沒有發現人的物質實踐活動的本質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性作用,因而不可能唯物辯證地解讀目的與手段的辯證關系。他們不懂得人的意識的目的、手段對于實踐的物質性的依賴關系,把目的、手段完全看做主觀意志的產物。這典型地是唯心主義的觀點。唯物史觀認為,人的任何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進行的,但人的意識、目的、計劃一定有正確與錯誤之分,長遠與眼前之分。正確的目的、計劃能夠引導人們的實踐取得成功。錯誤的目的就對實踐活動有消極和負面作用。個人的實踐活動如此、群體的實踐、階級的實踐更是如此。
19世紀初,資本主義制度逐步在歐洲大多數國家得到確立。資產階級在確立這種制度的初期,許諾建立一種真正“自由、平等、博愛”的經濟政治制度,但現實是社會矛盾特別是作為被剝削階級的無產階級和作為統治階級的資產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因此導致越來越多的思想理論家探討社會發展的未來,由此作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否定因素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因素萌發和發展起來。他們形成了這種或那種“改造”社會的“目的性”、“計劃性”及其手段。其這種思想發展的最高成就就是法國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但他們沒有唯物史觀理論的指導。導致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目的性、手段性的最顯著特征即“空想性”。
馬克思恩格斯青少年時,也接受過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自由、平等、博愛”,也把追求“人類的幸福”作為奮斗目標。但他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開始發現了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弊端,正如馬克思大學期間寫博士論文那樣。他也要向普羅米修斯那樣,給人類解放探尋真正的“圣火”,即形成的目標、目的和實現目標的手段。他發現,不能按照以往思想家指出的那種目標和道路,他要尋找這個目標和道路必須有“世界的哲學化和哲學的世界化”即科學的世界觀、歷史觀的指導,由此他們創立了唯物史觀,并以其指導具體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及其規律。與恩格斯一起撰寫完成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輝煌的著作《共產黨宣言》。第一,《共產黨宣言》的哲學理論依據是唯物史觀,強調人類社會是有規律的無止境的發展過程,不存在永恒不變的社會制度,私有制度有其產生的必然性,但最終必然滅亡為公有制的共產主義所取代,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第二,作為代表無產階級根本和長遠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的“目的”“目標”就是消滅“私有制”,“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6頁)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私有觀念(兩個決裂),消滅階級。第三,有目的性也一定有手段,這個手段也是唯物史觀所講的階級斗爭的實踐。正如《宣言》中所說:“無產階級,現今社會的最下層,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同上,第283頁)“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同上,第293頁)階級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同上,第252頁)1852年,馬克思致魏德邁的信中更是直接指出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途徑、手段就是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7頁)。中國共產黨人當今習慣用“初心”、“使命”表明一個政黨最初制定的目標、綱領和手段。那么我們完全可以說,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共產黨宣言》一書就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綱領、目的及手段,也是其“初心”、“使命”。簡要說包括三點內容:一是唯物史觀的指導,二是消滅私有制和階級,三是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正是因為有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總綱領即“初心”“使命”才有170多年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馬克思主義是批判的、革命的,在其產生和發展進程中,都要同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潮進行堅決的斗爭。《共產黨宣言》“初心”、“使命”也是如此。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在世時,同巴枯寧主義的斗爭,同德國兩個工人政黨合并通過的充滿拉薩爾主義的《哥達綱領》的斗爭,同英國工聯主義的斗爭,同德國蘇黎世三人團(伯恩施坦是其中之一)的斗爭。列寧同第二國際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斗爭。毛主席同赫魯曉夫叛徒集團的斗爭等等。其斗爭的具體內容不完全相同,但核心都是圍繞《共產黨宣言》的“初心”、“使命”即上述三點內容進行的。
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就是《共產黨宣言》的“初心”、“使命”的中國化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陳望道同志翻譯的《共產黨宣言》開始在中國傳播開來。李大釗同志在宣傳、傳播《共產黨宣言》及其“初心”、“使命”思想無疑起了極其重要作用。如李大釗通過讀《宣言》及其它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后講到:“應該細細的研考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怎樣應用于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情形,就是依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以研究怎樣成了中國今日政治經濟的情狀,我們應該怎樣去作民族獨立的運動,把中國從列強壓迫之下救濟出來。”“他這三部理論(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都有不可分的關系,而階級競爭說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根本聯絡起來。”1920年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11月由陳獨秀起草的《中國共產黨宣言》(見附錄)中,更直截了當地指明中國共產黨就是要消滅私有制。其中講到:
“共產主義者主張將生產工具——機器工廠,原料,土地,交通機關等--收歸社會共有,社會共用。要是生產工具收歸共有共用了,私有財產和憑銀制度就自然跟著消滅。社會上個人剝奪個人的現狀也會絕對沒有,因為造成剝奪的根源的東西——剩余價值——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取得了。”
“共產主義者主張廢除政權,如同現在所有的國家機關和政府,是當然不能存在的。因為政權,軍隊和法庭是保護少數人的利益,壓迫多數勞動群眾的;在生產工具為少數人私有的時候,這是很必要的。要是私有財產和憑銀制度都廢除了,政權,軍隊和法庭當然就用不著了。”
“共產主義者要使社會上只有一個階級(就是沒有階級)——就是勞動群眾的階級。私有財產是現社會中一切特殊勢力的根源,要是沒有人能夠聚集他的財產了,那就沒有特殊階級了。”
“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但是要使我們的理想社會有實現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鏟除現在的資本制度。要鏟除資本制度,只有用強力打倒資本家的國家。勞動群眾——無產階級——的勢力正在那里發展和團聚起來,這個勢力是會使資本主義壽終正寢的。這種勢力是在那里繼續增長,這正是資本家的國家內部階級沖突的結果。這個勢力表現出來的方式,就是階級爭斗。”
“階級爭斗就是打倒資本主義的工具。”“共產黨的任務是要組織和集中這階級爭斗的勢力,使那攻打資本主義的勢力日增雄厚。”
也正是在李大釗、陳獨秀等人思想的影響下,1921年7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一大通過的黨綱中明確指出:“我們黨的綱領如下:1 、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2 、直至階級斗爭結束為止,即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3 、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4 、聯合第三國際。”這四條具體內容難道不是《中國共產黨宣言》中的思想的直接延續嗎?難道不是《共產黨宣言》中的“初心”“使命”思想的中國語言的表述嗎?
三、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就是把《共產黨宣言》的“初心”、“使命”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
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貢獻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實際上也是把《共產黨宣言》的“初心”、“使命”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
《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一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就指出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是被打倒和推翻的對象。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他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明確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他的三灣改編和古田會議,則具體落實了在落后國家如何建立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長征到延安后,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及《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中具體研究了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的具體國情,進一步闡述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特別指出了中國的具體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的兩個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及其相互關系。
毛澤東談到他在北大讀《共產黨宣言》一書的體會時說,他第一次讀《宣言》,就抓住了《宣言》也是唯物史觀的核心思想,即階級斗爭理論。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關于農村調查》《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頁)這個“階級斗爭”就是被剝削壓迫階級反抗剝削壓迫階級的斗爭、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斗爭。斗爭結果一定是人民戰勝統治階級、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最終戰勝資本主義,最終實現沒有私有制、沒有剝削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但毛澤東并沒有停留在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階級斗爭理論。他接著說,《宣言》講了階級斗爭,但都是歐洲的階級斗爭,沒有中國的階級斗爭,“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同上)他要研究中國現實的階級斗爭事實。所以他又說,我“老老實實地開始研究現實的階級斗爭,我做了四個月的農民運動,得知了各階級的一些情況,可是這種了解是異常膚淺的,一點也不深刻。”(同上)毛澤東在民主革命實踐中,“打土豪、分田地”不僅僅是革命的具體內容,也是最大限度激發農民革命積極性的極其重要手段。在抗日戰爭期間,又適時修改為“減租減息”政策。解放戰爭中根據地深入開展的土改運動意義也極其巨大。是在中國具體國情下“消滅私有制”的極其重要步驟。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針對革命隊伍內部出現的“李自成”現象,一方面深入揭示這種現象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向全黨指出,民主革命勝利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長、等艱巨、更偉大、并發出“兩個務必”、繼續革命的極其重要號召。這一思想的提出時間是兩個革命的交匯點,也是兩個革命理論的連接紐帶。既是民主革命理論、實踐的總結,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理論與實踐的新的起點,是他晚年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起點和萌芽。
新中國建立后,美帝國主義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毛澤東毅然決然抗美援朝,并取得了偉大勝利。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偉大之處,就是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敢于和善于同世界上最兇惡的帝國主義做堅決的斗爭,實際上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宣言》中的階級斗爭精神的具體體現。同時,毛澤東又領導全黨深如開展一化三改造、農業合作化、反右斗爭、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都是毛澤東堅持《共產黨宣言》的“初心”、“使命”,也是貫徹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初心”、“使命”的具體化。
這種具體堅持和落實黨的一大“初心”和“使命”的最重要表現就是他60年代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特別是階級斗爭理論,深入研究原蘇聯變修和中國社會存在的嚴重的資本主義傾向,1962年向全黨發出號召“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后又系統提出和闡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具體內容(九評中提出15條,后簡化為6條內容),同時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發動了他人生第二件大事的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去世后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及中國的社會現實,充分證明了毛澤東這一理論的前瞻性和真理性。縱觀毛澤東這一理論思想的形成過程,完全是《共產黨宣言》及中國共產黨一大確定的“初心”、“使命”實踐中科學運用、總結、邏輯演繹和推理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那些仍然頑固堅持毛澤東階級斗爭理論是“嚴重錯誤”的某些人其世界觀、歷史觀絕對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
四、離開《共產黨宣言》和一大黨綱講“初心”、“使命”是不正確的。
黨中央2016年提出要求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思想,筆者當時非常興奮,并很快撰寫了一篇論文《不忘初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發表在當年多家紅色網站及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刊《中華魂》第12期上。文中就引用一大黨綱的具體內容闡發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初心、使命就是消滅私有制和階級斗爭。從本文引證李大釗同志對《共產黨宣言》的理解、1920年11月陳獨秀起草的《中國共產黨宣言》中再次證明了這一論斷。但自2017年以來,黨內和社會上流傳一種論斷,把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界定為“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筆者認為是不正確的。
第一,它不符合《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和1920年的《中國共產黨宣言》,以及一大通過的黨綱的具體內容。
第二,它不符合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有規律的發展過程,私有制的產生是人類歷史的進步。但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已經從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轉變為歷史發展的阻力。19世紀之后,人類出現的各種尖銳激烈的社會矛盾和貧富差距的拉大及一切社會問題,其深層次的經濟根源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決定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和前進方向就是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就是《宣言》中的“兩個必然”思想。《宣言》中提出用階級斗爭的實踐“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就是基于對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只有根除和消滅私有制及其派生的社會政治制度和私有觀念為核心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建立沒有剝削壓迫的共產主義才有全世界無產者和勞動人民的“幸福”,才有共同富裕,人民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的主人和自身的全面發展,才能促進各民族人民的真正發展。離開“消滅私有制”和消滅階級,根本談不上無產者和勞動人民的真正“幸福”。
第三,它不符合中國共產黨100年的客觀的歷史進程。
共產黨的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它的階級性,它本身就是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工具。中國共產黨自成立那天起,就始終堅持階級斗爭的實踐。民主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在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后,仍然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它并沒有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停止階級斗爭,也沒有因為毛澤東的去世,階級斗爭就熄滅了。相反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始終存在階級和階級斗爭,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存在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這種歷史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殺的客觀的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鐵的事實。把中國共產黨人100年流血犧牲奮斗的歷史簡單歸結為追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是違背歷史事實的,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種典型表現。
第四,它的理論實質是人道主義的歷史觀。
共產黨人把自己的最終追求目標、理想歸結為“消滅私有制”,其中包含了人民的幸福和各個國家、民族的發展。但不能歸結為“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因為“自由”、“平等”、“幸福”“復興”等概念既可以做唯物史觀的解讀,也可以做人道主義、唯心史觀的解讀。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就是打著“自由、平等、博愛、幸福”等口號進行的。孫中山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理論基礎就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中國化的三民主義,他的奮斗目標也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唯物史觀并不反對這些口號,但必須在唯物史觀基礎上解讀,也就是在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礎上解讀。恩格斯批判杜林的平等時就明確指出:“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都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謬。”(《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頁)我們完全可以借恩格斯這句話說,無產階級幸福的要求的實際內容也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幸福要求,都必然流于荒謬。“消滅私有制和階級斗爭實踐”只能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口號、目標、手段。“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是任何階級、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口號,但離開階級斗爭就只能是資產階級的口號,因為其歷史觀是人道主義、唯心史觀。
第五,40年的“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是錯誤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根本和最終標準。毛澤東去世后的40年的實踐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其一,把這40多年的歷史命名為“改革開放”時代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社會主義改革”的真正含義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調整和鞏固的過程,“社會主義開放”是在自力更生基礎上的對外開放。但現實是這40多年的“改革”實際是改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體制為私有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是程度不同的拋棄自力更生的過程。這種歪曲科學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的“實踐”本身就是錯誤的。其重要理論根源就是偏離《共產黨宣言》和中共一大綱領界定的“初心”、“使命”的結果。其二,所謂“改革開放”的40多年實踐結果固然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唯物史觀的社會發展觀絕不能單純歸結為經濟的發展,而是包括思想意識和經濟政治制度的發展。任何人都不能不正視的客觀事實是近幾十年來社會主義公有經濟基礎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私有觀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華大地蔓延開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尤其對黨員干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危害極其嚴重。愈演愈烈的官員腐敗就是私有化改革和私有觀念泛濫的典型表現。另外拋棄自力更生的所謂“開放”給中國的經濟建設帶來的危害性更為嚴重。即使經濟方面的巨大成就,也絕不能歸結為“改革開放”的結果,根本原因是毛澤東時代遺留的社會主義制度、精神、作風作用的產物。我想任何一個稍微有點馬克思主義立場和常識的人都能夠正視這幾十年中國的客觀現狀。因篇幅所寫,筆者不再贅述。
總之,真正搞清楚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究竟什么?理論和實踐意義極其巨大。以上是筆者的一些認識。歡迎各位共產黨員和紅色網友批評指正!
2021年12月2日
附錄:
中國共產黨宣言
1920年11月
全文
共產主義者的理想
A.對于經濟方面的見解共產主義者主張將生產工具--機器工廠,原料,土地,交通機關等--收歸社會共有,社會共用。要是生產工具收歸共有共用了,私有財產和憑銀制度就自然跟著消滅。社會上個人剝奪個人的現狀也會絕對沒有,因為造成剝奪的根源的東西--剩余價值--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取得了。
B.對于政治方面的見解共產主義者主張廢除政權①,如同現在所有的國家機關和政府,是當然不能存在的。因為政權,軍隊和法庭是保護少數人的利益,壓迫多數勞動群眾的;在生產工具為少數人私有的時候,這是很必要的。要是私有財產和憑銀制度都廢除了,政權,軍隊和法庭當然就用不著了。
C.對于社會方面的見解共產主義者要使社會上只有一個階級(就是沒有階級)--就是勞動群眾的階級。私有財產是現社會中一切特殊勢力的根源,要是沒有人能夠聚集他的財產了,那就沒有特殊階級了。
共產主義者的目的
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但是要使我們的理想社會有實現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鏟除現在的資本制度。要鏟除資本制度,只有用強力打倒資本家的國家。勞動群眾--無產階級--的勢力正在那里發展和團聚起來,這個勢力是會使資本主義壽終正寢的。這種勢力是在那里繼續增長,這正是資本家的國家內部階級沖突的結果。這個勢力表現出來的方式,就是階級爭斗。
所以階級爭斗就是打倒資本主義的工具。階級爭斗從來就存在人類社會中間,不過已經改變了幾次狀態,因為這是以生產工具的發達為轉移的。在封建國家的時候,階級爭斗也是一樣的存在;但是與在資本家的國家下面的階級爭斗是有分別的,因為資本家的國家下面階級爭斗是格外緊迫,其勢足以動搖全世界。這種勢力的增長,日見堅實,終歸會把資本主義鏟除了去。這種爭斗的增長,是歷史的法則。
共產黨的任務是要組織和集中這階級爭斗的勢力,使那攻打資本主義的勢力日增雄厚。
這一定要向工人、農人、兵士、水手和學生宣傳,才成功的;目的是要組織一些大的產業組合,并聯合成一個產業組合的總聯合會,又要組織一個革命的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共產黨將要引導革命的無產階級去向資本家爭斗,并要從資本家手里獲得政權--這政權是維持資本家的國家的;并要將這政權放在工人和農人的手里,正如一九一七年俄國共產黨所做的一樣。
革命的無產階級的產業組合定要用大罷工的方法,不斷的擾亂資本家的國家,使勞動群眾的敵人日趨。要是到了可以從資本家手中奪得政權的最后爭斗的時機,由共產黨的號召,宣布總同盟罷工,這就是給資本制度一個致命的打擊。
并且當了資本家被打倒了之后,這些產業組合就變成了共產主義的社會中主管經濟生命的機關。
資本家政府的被推翻,和政權之轉移于革命的無產階級之手;這不過是共產黨的目的之一部分,已告成功;但是共產黨的任務是還沒有完成,因為階級爭斗還是繼續的,不過改換了一個方式罷了--這方式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階級爭斗的最近狀態
照現在看來,全世界可視為一個資本家的機關,所以一國的階級爭斗可使其他國家受同一的影響。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俄羅斯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結果,使俄羅斯的階級爭斗變作勞農專政的方式。所以在其他國家內的階級爭斗也日見緊迫,他的趨向是向著與俄羅斯的階級爭斗一樣的方式--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俄羅斯的階級爭斗變成無產階級專政的方式,并不是一種偶然的狀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自然狀態。當著資本家正被打倒,開始創造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的時候,這種狀態是自然的。在一定的時期,這種俄羅斯的政況是必然的,所以這種政況在各國也是會必然的。因為我們從生產和分配的方法上看起來,這些國家都是一樣的--都是資本主義式的。
俄羅斯的無產階級的專政僅僅表明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的勢力和全世界的資本主義的勢力爭斗,現在在世界上有一部分已經戰勝了。當著各國的無產階級還在和資本主義爭斗,還沒有得到勝利的時候,我們設想俄羅斯在她領土之內,單獨可以造成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這是大錯而特錯的。俄羅斯的無產階級既即時不能建立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資本主義又已經推翻了,她便不得不保衛自己,抵抗國內外的仇敵,這是很顯明的。所以只有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才能達到抵抗國內外的仇敵的目的。這就是說要用一個階級的力量來創造共產主義的社會,而這個階級是要造成將來的世界,并受歷史的使命,要成就這件事業。
再說罷,這并不是俄羅斯歷史發展的特征,也是全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而且這種階級爭斗的狀態,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得要經過的。
無產階級專政的意義不過是說政權已經被革命的無產階級獲得了,但是決不是說,資本主義勢力的余跡,如反對革命的勢力,都已消滅了。也不是說推翻資本主義政權的結果,共產主義就很容易很簡單的實現了。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是一面繼續用強力與資本主義的剩余勢力作戰,一面要用革命的辦法造出許多共產主義的建設法,這種建設法是由無產階級選出來的代表--最有階級覺悟和革命精神的無產階級中之一部分--所制定的。
一直等到全世界的資本家的勢力都消滅了,生產事業也根據共產主義的原則開始活動了,那時候的無產階級專政還要造出一條到共產主義的道路。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郝貴生:《共產黨宣言》的初心、使命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2021-12-04郝貴生:如何理解《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絕大多數”及解讀“人民至上”思想?
2020-09-1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